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游戏化"电影改编与"后现代"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化"的电影改编是当前大众文化思潮和现象中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它与社会文化转型、消费文化繁荣和影视科技进步紧密相关,也与日益明显的"后现代"思潮有直接的联系."后现代"不管作为一种理论或文化运动,反传统、反权威和消解精英文化一直是它们共同的精神内核,而日益走向大众文化和民间生活.在文化工业和商业法则的机制中,"后现代"的可视性特征更是与现代影视创作生产结合,使电影的商业性和文化商品特征格外突出,精神层面也体现出大众文化中无深度、平面化和游戏性的特质,导致了电影或影视活动中对经典(正统)作品的游戏化改编改写.  相似文献   

2.
从观众研究、文化研究和非主流美学研究等方面论述西方当代电影理论中存在的一种关注个体和尊重差异的精神趋向。当代西方电影理论将电影研究与当下活生生的现实感受联系起来,探索观众的多元认知,质询电影"再现"的真伪,鼓励文本的多样阅读和互文本的"对话"关系,并尽可能地尊重他者和另类群体在电影表意中的声音,向欺骗性的和支配性的电影结构和观念发难。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与电影语言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影1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影语言经历了蒙太奇理论的诞生、声音的运用、色彩的运用、长镜头理论的出现等主要变化,这些变化都引发了电影的影像和叙事表意手段的深刻变革.数字技术拓展了电影的造型手段和表现领域,促进了电影制作理念和方法的变化,但是从建设电影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数字技术并没有直接导致"电影语言系统"的建立,没有促使电影语言的语法实现根本性的超越.数字技术的运用给电影语言带来的是一种"局部的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4.
“第三极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极文化理论对中国电影美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在第三极理论的视野下,对中国电影的美学渊源、美学精神、美学内涵进行重新观照,有助于解释或解答许多困惑性的问题,尤其对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09,29(2):58-62
"后现代性"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品格,曾深刻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艺术。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既包括对大陆电影传统思维、价值观念的颠覆和商业化运作过程中美学深度的消解,同样也包括香港周星驰"无厘头"影片的改写、仿拟和王家卫"风格化"电影的空间化、碎片式的结构,以及世纪初中国电影从形式主义到技术至上的转变,形成"主体的消失"和虚拟镜像。上述几个方面不但包括了中国后现代电影演进的阶段性,同时,还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电影后现代性的种种艺术构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内受"欧陆传统"电影理论的影响,电影语言学或电影文化学代替了电影学的研究,理论的滞后和实践的活跃矛盾重重.一方面,巴赞理论只是起到奠基作用,其非系统性和时代局限都有待再阐释;另一方面,创作界推出的轰动全球的科幻电影史诗巨作<阿凡达>对电影媒介特性进行了完美展示,客观上要求理论界对此予以回应.在"英美传统"中的认知理论回归电影本体研究的背景下,分析电影<阿凡达>的空间拓展和形式美学,以期重返巴赞"实在"论研究.继续经典电影理论的追问.同时从创作和接受两重视角建构的电影媒介特殊性出发,探讨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景观动画集是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时代景观设计表现的一种新形式。从景观动画的本质和形式入手,根据长镜头理论的纪实美学特性,对景观动画理论研究及其在电影美术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了景观动画的纪实美学特性、技术特性和影视作品特性三重特性。结合电影《赵氏孤儿》中虚拟场景的美术设计案例,展示了景观动画从设计理念、设计过程到实现效果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电影放映队是依据我国实际社会发展情况产生的特殊的电影传播者,对我国电影媒介的普及、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电影文化的传播、人民精神文化的建设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者电影"不是某种影片类型,而是一种学术价值取向,是强调学者主体论(作者论)和学术独立性,反对迎合强势媒体和主流的话语体系,反对模仿商业化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和方法的创作观念。它抵制在影视人类学和人类学电影制作上的泛学术化倾向,同时鼓励学者为学术表达而不拘泥于传统的或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像作者写作一样建构影像志民族志作品。"学者电影"也有构建独有的叙事流派影响社会生活的企图心,也可以说,"学者电影"是人类学影片"作者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是民国电影研究加速发展的时期。左翼电影和抗战电影是电影创作研究的重点,许多学者对这一时期电影理论进行了探索,民国电影的外来因素影响、电影与电化教育的关系及电影检查制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一些专题研究存在不足,史料建设和研究方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