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传统中国人的权利意识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是多维的,而中国的法律传统与观念无疑是重要的一个因素,文章试图从这一侧面揭示中国的法律传统与观念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妇女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妇女的权利观念既是改变妇女自身地位,使其获得应有的人格尊严和实现自身人格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妇女的权利观念,主要是培养妇女具有独立人格的理性权利观念、培养把性别差异作为平等前提的权利观念、强调在两性权利上对妇女权利优先保护的权利观念。要在法治宣传教育中重视妇女权利知识的普及,使全社会了解妇女权利的法律规定;完善妇女权利维护的法律机制,依法救济妇女权利的维护;建立健全妇女权利维护的社会救助机制,创新妇女权利维护的社会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指作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角色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自觉反映。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教育,对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探索多种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公民社会等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耶林的法哲学思想重视个人、社会的利益,要求人人必须为权利而斗争,要求公民树立"法感情",培育权利意识。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法律体系的复杂化、社会利益的多元化,解析耶林权利意识,将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和公民的权利观。  相似文献   

5.
耶林的法哲学思想重视个人、社会的利益,要求人人必须为权利而斗争,要求公民树立"法感情",培育权利意识。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法律体系的复杂化、社会利益的多元化,解析耶林权利意识,将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和公民的权利观。  相似文献   

6.
公民与公民意识是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主体,并决定着法治国家的水平。在我国,如何正确地认识公民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公民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国家如何做好公民意识的教育、培养工作,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教育任务。本文为此作了粗浅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精神要素。人始终是法治社会的主体,只有在全社会成员中形成法律信仰,法治社会才能建成。民众法律信仰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其中社会民众、法律职业的法律信仰尤为重要。通过加强人们权利保护机制提高权利意识、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和守法精神、提高司法权威等突显社会主体在法治社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作为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的结合体,其权利及权利救济历来是个重要话题。在我国的公务员法律体系中,作为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之申诉、控告和仲裁等权利基本上被排除在司法救济之外,表现为法律制度缺位、救济程序不规范等方面。因此,只有在完善行政救济的基础上,加强法律保障、构建司法最终救济原则,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论权利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中国权利意识淡薄的原因 ,探寻当代权利意识培育的途径与模式 ,以推动中国走向权利时代 ,培养法律信仰 ,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实现法治国家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 ,惟有如此 ,才能真正实现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党在 2 1世纪的奋斗目标 :发展民主政治 ,建设法治国家。提高权利意识的途径 :一是要求公民及其它社会主体履行其义务 ,二是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经历了在传播和模仿中启蒙、在革命实践中觉醒、在探索中扭曲,在改革 开放中形成并充分发展等过程。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制度的完善、法律 制度的健全以及公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西方近代法治的确立,从根本上是西方近代市民社会要素生长发育获得了与国家并立发展的结晶。通过市民社会的变革,确立了法律的至上地位,权力和权利都服从于共同的规则而纳入法律规制框架之中,树立了以理性自律精神和主体自由追求为内核的公民意识,为法治进程提供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法治国家离不开法治公民,法治公民离不开法治意识,而正确的法治意识当以正确的法定权利观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法治公民当从端正法定权利观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在建设法治国家中我国法律所面临的困境,如:法律的认识危机,法律的信仰危机,法律的边缘化危机,并阐述了我们解决这些危机的对策:一是培养和塑造法律的至上权威;二是大力弘扬公民的权利意识;三是正确处理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构性要素,必将在建立良好秩序状态的总体性进程中日益发挥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作用。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本源并构筑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其以宪法价值社会化的过程塑造公民对社会共同体价值体系的认同,同时法治化国家的建设,也必然以深厚的宪法意识作为基础。宪法意识不能完全依靠自然获得,而其培养与教育的关键在于有效性,这就要求在开展一种复合性整体教育的同时逐步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成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非常紧迫和必要。农民必须树立权利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立社会本位意识,保障社会利益;养成法治意识,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要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就必须推进政府和社会的普法教育,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对农民进行法律教育,并且国家和社会要营造法律意识培育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随着教育法制的完善和发展,高校学生权利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加强,但仍存在学生权利内容模糊、司法审查介入限度不清、救济机制欠缺等问题。因此,应从强化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意识,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促进法律法规的适用和执行,明确司法审查地位和作用,完善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生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实质是高校与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大学生在高校应该享有教育平等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就业权等主要权利.但当前高校在管理中却存在重管理轻权利、管理程序不规范、部分高校实行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此,高校应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法治意识,规范管理程序,完善制度建设,落实权利救济,完善侵权责任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受刑人是国家公民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保护监禁制度下的受刑人权利,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表征。受刑人的各种需要,国家必须以法律规范其满足需要的行为,以法律确认和保护受刑人权利是改造受刑人的基础,我国经历了1954年《劳动改造条例》与1994年《监狱法》两次关于受刑人改造和受刑人权利的立法过程,因受传统立法观念影响,现行《监狱法》仍存在法条简约,程序缺失,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应该在《监狱法》中增加有关规定,提高可操作性,同时建立完善的行政处罚程序和司法审查机制,以充分保护受刑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不仅要防止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而且在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后,能及时给予被害人应有的救济。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实现刑事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对于提高打击和预防犯罪效能,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