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禹贡》"九州"说 中国先民较早的地理观念,有《尚书·禹贡》所记的"九州"说,有邹衍的"大九州"说,有《山海经》的"五方之山"、"八方之海"说.这三种文献按其年代,《尚书·禹贡》在先,《山海经》当晚于邹衍所论,它们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汉学"兴起过程中,汉代的伏生与郑玄两家《尚书》经说重新受到重视,先后形成了以"宗郑"为代表的古文经学一派和以"师伏"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一派,两派之间发生了多次交锋,可称之为清代《尚书》学中的"伏郑之争"."伏郑之争"涵盖了《尚书》学的文献层面、 经说层面及相关经说史料的性质归属层面等,其产生原因与清代经学重视师法家法的整体风气及今古文经学背景下学术风尚、 学术背景改变密切相关.清代《尚书》学"伏郑之争"不是两汉"今古文之争"的历史重现,而是清代学者在新的知识背景及历史语境下对两汉《尚书》学的阐释与重塑,其背后牵涉到的学术背景、 政治环境与现实诉求都与汉代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韩光辉教授《历史地理学丛稿》(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近期面世,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此书分"人物"、"学史"、"历史地图"、"研究方法"四编,是一部以历史地理研究理论和方法为中心内容的文集.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尹诰》的发现,是《尚书》学史上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然而清华简整理者谓《尹诰》"或称《咸有一德》",把两篇不相干的篇名说成同一篇文字,从而把古文《尚书.咸有一德》指为"伪作"。这是违背《尚书》一篇一名的通则的。西汉司马迁和东汉郑玄由于未见古文《尚书》的全貌,作出不符史实的叙述和注释,我们今天再不应该重复这样的错误。通过对清华简《尹诰》和古文《咸有一德》篇名、时代和体例的辨析,《咸有一德》在考订历史事实、校雠古文献和研究商大臣伊尹道德风范等方面具有珍贵价值。希望清华简整理者能摆脱疑古时代"定谳"的阴影,吸收《尚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试据《尚书》体例论其编纂成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尚书》的体例,讨论其编纂成书的相关问题。首先,通过对《尚书》中原本作为政令文件的诰誓等所具功能性质的分析,并借助于约剂、命书等文件形式的比较,可知《尚书》的文本体例形式,原是出于现实政治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其次,由于《尚书》的编纂最后经由周代史官之手,因此周代史官很可能借鉴周代的政令文件体制,从形式上加以统一的规范修润。此外,《尚书》的编纂成书,体现了一种史学自觉意识;而周公以来以前代为戒和垂鉴后世的历史意识,恰为《尚书》的编纂提供了适宜的思想动因。最后,借助对史官执简记事职能的推考,《尚书》的最初结撰可能在西周的厉、宣之世。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被称为“群经之首”的《尚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和最珍贵的一部文化典籍。史学家称其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信史,文学家称其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散文总集,文论学家则称其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应用文汇编。各家所论自有深刻道理,只是立论角度不同而已。如果就文体格式的角度看,《尚书》当属应用文范畴。因此近代疑古学者钱玄同虽不相信《尚书》,但又谓《尚书》似乎是三代时的“文件类编”或“档案汇存”,却有几分道理。一作为古代中国应用文的初始实践,《尚书》自有其内在的根源和外在的依据。首先,从书名称谓看…  相似文献   

7.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载了夏、商、周的最高统治者在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一些诰语、誓词、谈话记录等,是研究三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其中《尚书·周书》今文十九篇,提供了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分封诸侯、营建洛邑乃至平王东迁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第一手史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人是如何巩固其新生政权的  相似文献   

8.
<尚书>叙事富于神话的想象和幻想,保留了大量上古原始神话的片段,尤其是<虞夏书>,更可以看作是历史化了的我国上古神话与传说的汇集.其中,有关虞舜的神话和有关鲧禹治水的神话构成了<虞夏书>的核心部分.这些神话内容使<尚书>在历史叙事之外,更增添了由想象与幻想等虚构叙事所带来的形象性,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复杂、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生动.本文以<尚书>的虞舜神话为研究对象,追溯并分析该神话的原型意义,以期说明神话内容对<尚书>叙事文学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帝京景物略》是记述明代北京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和民情风俗等方面的一部巨著。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言简意赅,成书有据,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作者为刘侗、于奕正和周损三人。  相似文献   

10.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01,17(4):60-63
《秦誓》选自《尚书·周书》,是春秋时期秦穆公“殽之战”失败后因自悔所作誓言的最早记录。但是,由于《尚书》真伪的问题,历代对其价值无有定论。通过大量文献比较,结合当时背景和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定《秦誓》史料可信性,它在订正《史记·秦本纪》之误、补充《左传》不足及穆公研究方面自有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群 《求是学刊》2016,(5):163-172
班固《汉志》述汉末百三郡国历史地理沿革,有其严格的书法义例;《汉志》以汉末百三郡国作为探讨秦汉郡国沿革的起点,这决定了那些虽曾设置但汉末已然不存的郡国不可能录入《汉志》之中。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了班固《汉志》书法义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地利用班固《汉志》提供的史料进行秦汉历史地理的研究,进而推动相关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邹逸麟1935年生,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首席教授。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1997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1998年被选为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历史地理》主编、上海史志学会会长、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上海市副主委。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发表《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主要编审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类型理论的演进之迹刘书成一我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和文体论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将诗歌和散文分别汇总结集为《诗经》、《尚书》,自汉以降的文类研究不外沿两条路子发展:一是沿着《诗经》、《尚书》的路子,按文体编排诗文集。二是沿着曹丕《典论·...  相似文献   

14.
韩光辉教授积多年学术之功撰写的《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一书,被学术界誉为“城市人口史的典范之作”。其在历史人口地理领域的学术成就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他治学勤谨,博览广征,眼光独到,研究领域宽阔。除了历史人口地理,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应用历史地理与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西安是中国的大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也是西周、秦、西汉、新(莽)、隋、唐等几个统一王朝的都城,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汉唐时期长安的都城制度为当时全国其他地区的城市所模仿,而且影响幅射至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由于西安建都历史悠久绵长、文化遗存丰厚无比,加之西安独特的古都风貌,使得有关古都西安的研究长期以来就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吴宏岐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安历史地理研究》一书的出版,应该称得上是一部关于西安历史地理研究的力作。《西安历史地理研究》得到2000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16.
刁玮 《社科纵横》2013,(11):90-92
"赎"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重要概念,赎刑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较完备、比较系统化的赎刑始见于《尚书·吕刑》中的五罚制度,对此,关于它的背景、内容、特点以及影响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之大禹观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之大禹观试说黄朴民黄朴民,男,1958年生,历史学博士,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研究员。在大禹形象的复原和再现过程中,先秦时期的典籍记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尚书》、《诗经》、《左传》、《国语》等主要追述了大禹的生平事迹以及历史贡献,而儒、墨...  相似文献   

18.
语体是适应不同交际功能、不同题旨情境而形成的运用语言的体系。《尚书》语体的常规是使用单音节词、使用散句、句不协韵、语义直陈,《尚书》语体的偏离是使用复音节词、使用整句、部分协韵、使用比喻。在常规与偏离的对比中,《尚书》简质而不刻板的语体风格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部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教材──读《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徐吉军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一书,系周一良教授主编的"大学丛书"之一,它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邹逸麟先生,这是我国近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教材...  相似文献   

20.
康熙朝《尚书》日讲分为经筵进讲与南书房侍讲,二者同时进行,虽有区别,但沟通密切,共用的进呈讲义后辑为《日讲书经解义》.张英作为讲义的分撰官和南书房侍读《尚书》的儒臣,其著作《书经衷论》与《日讲书经解义》常有文字复现、观点相近、论证思路暗合的现象,据此推测《日讲书经解义》或由张英独力完成.《日讲书经解义》着力疏解文意,发掘《尚书》蕴含的治道,规劝皇帝重视心性品格的修养.《书经衷论》尤重行文章法,以性理释经,强调安民重贤.两部经解结撰原则与体例的差异影响书中传达的旨趣与用意,触发"异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