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平 《学术交流》2007,2(10):42-45
龙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确立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和目标,可以在古老的龙文化中追寻其思想源头和精神动力。龙,英文译为"dragon",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象征,这与中国在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和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是背道而驰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观念、思路、形式和手段的同时,必须关注语言翻译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新审思和认识对外翻译在构塑与传播中国国际形象中"有何作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路径。以"策源地文化"为主线创新与建设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凸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日本深层文化与中日文化交流在21世纪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深层文化与中日文化交流在21世纪的作用松尾康二我很久以来就非常关心中日关系,最近又接触了许许多多中国学者和文化人,自己的感触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深感到为了未来世界的和平繁荣,日中两国在文化方面对整个人类发挥的作用有多么重要,所以,我若能为日中文化交...  相似文献   

4.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对于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来说 ,也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年轻的共和国来说 ,五十年则几乎与她们的年龄相等。五十年来 ,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起伏断续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世纪 ,人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个新局面。这种交流和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 ,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人口大国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 ,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两国经济的崛起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两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目标,是在新时期中国对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新主张,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福祉的外交模式。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三个层次的渊源。第一个层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第二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和平外交思想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的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中国建设好"和谐社会";其次是积极推动"和谐周边";最后逐步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着无数的交流。语言作为媒介,对两国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四字成语作为一种简洁精炼的语言形式,从中国传到韩国后,在人民生活中使用十分广泛。本文从四字成语的概念特征入手,整理四字成语在中韩两国的演变过程,找出中国四字成语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学习四字成语,丰富两国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增进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和纺织技术的一项重大贡献。很早以前,我国的丝绸产品和织绸技术就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国外。公元前四、五世纪,希腊称中国为东方“丝绸”,《古兰经》也写道:“中国的丝绸是天国的衣料”。长期以来,丝绸作为我国的传统商品,增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丝绸也作为一种艺术品,增进了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艺术交流,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古老的中国丝绸更加焕发了青春,我们沿着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又开辟出一条新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国际推广是中国国际战略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且可以促进世界了解中国,加强文化交流,将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汉语国际化的推广,而经济大国保持长期的繁荣又必须借助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论“中和”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逵 《社科纵横》2009,(7):134-136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美学的范畴。就像西部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一样,中国的钢琴文化也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互映射的结果,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始终与西方钢琴音乐文化和睦相处,"中和"融合,"和而不同";在中西音乐文化融合选择的同时,中国钢琴音乐家始终清醒地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从文化的视野审视中国钢琴音乐,"中和"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传承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手段介入中日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和战略意图。具体来说,日本通过加强各层次人员交流、吸引中国民众赴日旅游、宣传以动漫为代表的流行文化、推广日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华文化外交,试图在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构建一种和平的、酷的、文化的国家形象,其实质是以文化为手段,渗透其价值观,从根本上为"大国化"目标服务。虽然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日本在历史等问题上缺乏真诚的态度,对华奉行双轨文化外交,导致其对华文化外交的成果有限。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2):113-116
"中国梦"暗含着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站在中国正逐步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的历史新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新形势,"负责任大国"这一中国国际角色定位昭示着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并承载着对外解读"中国梦",营造国际环境实现"中国梦"和向世界推介"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2.
邹玉杰  宋文官 《学术交流》2001,6(6):152-155
抗美援朝战争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特别能战斗的正义力量;沉重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遏制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展示中国的大国地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进了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的确立;为世界各民族的反霸斗争树立了一个自主命运、敢打必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对外文化交流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外文化交流从内涵到外延,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大文化的概念来讲,它似应包括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具体来说,一般应包括文学、艺术、科技、教育、体育、卫生、旅游等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借助于各种生动活泼、具体的艺术形象,对世界各国人民、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产生极大的吸引力。那栩栩如生的摄影绘画,活泼欢快的民族歌舞,盖世无双的京剧艺术,精致逼真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秩序是一种历史结构,它制约着国家,特别是弱国的内政外交。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突破一个个结构束缚,使得中国"沧桑巨变",逐步地实现其各阶段任务,这在百年来弱国的成长史中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百年间利用了世界革命带来的机遇,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利用了冷战条件下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与对立,确保了新中国的安全与主权;通过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战略隐忍,实现了经济腾飞;目前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在服务于中国梦实现的同时,促进着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和人类进步事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成功,其经验在于:第一,服务的目标正确;其二,制度内在优势弥补了物质实力的不足;其三,富有政治智慧的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15.
"和谐"、"共赢"是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的新理念。把握当前国际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提出这一外交新理念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提出这一外交新理念的文化渊源。我国的外交实践充分体现了"和谐"、"共赢"的外交新理念,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奉行"和谐"、"共赢"的外交新理念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从而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前提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省思郑和七航经略海洋国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的首次启航纪念日。本文通过回顾东西方航海史,深入地分析了各自的航海动机、目的、意义及其影响,指出郑和远航凝聚、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并从海权、经略海洋的角度出发,指出在人们对郑和航海壮举和推动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和平友好交往等光辉业绩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时,应更加认识到当今中国和世界都需要弘扬郑和精神中国需要弘扬郑和精神,经略海洋,推进民族复兴;世界需要弘扬郑和精神,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国内音乐理论界曾有过一起围绕音乐是否具备教化功能的小规模学术争论。纵观当代中国佛教音乐的理念与实践,其中通常都包含着比较明确的道德教育思想。由此,基于对红安天台寺这座汉传佛教寺院发展禅乐文化的田野调查,以那起争论的核心——音乐是否承载道德担保——为逻辑起点,从田野个案中僧人的"他者"眼光出发,将"天台禅乐"这一有所创新的佛教音乐样式同世俗音乐进行再比较,发现社会现代性语境下的当代中国佛教音乐表现出区别于世俗音乐的教化观念。禅乐在僧人自身修行和寺院对外弘法两个维度上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在释、俗两种社会文化语境之间架设起一座独特的交流之桥。  相似文献   

18.
周漫 《社科纵横》2008,23(1):167-168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并指出多样共存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取向及翻译策略,以包容的精神和开放交流的态度肩负起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域外、甚至更广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序幕与进程,曾经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以独特的东方智慧为世界发展开出良方。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与共同发展理念受到  相似文献   

20.
陈自明 《南亚研究》2010,(4):145-15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1世纪初,印度与中国这两大文明古国开始复兴和崛起,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独具特色的印度音乐和舞蹈。著名音乐大师拉维·香卡、苏布拉玛尼亚姆和舞蹈大师莉拉·桑姆生在中国精彩的艺术表演都深深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印度音乐与舞蹈,多年来有不少中国学生和学者前往印度留学和从事研究。他们回国后在中国的音乐和舞蹈院校分别开设了印度音乐与舞蹈课程,并向全国各地推展,目前,中国人对印度音乐与舞蹈的兴趣日趋浓厚。印度的音乐文化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