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灰色模型的背景值表达式及非齐次指数增长序列的形式1,得到了一种一次累加序列与原始序列的关系,给出了系数确定方法,获得了适用于非齐次指数增长序列的直接型离散灰色模型,并给出了系数确定的方法。实例研究表明:本优化模型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精度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分数阶灰色预测模型在时间序列预测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测的有效性,但其累加和差分计算式比较复杂。一致性分数阶累加相对于一般的分数阶累加,形式更简单,更便于计算和理论推导。为了提高模型的适应性和预测能力,文章在CFGM(1,1)白化方程中引入一个新的可变系数,扩大了原有白化方程的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致性分数阶优化灰色模型,即CFOGM(1,1)模型。最优一致性分数阶阶数和可变系数通过PSO算法最小化平均相对误差获得。将构建的模型运用到两个实例中并与其他经典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近似非齐次指数增长离散灰色模型DGM(1,1)解决了原模型的固有偏差问题,但在解决现实中有阶跃扰动、大波动变化的初始序列的时候预测结果依然存在明显的偏差.文章在近似非齐次指数增长离散灰色模型中引入残差,构建偏差修正序列,并以其为初始序列重构预测模型,分情况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通过算例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改进模型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起伏型动态序列用传统的灰色建模预测方法,往往效果不好。本文使用变系数一阶线性动态微分方程,给出了起伏型动态序列的灰色建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广义灰色GGM(1,1)模型,即变系数一阶线性动态微分方程,给出了两种常用的广义灰色GGM(1,1)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各类预测方法达300种之多,而通常用于系统安全数据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德尔菲法、趋势外推法、马尔可夫预测、齐次泊松过程模型、指数平滑线、残差辩识法、模型法和灰色预测法等。这些预测方法可分成3类:前5种是统计型的;指数平滑与残差辩识属递推型;灰色预测与模型法则属于连续型。现就这几种预测方法作一简要评述。一、统计型的预测方法1、回归分析法这是一种传统的分析、预测方法,长期以来作为一种经典方法而广泛应用,且种类较多。在系统安全数据的预测上,目前运用较多的为单元线性回归和单元指数回归。由于…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似非齐次指数的非等间距数据序列在建模过程中存在灰色微分方程和白化微分方程不匹配、建模后需要对白化微分方程解的时间响应式作累减还原问题,提出利用原始序列与其对应的1-IAGO构建灰色微分方程和白化微分方程相匹配的IANGM(1,1,k)模型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模型白化微分方程得到的时间响应函数是关于原始序列的表达式,无需累减还原就可以直接进行模拟预测。通过实例验证了新方法对递增和递减的近似非齐次指数的非等间距序列均具有非常好的模拟和短期预测效果,新方法进一步拓宽了灰色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舰船纵摇运动灰色预测问题,文章通过对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杌理的分析,从离散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光滑性数据序列的差分模型,并与其原GM(1,1)模型进行比较,最后用指数序列验证了差分模型预测的有效性,精度较高,该模型同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文章的模型作为原模型的近似形式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改善区间灰数预测模型的模拟及预测性能为目的,对区间灰数预测模型的参数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应用Cramer法则推导了核序列GM(1,1)模型通用形式的参数无偏估计新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新方法对非齐次指数"核"序列的模拟无偏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的区间灰数预测模型;通过与优化前的区间灰数预测模型模拟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模型具有更为优秀的模拟及预测性能。此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完善灰色预测模型方法体系与拓展灰色模型应用范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似非齐次指数增长序列的间接DGM(1,1)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DGM(1,1)模型对近似齐次指数增长序列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而实际上服从近似齐次指数增长规律的数据序列十分有限。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差异信息原理,通过原始序列的累减生成将近似非齐次指数增长序列转化为近似齐次指数增长序列,对累减生成序列建立DGM(1,1)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原始序列的还原以达到数据模拟及预测之目的。因原始序列的累减生成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建模序列的齐次性要求,提高了模拟及预测精度,拓展了模型的适用范围,故通过算例验证了此种改进方法的简单性、实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