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营管理者》2013,(12):96-97
“压力大”、“节奏快”,似乎已不再成为日本员工的专利。近期一组惊悚的统计数据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北京一位23岁的女白领方言,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去世的消息,再一次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过劳死”这个词上,不少人甚至发出了“下一个可能就是我”的悲鸣。  相似文献   

3.
工作家庭冲突、亚健康、心理疾病、甚至“过劳死”等社会问题,是由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导致现代人工作生活质量偏低引起。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和谐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生活质量,解决突现的和潜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发现,不平衡文化导致工作生活质量偏低,工作生活质量差直接引发“过劳死”等社会问题。和谐文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工作生活质量,本文从和谐文化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两方面探析,提出创建和谐文化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主体归位、利益内嵌”,这两点是互为保障的、缺一不可的。主体不明确,就会造成”责任者缺位”:利益不内嵌,就会导致“庙穷方丈富”  相似文献   

5.
麦小萌 《经理人》2007,(9):38-40
过劳死是事业压力、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同时异常引致,而如果进行早期体检,必然从生理指数可得到报告,当然过劳死不是医学病症,它实际上是健康异常的最后累计和爆发。那么,包括过劳死最集中的健康异常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相似文献   

6.
朱妍  徐铮 《经营管理者》2013,(24):221-22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地防范员工"过劳死"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全新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过劳死"的概念,从企业管理角度揭示了导致员工"过劳死"的原因,并对如何减轻员工负担,预防"过劳死"现象的出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建国 《经理人》2006,(8):26-26
中国CEO迎难而上,争做“最佳雇主”的时刻已经到来EMC秘书门、华为员工过劳死……最近,这些关于HR领域的负面新闻时有发生,某一个员工对雇主不满意就引发大震动,让CEO等高管们头疼不己,纷纷慨叹——“雇主不易做”!  相似文献   

8.
一、强化学习理念,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是进步的源泉,也是时代的需要。在西方白领阶层,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简单扼要的“裂变效应”将会导致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学习正逐步成为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影响科技企业做强做大的因素 1.思想观念的原因。企业家没有不愿意将企业做强做大的,但也有部分“怕”将企业做强做大的。怕的理由有三条:一是怕企业做大了之后经营风险将随之加大;二是怕“枪打出头鸟”,政府上门的“霸王性”服务令企业难以承受;三是现行法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仍然有缺陷,有些规范政出多门,贯彻执行时就会矛盾,导致企业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0.
一把手作为决策者,在单位工作中位置特殊,肩负重任,是一个单位的“领头雁”。实际工作中,一把手在决策上要拍板,在考察任用干部时要举手,下属工作有困难时要适时插手,在廉洁自律方面要管好自己的手,等等。一把手用“手”处最多,能否用好“手”已成为评价领导者水平高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一把手要把好“手”,发挥好领导作用,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艺术,否则,就会导致领导活动的失败,给单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谭儒 《经营管理者》2013,(10):82-85
有的导购员操之过急,顾客一进门,还没有观察好,就随意地打个招呼,过分热情地迎上去,这往往会让顾客生厌,导致有的顾客干脆就说“我只是看看而已”,然后转身离去。  相似文献   

12.
姜智鹏 《决策探索》2011,(13):36-39
中国民间长久以来,一直缺乏国际投资的经验,这导致海外买房的投资者,凭借的依然是在国内炒房的惯性。这就注定海外炒房的成功率仍会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每当有人问我,在美国有别墅是什么滋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贵。”黄鑫说。2009年上半年,黄鑫在美国南加州买下了一幢独栋别墅,前有花园,后有泳池,“总价才50万美元”。黄鑫说。  相似文献   

13.
一周声音     
如果领导干部不出主意、不提想法。出来的文章就会“千人一面”,了无新意,有长度无力度,有厚度无深度。离“短、实、新”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中学生因种种原因会导致心理失衡,笔者身为一线班主任,就中学生心理失衡的矫正方法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本篇小文从“真诚关心搭起心灵康复的平台”、“建立机制保障心灵持续的发展”、“因势利导促进心灵质量的飞跃”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沈甜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276-276
人到老年,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听觉、视觉等感官功能衰退。这种机能的衰退会经常导致有障碍的日常生活。而且部分老年人会遭遇种种疾病,导致需要借助行器、助听器等器材去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而现在许多场所环境都是按“正常人”的人体尺度和行为去作为设计标准,但却忽视了对老年人造成了不畅通的生活环境。只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并重视,无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消除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便及障碍。  相似文献   

16.
我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就像当初想不到自己会创办“梦兰”,想不到“梦兰”会成为我们国家纺织业的“梦之队”一样。人的一生,喜怒哀乐,总有梦想伴随着。  相似文献   

17.
对一间屋子而言,天花板是最高的地方。—个人的能力也有极限,也有“天花板”,走到那里就举步不前了,难以有新的突破。写作亦是如此,写到一定程度,由于各种原因就会停滞不前。从事办公室文字工作,离不开写东西,当然也会遇到“天花板”。  相似文献   

18.
汪名旵 《决策》2004,(12):18-20
抓住一次机遇,就能实现一次跨越;失去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机制是“1”,后面的很多事情是“0”,没有这个“1”,有再多的“0”也没有用。  相似文献   

19.
范卫峰 《领导文萃》2007,(4):144-146
生意场上有这么一句老话:“牛会赢,熊会活,猪会死。”如若要表达得更准确一些,就应该是:“只有牛才会赢,熊一般会活。猪大多数都会死掉。”  相似文献   

20.
丁学良 《领导文萃》2008,(14):34-37
对于后进国家来讲,如何向榜样学习,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个容易被误导的事情 近代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后进国家,就处于一个持续不断的“找榜样”的过程中。越是往前追溯,我们就越会发现,中国“找榜样”受到了历史、传统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它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榜样选好了.大家就照着这个榜样做事,实际上这会导致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虽然当时选榜样的时候,用心往往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