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37年,甘肃卓尼世袭土司杨积庆被其部下杀害于博峪村,史称"博峪事变"。事变后,经多方博弈与妥协,甘肃省政府借善后之机"改土归流",设立卓尼设治局,从此国家基层政权进入卓尼藏区。国家基层政权的进入,开启了世俗性国家政权对卓尼藏区地方政教体系的更替进程,引发了卓尼藏区基层政治体制的裂变与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现代化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藏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藏区的现代化建设。藏区的经济要腾飞 ,必须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指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藏区的现代教育经历 50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藏区教育的现状、发展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推动藏区社会进入经济、社会、科技现代化发展等方面 ,寺院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是无法相比的。改革和调整藏区的学校教育目标 ,制定藏区教育的发展战略 ,采取结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培养适应藏区经济建设发展的人才 ,把藏区的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东部藏区发展粗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部藏区,即历史上分别称为"康巴"、"安多"、"嘉绒"的藏区.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东部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也明显落后于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其他地区.东部藏区与西藏唇齿相依,是整个藏区和中国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需把东部藏区作为一个侧重点.只有东部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了,才能带来整个藏区和西部的持久稳定和发展.①  相似文献   

4.
四川藏区在1957年的民主改革以前,工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仅有少数附着于农牧业家庭的手工业.本文主要阐述了四川藏区在推行民主改革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手工业得到的较大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藏区工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四川藏区工业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提升藏区工业结构需要发展比较优势工业,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并且要注意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结构协调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四川藏区工业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四川藏区工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四川藏区的发展迎来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四川藏区经济尚处于较原始的粗放型农牧产业形态,与当代世界发达经济相距几个级差.但是四川藏区不能沿袭工业化老路逐级演进,而应该综合经济、生态、文化,可持续性地跨跃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将是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整个四川藏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藏文化的变革.本文首先从四川藏区经济开发和藏文化创新入手,对四川藏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生态平衡需要、藏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整合需要、个体发展需要进行分析,并提出四川藏区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四川藏区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土面积辽阔的四川藏区,县城经济在区域开发中处于十分关键的环节.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发展阶段的综合作用,四川藏区县域在经济结构、运行、功能等方面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从四川藏区县域的实际出发,来总结藏区县域的发展经验,探索藏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是藏区经济研究和经济开发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藏区旅游开发的前景、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西部开发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藏区作为我国西部的主要民族地区和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原地域,蕴藏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如何从旅游方面加快藏区发展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藏区旅游开发的前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藏区旅游开发潜力极大,前景广阔,且发展旅游业就藏区自身的自然与人文条件而言不啻是一种扬长避短和极具合理性的选择.文章还对藏区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开发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及如何选择合理和有效的开发模式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安多藏区在明朝经营整个藏区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明王朝把安多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和桥头堡.明王朝对藏区的治理沿袭元制,并有所突破和创新:治理安多藏区的原则是羁縻与怀柔并举,主要措施有“土流参治”、“僧官制度”及官办“茶马互市”等.总体而言,明王朝对安多藏区的治理是成功的,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藏区,尤其是雪域高原,普遍信仰宗教,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具有全民性、坚定性、敬畏性和创造性.藏区宗教既包括宗教的思想观念和感情体验.又包括宗教的行为制度和组织制度.藏区宗教信仰的特性有助于形成藏区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神经中枢的经营哲学是藏区企业家精神和藏区宗教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藏区宗教中的"六和敬"(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法则,有助于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企业风气、转化为企业道德以形成和追求共同的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四川藏区的藏医药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药学源远流长,四川藏区的藏医药发展历史已有一千多年.1978年以来四川藏区的藏医药有了新的发展,但相较西藏、甘肃、青海还有不小差距,集中表现为产业化水平低.如何发挥四川的藏医药资源优势、形成藏医药产业优势,是今后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对四川藏区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四川藏区学校教育正面临着寺庙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学校教育和藏区学校教育超越自我这三种挑战.在四川藏区学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实力的基础上,采用教育本土化、建立良好的学校公共关系、建立"教育优先区"和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素质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软实力,使四川藏区学校能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减少教育资源浪费、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雍正二年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后,清政府立即加强了对青海藏区社会的治理和管辖.至清朝中期乾隆朝期间,清政府在继续实行雍正朝政策的基础上,依据全国及青海地区的形势,对青海藏区社会实施了具有弹性的政策.文章依据相关史料,探讨了乾隆朝对青海藏区社会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十军八十九师自1935年4月首次进入四川藏区阿坝州茂县境内80余年以来,四川藏区人们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正在为全面实现小康而努力。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为四川藏区持续提供了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引领和发展动力支持,并从多维度强化"努力奔小康"的意识。这为今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强化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双重领导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的四川藏区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经济落后,发展方式粗放,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农牧业产值很低,农牧业结构单一.新中国成立后,四川藏区经过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藏区围绕比较优势做文章,使农牧业结构向协调化、广度化、深度化发展,农牧业产值日益提高,农牧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农牧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差,四川藏区农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四川藏族地区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全国第二大藏区,藏区人口135万.主要包括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地.自1998起,四川藏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但是,由于四川藏区生态的特殊地位,单靠国家或者四川藏区人民的努力来维护其地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的生态补偿来共同实现.本文重点以甘孜、阿坝州藏区为例,力图分析生态补偿对该区域的必要性与对策措施,说明如何通过生态补偿措施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使生态经济系统转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四川藏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藏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其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四川藏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总体规模大,个体规模小,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协调,专业结构不合理是其在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宏观规划与调控,缩小规模,调整内部结构,优化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它们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功能克服了传统媒体的某些短处,推动社会加快了文化的传播和信息交流.四川西部藏区地理环境险恶,传统媒体的功能受到一定的制约,跟不上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要求,新媒体正好可以消解传统媒体的某些掣肘.新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四川西部藏区应顺势而为,加快新媒体的发展步伐,促进藏区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藏区公共物品供给从传统的政府单一供给走向了政府 、企业 、非营利组织和居民等合作的多元供给,形成了"一主导二辅助一参与"的供给格局,即政府居主导,市场 、社会组织辅助,社区居民参与.同时,藏区公共物品供给展现出的是一种合作供给网络.在组织间网络视角下,藏区公共物品合作供给的优化依赖于政府角色的转变 、互惠合作的建立 、互动协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云南藏区已有农民进城务工,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的市民化,影响农民工进城定居的因素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直接原因。为了分析影响云南藏区农民工进城定居的因素,本文以对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与德钦县413位返乡过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客观描述和分析了影响云南藏区农民工进城定居的因素: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进城定居的意愿更强;就业单位的稳定性,对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就业单位提供五险一金的状况,也直接影响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意愿;城镇配套设施及劳动力吸纳能力也影响该区域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意愿,等等。进而提出了大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督查;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进入能力,降低进入成本;统筹规划,促进产业开发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藏区高校,以立足藏区、依靠藏区、服务藏区作为自身办学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迫切需要加强与地方的紧密联系。藏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迫切需要高校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藏区高校与地方开展合作,是双方共同发展的需要。文章从藏区高校与地方合作的紧迫性、合作的内容、以及合作的路径等方面,对藏区高校校地合作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期望对藏区高校和地方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