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要不要向民办学校征收企业所得税?民办教育司法实践首先遭遇了这个难题。本文针对《民办教育促进法》调整的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提出了分类处理的办法。对于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其获得的财政收入、捐赠收入和按标准收取的学费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性收入可根据用途实行不同的税收减免优惠。对于要求合理回报的所谓"准公益型民办学校",对其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利于维护税负公平的原则和鼓励民间捐资办学,但税收政策的设计应从有利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角度给予税收优惠。从长远来看,取消这类民办学校,把民办学校严格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将更有助于民办教育税收政策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近期资讯     
《21世纪》2003,(2)
民办教育促进法通过备受关注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于2002年12月28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按照该法令,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根据法律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民办教育促进法确认了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法律规定,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办教育机构收取任何费…  相似文献   

3.
民办教育中合理回报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民办学校的出资人有权取得合理回报,但是由于人们对其性质认识不一,法律规范对其规定又存在诸多缺陷,故其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为保障出资人这一权利能够得以实现并继续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合理回报制度应予重构。  相似文献   

4.
民办学校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而被终止的,由人民法院组织清算。但由于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相关法律在民办学校破产清算问题上的规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诸多问题的产生。围绕民办学校究竟有无破产能力,破产程序的申请主体、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是什么,民办学校是否适用重整与和解程序等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权激励政策是民办教育制度安排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问题是民办教育制度建设的重点,只有建立积极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才能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本文在对产权激励机制的所有权、收益权、退出机制三个构成要素作了分析后,提出民办教育制度安排的关键就是明晰产权激励政策,而民办学校是"公众产业",无论是存续过程的收益权,还是剩余财产分配权,都应相一致属于出资举办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使用“民办教育”概念的国家。在很多情况下 ,“民办教育”、“民办学校”是交叉复合的概念 ,在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含义。本文阐述了民办学校的发展历程、民办学校的发展背景、民办学校的发展模式、民办学校的办学现状 ,并提出了民办学校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民办教育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对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有助于明确民办学校的性质,落实政府资助政策,清晰民办学校产权以及解决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教师待遇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需要制定符合国情的分类管理政策,完善民办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民办教育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关于成立“清理和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政策课题研究小组”的通知》(中民协[2010]1号)文件,经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陶西平会长批准,特邀请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家枢教授担任“清理和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政策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并请刘教授对广东省民办教育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为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法规的完善与优化提出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9.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办学性质、合理回报和产权关系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其落实却存在现实困境。这需要政府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为法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民办教育“1+3”文件的颁布,从制度上解决了我国民办教育中法人属性不明、财产归属不清及政府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民办中小学校生存的症结.诸多研究指出: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教师的流动性太大,造成这种流动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民办教育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办与民办教师的统一管理体系缺失以及民办学校内部的管理水平较低等,由此导致了民办学校教师在心理上、待遇上感受到不公平,专业上得不到认可,评职晋级渠道受阻等问题.为了保障民办中小学教师生活、工作的稳定,特提出以下建议:(1)从政策上突破,修改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建立公办与民办中小学教师统一管理平台;(4)改革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财产权属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新型公司制企业改制后财产权属关系,包括股权、法人财产权的性质与特点,以及"股权--法人财产权"结构模式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论证了财产产权制度扬弃财产所有权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固守于大陆法系财产所有权制度观念的局限性.明确指出股权与法人财产权是两组在内涵与外延上完全不同的产权权利束,作为股权--法人财产权这种结构形式,既不是私有权,也不是公有权,而是社会共有权的财产形式,是资本的社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大陆法系国家中,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对司法实践和民法理论均有巨大影响。物权行为是物权、债权两分下的必然逻辑结果,物权行为因此也必然独立。即使是在所谓的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也难以彻底否认物权行为的存在。我国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中,也隐含了对物权行为独立性的承认。对物权行为独立性的承认有利于维护私法自治,正确认识物权行为独立性是理顺法律逻辑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法律来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保护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必要的。我国现有刑法尚无具体条文规定雇员侵犯私有业主财产行为的刑法处罚,国外用侵占罪、背信罪、盗用罪来保护私有企业的合法财产权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私权论(无形财产论)一直占据主流,产业政策(industrialpolicy)被认为是一个负面词汇,原因是新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涉市场,而法律制度追求"人人平等",不会根据产业领域有所歧视。但是在各国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以及实践上,却无不体现出强烈的产业政策立场,纵观各国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司法判例上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在同一技术领域中探戈舞般的左右摇摆,以及市场主体自相矛盾的知识产权保护观点,尽管都以捍卫智慧、保护创新为借口,但却决然掩盖不住背后针锋相对的产业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15.
财产权是公民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刑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宪政背景下的公民财产权刑法保护制度应遵循宪法的基本价值和理念。我国刑法对公民财产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存在诸多与宪法不相吻合的规定,有必要予以调整,并通过构建违宪审查制度最终实现刑法公民财产权保护制度与宪法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将私有财产宣告为一项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以来,财产权在法国法上的地位发生了演变。私有财产权不仅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同时也被认为是法国基本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法国私有财产出现了不断社会化的趋势,宪法和法律对财产权的保障也呈现出相对化的特点。宪法保障机制使财产权获得了高于一般法律权利的地位,立法对财产权的剥夺与限制性条款必须符合宪法关于财产权保护的各项规定。法国宪法委员会通过违宪审查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了财产权宪法效力的内涵,并进而推动了财产权地位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论物权法律适用的分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相对应的是 ,当代涉外物权法律适用呈现出明显的分割化走势。这一走势在物权的行为能力 ,物权的行为方式 ,物权的保护 ,货物所有权的转移 ,船舶、飞行器等物权关系 ,无体动产 ,运输中的货物等领域中都有所体现。这一走势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法律关系的竞合、物权法的一定程度的任意性、物权公示方式的多元化、“物权适用物之所在地法”这一冲突规则本身的缺陷、冲突规范的软化发展趋势等。中国国际私法有关物权法律适用的规定应当在相关领域体现这一走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儿童上网越发容易和低龄化。依据国际公约、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儿童上网可视为一种法律权利,其实质是儿童作为人的利益和生存发展的利益。为了保障儿童这一利益,应建立起完善体系解决上网权保护与父母言论自由冲突、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权冲突、与父母监护权冲突、与知情权冲突等。这就要努力使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权利与责任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9.
虚拟财产的保护可以从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三个层面上进行研究:在应有权利层面上,虚拟财产具有稀缺性、价值性、客观性以及非人格性,理应成为财产权保护的客体;在法定权利层面上,对虚拟财产进行保护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虚拟财产权应该而且能够由应有权利上升为法定权利;在实有权利层面上,通过虚拟财产权制度的设计,为虚拟财产权由法定权利向实有权利转化提供制度保障.唯有如此,虚拟财产权才能够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