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英雄史诗是歌颂民族童年时期英雄武功的长篇叙事诗,主要表现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氏族、部落、部族或民族之间的战争。《格萨尔》所描写的就是吐蕃历史上发生过的部落战争,在古藏文历史文书中都有记载。因此可以说,古代藏族部落战争是《格萨尔》的创作源泉;《格萨尔》是古代藏族部落社会战争的艺术再现,一部《格萨尔》,就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部落社会的战争史。 部落战争的目的 《格萨尔》所描写的古代藏族部落战争,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门岭大战》、《松岭大战》、《羊同之役》、《米努绸缎国》、《白利羊国》等部,表现吐蕃统一青藏高原诸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二是《阿豺之役》、《木雅黎赤国》、《粟特之战》、《朱古兵器国》、《霍岭大战》、《姜岭大战》等部,表现吐蕃同兄弟民族之间的一系列战争。三是《卡切玉宗》、《大食财国》  相似文献   

2.
<正> 部落战争是古代藏族原始社会部落与部落、部落联盟与部落集团之间矛盾斗争的形式,青藏高原由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的暴力革命,曾在藏族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一) 有关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远古时代,青藏高原就有人类生息,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原始人类居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聂墀赞普被雅砻悉补野部落推举为首领,进而又做“六耗牛之部”之王;从雅砻悉补野部落兴起到囊日论赞征服各部落而成为盟主;从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全境、建立强大的奴隶主政权到芒松芒赞、墀都松赞、墀德祖赞、墀松德赞等巩固吐蕃政权,古代藏族每个历史时期的重大部落战争,都在《格萨尔王传》中得到反映。例如早在布达聂塞赞普时期,他就征服过阿豺王(吐谷浑王),香雄王(羊同王)等,将三分之二的小邦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囊日论赞征服过苏毗,松赞干布也与羊同进行过战争。后来吐蕃王朝还与门国、勃律、泥婆罗、党项(弭药)、粟特、突厥、回鹘、南诏、卡切、大食等交战,将其征服。  相似文献   

3.
军事法律在藏族部落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吐蕃王朝最发达的制度之一。本文从《格萨尔王传》中反映的军事法律的具体内容入手展开论述,进而探讨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格萨尔王传》的原因,并总结出深入研究它将会勾画出古代藏族部落军事法律的立体轮廓,也将会完善我国少数民族地方立法,更好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对丰富中国法制史的内容,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法学,建立格萨尔学分支学科之一的军事格萨尔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7至9世纪间,随着吐蕃王朝的强盛与扩张,其疆域迅速扩大,尤其是安史乱后到吐蕃王朝灭亡期间,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些吐蕃王朝的占领区,当地居民遂成为吐蕃王朝所管辖的人口,同时,吐蕃还从唐境虏掠大批人口充实其占领区。这些因素使吐蕃王朝人口激增,成为藏族历史上占有人口最多的时期。保守估计,有唐一代仅吐蕃新占领区的人口峰值就接近300万。吐蕃所控人口的变化与分布,对当地的民族成分构成及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提起青海地区的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寺院,一些人往往以为它们或者分布在牧区草原深处,或者分布在村旁山崖脚下。其实,就是在西宁城的闹市之中,也有数座在历史上曾兴盛一时的西藏佛教寺院。据《西宁府新志》卷三十五记载,西宁城中的西藏佛教寺院计有: “洪觉寺 在城南门内 汪家寺 在饮马街 金塔寺 在城南门内 藏经寺 在水眼洞街。” 毛家寺 在驿街脑 座落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东边的弘觉寺街的弘觉寺,即是本文打算介绍的寺院。 藏族自古以来即活动于青藏高原上,公元七世纪初,吐蕃的杰出领袖松赞干布统一各个氏族部落,建立起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以后,吐蕃与唐朝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古代藏族吐苦王朝由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战争。它所描写的战争多数在吐著历史上实际发生过,因此透过《格萨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古代藏族部落战争的四个特点。谁勇敢谁就是英雄在《格萨尔》史诗中,无论是年幼无知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是风彩多姿的妙龄少女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子,个个都以勇敢为荣、怯懦为耻。岭国英雄们的座右铭是:“与其厚颜老死埋坟场,不如英勇战死赴九泉;与其像孤狸夫愿逃深山,不如像猛虎斗死在人前。’哈国上岭赛巴八部落,金甲武土五百人;中岭温…  相似文献   

7.
从藏族的古代传说和文献资料,特别是本世纪初在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献看,藏族的氏族部落组织起源很早。藏族在原始社会时期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氏族部落阶段,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氏族部落崇拜的神衹和宗教、部落形态下的文化生活,以及部落间的交往和战争,构成了藏族远古史的主要内容。藏文古籍中关于藏族起源于四大姓氏或六大姓氏以及由六大姓氏繁衍出各个支系分布于青藏高原各地的记载,反映了  相似文献   

8.
从史诗《格萨尔》看古代藏族部落的议事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事会是藏族各级部落的权力机关,史诗《格萨尔》是藏族史前部落社会的活化石,以其为佐证,探究古代藏族部落议事会的组织形式、内容、特点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藏族部落的政治组织及议事制度。  相似文献   

9.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吐蕃王朝。从松赞干布到吐蕃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之间的二百一十五年间,吐蕃称雄于中国的西南和西北的广大地区,其本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都有长足的进步,在藏族历史上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吐蕃王朝遗留了大量的文献、碑刻、简牍等,成为我们研究吐蕃历史的最直接的最可信的历史资料。后期的藏文史籍都把吐蕃时期的历史作为重点加以描述,汉文史籍中对吐蕃王朝的历史也有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正>《卫藏通志》兵制篇说:“唐古忒番兵,向来分派各寨农民,有事则调集为伍……”①这是汉文史料关于藏族兵役制度的早期记载。千百年来,藏族部落的武装一直实行寓兵于民的兵役制度。平时下马为民,从事农牧业生产;战时上马为兵,建立武功。史诗《格萨尔王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藏族部落早期的兵役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不仅深受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而且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潜心研究,以致形成一门新型的研究学科——《格萨尔》学.尤其近年来,学术界研究《格萨尔》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最近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何峰同志所著《格萨尔)与藏族部落》一书,是《格萨尔》研究的又一部重要成果,可喜可贺.这部新著,是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的“八五”期间重点课题.近读此书,颇受启发,感到确实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首先,开拓了《格萨尔》研究的新领域.自十七世纪的洛桑慈诚和十八世纪的松巴益希班党两位僧侣学者开《格萨尔》研究的先河,陆续有大批国内外学者加入研究的行列,至本世纪80年代末已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研究队伍,研究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特别是学术界对《格萨尔》的产生年代、版本、人物、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以及它的族属和说唱艺人等诸多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是,长期以来,《格萨尔》研究仅就在上述已有的领域内徘徊,很难取得突破性  相似文献   

12.
<正>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和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现的古突厥文《厥特勤碑》上的记载,藏族与蒙古高原的联系,可追溯到吐蕃王朝初期。但是藏蒙两个民族之间比较经常的文化联系,也许得从蒙古汗国征伐西夏时算起。1227年,蒙古军征服西夏。二  相似文献   

13.
《格萨尔》史诗是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从原始部落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产物。史诗所描述的藏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意象象征系统和象征符号,它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藏族这个雪域部落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文章以最具有象征意味的"数字"为例,对史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期引起学界以多种视角、多元方法研究《格萨尔》史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藏族历代文人的笔记、有关格萨尔王的历史风物遗迹、《格萨尔英雄史诗》文本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格萨尔王的历史原型,认为格萨尔非神话人物。史诗中的格萨尔经说唱艺人加工,塑造成半人半神的文学艺术典型形象,但其人物原型则是中世纪活跃于青藏高原上的现实人物。  相似文献   

15.
<正> 古代歌谣和神话对于古代社会历史有重要的认识作用,透过民间文学的折光能照出人类幼稚时期的生活和社会的图景。繁衍于青藏高原的藏族,在吐蕃王朝的时代拖着长长的氏族社会的尾巴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当时人们口头上流传的当然还是远古传下来的古歌和神话。当我们阅读吐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的"玛卡梅"是产生于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一种人民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形式。无独有偶,在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也流传着一种由《格萨尔王传》发展而来的"格萨尔"说唱艺术。笔者将这两种说唱艺术置于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大环境下,通过对他们的异同之处的比较来挖掘不同信仰、不同民族所创造的相同文学形式背后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 藏族作家、翻译家、《格萨尔》专家降边嘉措的新著《<格萨尔>初探》,1986年12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全面介绍、研究、评价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是降边嘉措长期以来在藏族文学领域锐意开拓、深入探索、辛勤笔耕取得的崭新成果。《初探》的问世,无疑将会推动《格萨尔》的搜集、整理、翻译、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吐蕃时期是藏族历史上一段至为重要的时期。吐蕃王朝一方面由于松赞干布领导的武力强大而南征北战,统一了青藏高原,另一方面又因为松赞干布及各代赞普主政期间,思想开明、积极吸收周边诸邻国优秀文化而取得不断发展,其中,吐蕃的译经就是这种吸收众长的思想策略在当时的体现。译经不仅使佛教传入吐蕃,而且也把周边各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引进了吐蕃,从而奠定了藏族文化千百年来所特有的博大精深、别具一格、源远流长等特色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 ,藏族女作家梅卓以凝重而幽邃的情怀、唯美而灵异的风格在文化寻根和美学创造领域构筑了一道醒目而奇绝的风景 ,她的长篇小说《太阳部落》和《月亮营地》传递了青海藏族部落历史行进的足音。一对历史的追思自始至终是文化寻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梅卓创作的《太阳部落》和《月亮营地》这两部小说涵盖了从民国初年到解放前 4 0多年中 ,在反动政府的多重压迫和欺凌下 ,藏族部落从最初的沉沦麻木到逐渐觉醒、从自相残杀到最终团结一致、为保卫家园而战的艰难历程 ,展现了藏族部落面临内忧外患的生存困境 :在部落内部 …  相似文献   

20.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在民间的流传形式很多,《格萨尔》唐卡就是其中一主要的流传形式。本文结合两者的关系进而分析《格萨尔》唐卡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