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引擎基本上是外向型经济和出口导向,现在明确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由外转内。这种转变固然有短期内国际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但根本性的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已不再。比较优势的消失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向主要依靠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要扩大消费需求,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仅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还需要发展消费经济,解决消费的供给及其业态方面的问题。扩大消费需求不能只是着眼于增加收入,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带来内需扩大的发展。扩大消费需求是发展的综合反映,只有发展才谈得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推动力的内需指的是国内发展的需求,城镇化、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是我国当前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结构调整是扩大内需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已证明,刺激消费信贷是扩大内需的最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在消费信贷发展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并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当前只有大力促进居民由自我积蓄型消费模式向信用支持型消费模式转变,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3.
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方向是关系到整个地区旅游业何去何认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地区的客源市场构成、旅游消费决策和各项优势因素,认为宜昌及三峡地区旅游开发的方向在于开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扩大内需发展近郊农村休闲旅游,以拓展国内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4.
黄金周,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公共长假消费热潮,它是五一、十一、春节3个长假节日的总称。而黄金周之所以产生,政府决策的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聚集民众休闲时间,为民众出外旅游提供方便;二是刺激旅游消费经济,扩大内需。从当年的情况来看,确实达到了这两大目的,其中旅游业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周外在的浮华逐渐褪去.留下的只是更多的无奈。  相似文献   

5.
坚持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重庆为例,分析了最终消费与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优化消费政策组合等扩大扩大内需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底中央经济会议提出,2005年中国经济要想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将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而当前制约中国消费市场的是城乡两方面都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民消费不足更加突出。如何解决,本文从城乡二元经济入手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扩大内需对原有产业进行调整和扩大,保持和扩大原有产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就是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实质并以此决定了扩大内需的合理界限。扩大内需必须防止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 优化经济结构;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效应,提高把消费性消费转变为生产性消费的能力;扩大内需必须和扩大出口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就把扩大内需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然而一系列力度较大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之后,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分析了影响居民扩大消费的心理预期因素以及这些预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即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改善居民预期,扩大内需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信贷的原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需求不足,我国政府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扩大内需,在我国尤其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通过对制约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原因分析,对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出口,但随着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然而我国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缺乏信心,农村消费不足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制约因素。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可能消除农村消费需求的不利因素,才能让农村消费在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旅游需求水平的提高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农村居民旅游需求问题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已有研究仍存在变量选择主观性强、影响因素分析静态化问题,因而运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方差分量分析(MTV)模型选择出显著影响农村居民旅游需求的因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旅游价格、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数,然后建立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旅游价格、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数在各个时点上对中国农村居民旅游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和旅游价格对旅游需求的正向促进作用逐渐减小,旅游资源对旅游需求的正向推动作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的概念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论的角度把握乡村旅游的子系统,即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的层次、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消费导向,从而构建乡村旅游的概念体系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首要问题。乡村旅游的需求源于千百年来积淀在人们心底里的乡土情结,它在大众旅游的浪潮中催生着乡村旅游的供给。真正的乡村旅游应是提供一种能够给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村寨田园风光完美结合的高品位产品,为整个人类提供最令人期待的文化和环境的盛宴。为了保证乡村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性方向及产品的质量,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以资源为导向,开发资源导向性产品并引导旅游者的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13.
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是我国旅游需求集中释放的主要时段,假日旅游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节假日旅游人数的不断增长,城市热门景区"人满为患"现象频频出现,引发旅游景区资源破坏、旅游质量下降、景区形象受损、安全风险凸显等问题,甚至出现人群踩踏等恶性事故,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节假日暴涨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的结构性失衡、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旅游安全设施不足等,建议从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节假日景区高峰管理、发展智慧旅游等方面入手,解决城市景区节假日拥挤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的本质实是乡土–人性结构的回归与重建。乡村旅游根性诉求的历史基础为人的亲土习性与心理结构、人对乡土的心理认同与回归诉求、乡村审美的历史传统与中国人的田园精神;其社会背景则包括现代生产与人性异化、全球化文化冲突与民族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与时空危机紧张。但是,多媒体“伪乡村”的旅游形象建构导致了乡村从生产性到消费性的转换、乡村旅游根性诉求的异化与“伪乡村旅游”意识形态的形成。然而人们对乡村根性价值仍表现出极为珍视的信念,乡村旅游需要在传统回归中逐步实现乡村与人性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15.
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演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演变是旅游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的结果。而价格、质量、品种、信誉和环保是影响旅游需求的五大因素,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将经历五个阶段:基于成本竞争、基于质量竞争、基于柔性竞争、基于服务竞争和基于环保竞争。在每个不同的阶段,旅游企业都要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状况,在对黑龙江省旅游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特色,提出了旅游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及旅游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更多合格的符合地方经济市场需求的人才,希望对普通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浦江游船旅游是上海最具特色的水上旅游产品,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由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选址在黄浦江两岸,更促进了黄浦江游船旅游的快速提升。目前黄浦江游船旅游供给相对不足,需求上升较快,矛盾突出。世博会的召开将使这一现象大为改善,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而且后效应更大。建议黄浦江游船旅游行业抓住世博机遇,服务世博;立足本地,区域联动;把握现在,放眼未来,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休闲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的新兴旅游产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休闲旅游的发展更能促进生态文明又好又快的建设。研究发现常州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存在较大问题。为使常州休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应强化政府主导,整合旅游资源;加强休闲教育和生态保护意识教育;不断提高产品创新力;培养优秀休闲旅游人才;提升宣传力度和策略;不断健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系统分析评价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的优劣出发,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资源因素、支持因素、区域旅游管理因素、区位因素及需求状况因素五个因素与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采用对称量表形式,通过现场调查和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完成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拟合优度更好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上述五个因素与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旅游需求对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支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民族旅游发展的领跑者,民族节庆旅游肩负着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历史使命,成为旅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此领域定量研究基本还是空白。通过彝族火把节游客期望和感知的分析,可看出现代民族节庆旅游中游客需求趋势。民族节庆旅游需要经历一次由文化表层展示型旅游向集文化、娱乐和参与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