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的1948名2014届大四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差异。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与理想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薪酬水平、就业单位性质、就业满意度、人职匹配度、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校际差异与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现有的经济理论对此少有关注。文章在对不同投资主体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性质和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毕业生失业、毕业生就业经济效益的较佳位点、劳动力价值与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效益、毕业生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为增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对专业教学特点及就业需求分析,提出建立校企产学研新模式。如建立工学交替,校企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双师指导毕业实习等,供学术同行们比较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高校是新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部门,因此,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高低关乎大学生是否能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全方位的新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改革新疆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加强自治区人事部门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强化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陈贤慧  王正华  覃娜 《南方论刊》2011,(3):101-103,9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是摆在当前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院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情况谈谈职业资格证书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推动理念及内外动力机制。探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将为高等教育改革与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专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专接本的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多。本文就目前计算机专业专接本后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对专接本后的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对于促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体系应该包括社会预警机制和高校校内预警机制两个层面。社会预警机制包括公力预警和传媒预警,校内预警机制包括就业信息预测与发布、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调控、毕业生质量监测与追踪、大学生就业心理监测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刍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地方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自身四个行为主体方面探讨了有效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目益突出,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研究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生就业形势,着重就高校方面如何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为民生之本,事关我国社会安全稳定大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引起政府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学生工作视野,从就业竞争力角度入手,探讨法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法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提出法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被界定为就业弱势群体,为缓解这一群体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应运而生,其制度价值在于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而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然而,该制度的实际运行不乏有与现有法律法规相冲突之处,见习制度参与主体双方法律关系难以界定引发的见习期报酬保障、见习期间争议解决途径难以确定,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在对成都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实施情况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该制度的规范化运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以实践能力的提高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方向。该文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证实了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提出高职院校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出现人才供给间的结构性矛盾,毕业生就业意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就业指导、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就业现状,分析了毕业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和思想引领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造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社会供求不平衡;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毕业生择业预期与实际需求错位。在高校就业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以人为本,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树立全面协调的就业指导理念,促进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从就业准备、就业意识、就业意向、就业主动性、就业消费、就业挫折以及就业教育上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相当数量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够充分;就业意识还有待加强;就业意向存在理想化倾向;就业的主动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就业消费较低.且消费项目分散,同时毕业生应理性面对就业消费不断增加的现实;就业烦恼主要来自用人单位要求学历较高、社会需求较少、恋人同城理想难以实现和都市情节;就业教育相对滞后,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冯志强 《学术探索》2012,(12):105-107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工作中要以毕业生就业为中心,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校企互动,建立沟通桥梁,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实现体面劳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体面就业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首要目标,大学毕业生体面就业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根基。因此,高校就业工作应从"媒介"转变为"监督",从而奠基大学生体面就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河北省10所不同类型高校930名毕业生择业地域期望、薪酬期望、单位性质取向、择业标准取向、先就业后择业态度、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态度、自主创业态度等方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本专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毕业生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依然偏高,择业标准多样化且更看重单位的薪酬福利待遇,动态择业及自主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积极性不高,不同毕业生群体间差异显著。从加强正确的择业观宣传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杨怀印  史册 《学术探索》2014,(5):152-156
美国社区就业是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择业模式,其特点就是立法、政府(教育、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与学校、社区的合作促进就业的制度设计。其中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就业预备模式的实质,就是规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毕业即失业"现象,使得教育和劳动就业部门、学校、社区和学生群体形成共同自由择业的合力。与美国不同,我国现行劳动预备制度排除了高校毕业生,特点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发证,促使初、高中毕业生走进劳动力市场。但自2004年高校扩招后,"毕业即失业"或毕业后滞后待业现象越来越呈现规模化。如何走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困局,美国的社区就业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