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郦道元和《水经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后期人(他的生年,史无明文,据推算在公元四六五年或公元四七二年,死于公元五二七年)。他生长在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县)的一个官吏世家。他作过御史中尉,断案处事一贯严猛,当时的“权豪”都很怕他(《北史·郦道元传》)。那些掌握政权的封建大贵族们对他恨之入骨,千方百计要把他置之死地。当时北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矛盾,关中有了乱事。那些对他怀恨的封建大贵族,阴谋策划,故意派遣他到当地平定乱事,结果被围于阴盘驿亭(在陕西临潼县东)。亭在山岗上,山上无水,终于水尽力绝,竟被杀害。他至死没有向“权豪”屈服,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郦道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所写的《水经注》,以生动细腻的笔墨,深刻具体地描写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显示了我国山山水水的可爱面貌。这本《水经注》在当时已经享有盛名,流传到今天,仍然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中,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描绘山川景色文字,其中《江水注》中对长江三峡的一段记述,更是受人称道,被当作郦道元的代表作。但经过考证,这段文字并非郦道元的手笔,乃是引自盛弘之《荆州记》。盛弘之是南朝刘宋时人,《宋书》无传,仅《隋书·经籍志》记“《荆州记》三  相似文献   

3.
一郦道元的生平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僚世家里。曾祖郦绍,原是后燕慕容宝的濮阳太守。公元三九七年(魏皇始二年),北魏拓跋珪攻克后燕的中山(今河北定县),“其所属公卿、尚书、将吏、士卒降者二万馀人”。“绍以郡迎降。”授为兖州监军。(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从此、郦氏家族加入了北魏拓跋部政权系统。公元三九八年(魏天兴元年)北魏又“徙山东  相似文献   

4.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中古时期的一部重要语料.其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很具有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到被动句发展到《水经注》时期各类句式的演变情况:"见"字式趋向衰落;"为……所"式占主流;"被"字式有新的发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被"字句开始取代"为……所"式早在六朝时期就已经出现,这一现象为连接"被"字式在六朝时期由15%的频度陡变为唐朝初期100%的频度的"断裂"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说明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而且是古已有之。许慎的《说文解字》、郦道元的《水经注》、沈括的《梦溪笔谈》、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是说明文。说明文所反映的事物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丰富多彩的:上至天文,下至地  相似文献   

6.
关于郦道元撰著《水经注》的原因,学界只有只言片语的触及,尚缺乏专题探讨。郦道元撰著《水经注》之因源于自己的地理情结与学术追求,即在于他钟情于地理,深爱于山河;补救《水经》粗陋简略之失;勘正《水经》等前人地理著作之谬误。  相似文献   

7.
壮丽清新的山水画卷——《水经注·三峡》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是一篇纪游体的山水小品,截选自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它本来是为《水经》一书所作的一段注文,但因它文思清丽,情趣醇浓,是非常精采绝妙的文学散文作品,所以,足能独立成篇,并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之中,作为古典散文的范例,或作为地理科学的文艺作品,都是当之无愧的。 《水经》是一部地理志,它和我国古代的《尚书·禹贡篇》、《山海经》、《汉书·地  相似文献   

8.
在郦道元撰写《水经注》的过程中,他所占有的资料是十分可观的。除了书内有名可暨的各种文献资料四百三十余种外,他还引用了三百五十二种金石资料,为后世在金石学的研究上提供了丰富的源泉。郦道元在他的著述中,非常重视各类碑刻所提供的资料。在不少场合中,他常把他在著述中所无法论断的问题归之于当地没有碑刻可以依据。卷十二《巨马水》经“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注云:  相似文献   

9.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表达的生态保护思想未曾为学界所关注。郦道元认为,水资源富有理性和灵性,是否造福人类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人类利用自然时,虽可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可过度开采或污染自然资源,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报复。这一生态思想,为我们今天坚持生态保护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定的观念支持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专记河道水系的地理学著作。北魏时,经郦道元作注其价值大大增加。郦道元的《水经注》对祖国河流的撰述是建立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地理学价值,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区域地理学专著。  相似文献   

11.
成书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群书,以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料来注释经文,将文献典籍、民间传闻与实地考察互相印证,尤其是运用文字学知识,把地理名称的文字辨析(包括音、义、字形)与地理考证结合起来,形成《水经注》一书独特的注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早在《尚书.禹贡》和《山海经》中已有关于中国地域的描述,它们记载了各地的山川、土地、动物、植物、农产、矿产,还记载了一些神话,可以视为有关地域文化的发轫之作。此后出现了许多地理书籍,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影响尤为深远。前者记载了西汉的疆域、户口、物产、风俗等;后者通过对《水经》的注解,记录了许多河流及沿岸的风物,保存了丰富的地理和人文信息。本书对中国地域文化的研究,重视古代的传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者郦道元与爱国主义著作《水经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经注》是一部古代地理名著,古今中外,已有许多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此书进行了研究,著述宏富,形成了一门包罗广泛的郦学。其所以称为郦学,乃是因此书作者名郦道元之故。历来学者从事郦学研究,大多仅及《水经注》本身,对于作者郦道元的生平事迹,则仅有  相似文献   

14.
孔见 《中华魂》2016,(4):66
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因而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历来都十分重视。《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大致成书于东汉时期。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以为《水经》作注的形式,形成《水经注》这部水系地理巨著。与前者相比,更为丰富,更具科学性,因而成就更大。一是《水经注》更加详尽、全面。据《唐六典·注》称《水经》记载河流137条,一水一文,所记水道繁简不等;《水经注》  相似文献   

15.
继《〈旧五代史〉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之后,续释《旧五代史》词语21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宋衍申主编的《两五代史辞典》.其中个别词语虽被《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但其所收义项亦有缺漏.  相似文献   

16.
郦道元生长在一个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的时代。尽管他实际上并未任过武官,但仍然毕生戎马,经历了许多军事行动。按《北史·郦道元传》所载,他一生中直接参与的战争有两次:一次是,“孝昌初,梁遣将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所斩获。”这里所说的“依仆射李平故事”,据《魏书·李平传》:“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反于信都,以平为使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镇北将军,行冀州事以讨之。”可见所谓“李平故事”,实际上就是朝  相似文献   

17.
《水经注·江水注·卷三十四》(郦道元著)中有一段文字,在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作品选》)中是这样标点的: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  相似文献   

18.
郦道元的《水经注》弥补了《三国志》没有地理志的缺憾,大体承袭了《水经》的写作思想,全书涉及到的三国史事,详于曹魏,略于蜀吴。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和地域文化发展的引擎,《水经注》为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城市文化地理发展的靓丽景观。  相似文献   

19.
郦学研究的新进展王畅郦道元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伟人之一,他的《水经注》一书,早已列入中国古代经典名著,是我国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伟大著作。《水经注》于南北朝时期间世,至隋唐时期流传渐广。一千四百多...  相似文献   

20.
郦道元的《水经注》成书于北魏时期,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语料,书中出现了很多中古时期的新词和新义。书中异文突出反映了一些常用词在中古时期的更替现象。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看,《水经注》一书中的词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