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对授受表达理论尚不能完全运用自如.为了全面掌握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日语学习者必须了解日本人的语言习惯.文章对问卷调查中出现的授受动词误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广大日语学习者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语授受动词不仅数量多,而且用法复杂,因而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经常困扰着日语学习者。日语授受动词共有七个,其用法不仅要符合语法,还得符合日本文化。日语的授受动词既可以当作实用动词用又可以当作补助动词用。日语授受动词既有表示敬语的动词又有普通动词,还有表示谦逊的动词。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授受补助动词是授受动词及其敬语的补助形式。与授受动词表示物体的授受不同,授受补助动词还表示行为及该行为产生的恩惠性的授受。这是日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正确使用授受补助动词的关键在于掌握说话者对事态的主观恩惠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汉日被动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相通,特别是汉语中及物动词作谓语的被动句与多数可与日语他动词构成的被动句对应。但汉语被动句与日语被动句也有很大差异。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这点与汉语有很大差异。汉语中进入被动句的动词受到很多的限制,不是所有动词都能构成被动句。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汉日被动句谓语动词主要从汉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被动句与日语他动词和自动词构成被动句的对应情况考察汉日被动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汉日被动句谓语动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日被动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相通,特别是汉语中及物动词作谓语的被动句与多数可与日语他动词构成的被动句对应。但汉语被动句与日语被动句也有很大差异。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这点与汉语有很大差异。汉语中进入被动句的动词受到很多的限制,不是所有动词都能构成被动句。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汉日被动旬谓语动词主要从汉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被动句与日语他动词和自动词构成被动句的对应情况考察汉日被动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授受动词是日语中较难的语法点,这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比语法结构更难掌握。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相对于中国人将恩惠意识上升到社会责任、人伦关系的高度,日语授受动词中所反映的恩惠意识受日本集团意识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更具普遍性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俄语中动词的使用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以动词为主体构成的简单谓语的繁化形式,中国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更感到困难,有必要作深入研究。现代俄语中的动词性简单谓语的繁化形式大致可分为:动词与动词组成的繁化谓语,动词与其他实词组成的繁化谓语,动词与语气词组成的繁化谓语。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谓语除表示谓语意义外,还常有各种情态意义,在使用范围上也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8.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省略动作发生的主体或者动作作用的对象,而省略掉的内容常常根据句中作为补助动词使用的授受动词得以体现。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汉语及英语里都没有,因此,日语学习过程中对补助动词的掌握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的困惑。如何在接触这个语法现象的最初,找到一个能让学生领会并接受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日本特有经济基础之上的日本伦理思想,既包含有西方伦理学的科学因素,又闪烁着东方伦理思想的光环,是东西方思想的结晶物,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框架体系和发展规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日本伦理,对日本现代化的启动起了重要支持和推动作用.客观评价日本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其与日本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虽然形形色色,但日本人大都回避使用它,这不仅与其第二人称代词本身形成的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关,而且与日本社会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从日语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第二人称代词形成的历史较短,缺乏固定的含义,致使人们难以准确地把握它;从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来看,由于日本社会中各方面都贯穿着论资排辈的原则,因而,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第二人称.对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并考察明治以来日本社会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日语惯用语与日本人言语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是日语中的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有些是日本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还有许多是从汉语的成语和谚语中演变而来的语言形式,了解日语惯用语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对惯用语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4.
汉字最初传到日本之时作为象征神圣与权威的事物被日本人民所崇拜。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时期以来众多的知识分子却提出了以废除汉字为主的汉字观,并开展了盛极一时的汉字废除运动。明治知识分子的这种汉字观是受国学者及水户学者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自国优越思想。明治时期的汉字认识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身份构建的过程,既自我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从早期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和弱国子民的悲哀诉说到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文化和国民性的理性评价,包含着爱与憎的感情纠结。他以日本为镜子参照本民族文化和国民性,进而对之进行批判,这正是明治大正时期留学日本的一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动漫对中国近年来的日语学习的作用和影响较大.日本动漫的流行吸引了众多日语学习者;作为日语学习的辅助手段,动漫提高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跨文化体验;然而,当学生的日语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对动漫的依赖会导致学生无心对语言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操办汉文报刊,对中国进行谣言惑众的侵略性宣传,由来已久。早在1901年《顺天时报》就无视中国主权,造谣生事、以搅乱中国为乐事者。稍后,日本几家大的新闻机构也陆续在中国设立了“支局”,其中不少新闻机构压制中国人民的排日抗日舆论、制造亲日舆论。随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整个东北,“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日本各新闻通信社也纷纷尾随而入。他们凭借武力,扫荡、毁坏或占领了中国原有的新闻通讯机构及报馆,建立起日本自己的通讯社、报社和杂志社,并扶植和操控汉奸傀儡政权的宣传媒体,为日本在中国的军事占领和奴化统治制造舆论。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民族是个奇特的民族,他们一方面兼容并包,善于学习,另一方面又固守传统、冥顽不灵;既有谦恭有理的一面又有倨傲蛮横的时候;同时还有举世闻名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这些复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民族性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是日本的"本土文化".在古代的几乎全封闭的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和自我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完全能够反映当时的日本人的世界现、价值观和社会思想.并且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就神道教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而进行探讨,提出了"神道教是日本民族性的核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樱花文化已成为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化。从樱花的花名、‘崂前慄’‘花尒’以及樱花与武士精神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樱花代表着日本国民,樱花一起绽放,一起凋谢,体现了日本国民的团结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