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束景南教授新著《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已于近期正式发行,此书的出版标志着阳明学重大文献辑佚工程的完成。一直以来,全面搜辑王阳明佚文、佚诗、佚著,突破阳明学研究文献资料上的"瓶颈",成为学界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以往的辑佚工作多有突破之处,但也存在三方面不足:其一,佚文搜辑范围狭小,不具全面性与系统性;其二,所收散佚文献真伪不辨,诸多篇目缺乏考证;其三,所收阳明散佚诗文年代不明,多无系年。有鉴于此,束景南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著成《朱熹年谱长编》,即转而全面搜辑阳明散失文献,先后从明清以来浩如烟海的文史材料中辑出阳明佚文佚诗六百余篇,散失语录两百余则。在辑佚的同时,作者充分发挥史学考据与哲学研究等专长,对最新搜辑的文献材料进行详密的真伪考定、系年  相似文献   

2.
李白东涉溟海未至剡中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东涉溟海,事在开元十四年间,此行所至,已行世的几家年谱,均认为乃在广陵一线。即庸人所称之江东。如清王琦《李太白年谱》、詹瑛《李白诗文系年》、郭沫若《李杜年表》,以及安旗《李白年谱》等。可是,新近出版的郁贤皓先生《李白丛考》(以下简称《丛考》),在《李白出蜀年代考》一文中,却认为李白此行曾至剡中,并对此行中的部分作品进行了系年,笔者认为郁说颇值商榷。  相似文献   

3.
《宋史·司马光传》基本记述了司马光一生的主要经历、事迹。但受修书时间、体例、宗旨以及史臣才具、观点等等局限,不免出现行文失实、挂漏舛讹、事序颠倒等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本传进行考订。(文中所引《司马温公行状》、《司马温公神道碑》、《司马温公文集》、《司马温公年谱》、《东都事略》卷87《司马光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行状》、《神道碑》、《文集》、《年谱》、《东都事略》本传、《长编》)  相似文献   

4.
<正> 南宋张孝祥的词,向来受人重视.但直至建国前尚无人为治年谱.宛敏灏先生的《张孝祥年谱》五十年代发表(《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四、五期合刊)后,于近年定稿问世(《词学》第二、三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10月、1985年2月出版.以下简称《宛谱》).经过订正的《宛谱》对谱主的生平、行迹、著作进行了广泛而详细的考  相似文献   

5.
高启是明初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文创作是研究其生平及创作最重要的依据,清雍正年间桐乡金檀《高青丘年谱》和今人沪上陈建华先生《高启诗文系年补正》对于高启相当一部分诗文作了系年,然仍有未审慎和舛误之处,其中《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约诸君范园看杏花》和《次徐山人与倪云林赠答诗韵》等十数首诗作的系年或错误,或缺乏文献依据,有必要作进一步考辨和重新系年。  相似文献   

6.
荆公年谱旧传詹大和、顾栋高、蔡上翔三家,惟蔡氏《王荆公年谱考略》用力最勤,功亦最著。然蔡氏意为荆公辩护,于史实方面不免有失考遗漏之处,笔者仅就史实方面之要者作一二匡补,以就教于前辈学者及同仁。  相似文献   

7.
南宋状元、词人黄定,《宋史》无传,史料记载较少,清陆心源在《宋史翼》中亦未作补充。《全宋词》黄定小传因属草创,故甚简略,且有讹误,根据《宋会要辑稿》、《南宋馆阁续录》等文献,对其生平事迹可作很多订补。  相似文献   

8.
笔者一九六二年作有《高适年谱》(以下简称拙谱),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一九六三年第六期。后来继续研读高诗及有关材料,发现原来的某些意见已不妥或有误。特别是陆续读到关于高适年谱的新作,如彭兰同志的《高适系年考证》(载《文史》第三辑,以下简称彭谱),傅璇琮同志的《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见《唐代诗人丛考》,以下简称傅文),陈铁民同志的《高适何时入河西幕》(载《中华文史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三辑,以下简称陈文),周勋初同志的《高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九月出版,以下简称周谱)等,各有一些新见,颇受启发和教益。然综观诸谱,仍觉高适行踪中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商讨,现提出浅见,就教于诸家及读者,并顺带正拙谱旧误。  相似文献   

9.
陆萼庭先生在《迎天榜传奇作者考》一文(载《戏曲研究》第35辑)中,考定了《迎天榜》传奇的作者是清初太仓人黄祖颛(字琐传).陆文论证缜密、抉发精微,并据《黄琐传墓志铭》,考知其卒于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惟推测其生于崇桢元年(1628)前后,则未确.  相似文献   

10.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诗词兼擅,《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有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丘浚年谱     
前言 在编纂、标校《丘浚全集》的过程中,我们读到两种《丘浚年谱》:一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天刊于研经书院的王国栋辑《邱文庄公年谱》;一是台湾王万福于民国六十九年(1980年)四月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丘文庄公浚年谱》。两谱相去几近一个世纪,都倾注了编写者的研究心血,也都各有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一九八四年九月四日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奥崎裕司教授在我校历史系访问时之讲稿。自一九八三年以来,我国历史学界对明初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有了新的开拓。如商传同志《试论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见《明史研究》论从第二辑);郭厚安同志《关于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问题》(见《西北师院学报》第四期)等文,分别作出了新的论断。奥崎裕司教授的讲演与我国学者的论述,在主要论点上有相互接近或相互补充之处。为了有助于这项讨论的进一步发展,爱征得作者同意,请王一凡先生译出,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3.
许浑北游考     
许浑,字用晦,晚唐著名诗人。两《唐书》无传,其生平他书所载亦简疏,研究晚唐诗歌之发展不能不研究许浑,研究许浑即不能不考索其生平。六七年来唐代文学研究蔚为大观,许浑研究亦一改冷落之局面,近短短一年中即有董乃斌《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文史》第二十六辑)、谭优学《许浑行年考》(《唐代文学论丛》总第八辑)先后问世,为深入研究许浑生平及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果,令人兴奋。然两《考》不无可訾之处,许浑北游即为其一。北游为许浑生平重要之经历,董《考》谓“元和十年(815)至长庆初年(821)之间,许浑又曾北游,足迹到过燕赵和塞北,并曾在军幕中短期工作”,所言  相似文献   

14.
新旧唐书均载录温庭筠为宰相彦博裔孙。究竟几世孙呢?夏承焘先生《唐宋词人年谱》387页云:“与大雅六世孙璋同时,殆彦博六世孙也。”考《元和姓纂》(岑仲勉四校本)言彦博玄孙曦尚凉国公主生西华(同正)。西华子旸。庭筠时尚未出世(元和初)。则定是彦博七世孙,夏说误矣!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尚书新义》为其变法的理论支柱,但久已亡佚,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一)——<尚书>》一书辑录王氏《书》说554条,然遗漏东阳陈大猷《书集传》一书。《书集传》引王安石书说259条,42条同于诸家所引,58条可与诸家所引相互参正,其中159条不为历代《尚书》家引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韵目和收字两个方面全面考察和比较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二书之间的异同之处,揭示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不仅对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对外体现出鲜明的独特性。这种现象表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一定具有某种极为密切的关系,二书当同出一源。同时,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所有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所无的内容主要为小篆字头和古、籀、秦刻石文字体;且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少误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有误的情况在全书中比较普遍。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乃是直接来自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并不能代表李舟《切韵》本身。  相似文献   

17.
关于李白的家室子女,自王琦《李太白年谱》至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系年》皆有所考,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从军先生《李白考异录》对此又有专章述及。本文只对诸家所考做些拾遗补阙,也不免重复旧说。又,文中顺便旁及章培恒先生最近发表的《被妻子所弃的诗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与李白的婚姻生活》,并无商榷之意。  相似文献   

18.
中华本《李太白全集》卷三十“诗文拾遗”部分收文三则: 《建丑月十五日虎丘山夜宴序》、《冬夜裴郎中薛侍御置酒燕集序》及《郑县刘少用兄宅月夜登台某集序》(下文均称其前二字)。这三篇文章系据黄锡珪《李太白年谱》辑补。黄氏自注:《建丑》和《冬夜》文均抄自《四大法海》。  相似文献   

19.
高启生平二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启(1336—1374)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他一生虽然短暂,且《明史》、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均有传,乡人李志光有《凫藻集本传》,学生吕勉有《槎轩集本传》,清金檀有《高青丘年谱》;但由于明初统治者对吴中地区采取的特殊政策,使得这些传记的记载有不确实之处,掩盖了高启生平中的有关事实真相。这使我们难以看清其生平思想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拟对高启生平的两个问题重新进行探讨。一、高启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张士诚据吴称王期间,高启有否出仕张士诚政权呢?高启的诗文没有明确记载,有关高启的志传均说没有出仕张士诚政权。近人大都亦持此论。吴晗在(朱元璋传》中说:“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都曾和张士诚来往,杨基和徐贲还作过张士诚的官。”②钱伯城说,高启“没有在张士诚手下做官,宁愿伏处田野,做一个安居守分的诗人。”③尤振中在《高启诗简论》中说:“在元朝与张  相似文献   

20.
姜夔是宋代的重要词人,他的词对南宋后期直到民国时的词人,都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清初朱彝尊极力提倡姜词,评价很高:“词自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于是在当时文人中,几乎是“家白石而户玉田”,形成了填词以姜词为宗的淅西词派.可是,朱彝尊只看到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里的三十多首美词,慨叹《白石词》“世已无传”,由于姜词的爱好蔚成风尚.姜词的古本才被发现、被重视,展转抄录、传刻。宋人词集在清代刻本之多,以姜词为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