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指名词是否能以及如何能作句子的主语这个难题,一直是逻辑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对此,蒯因提出过本体论承诺的观点。事实上,在作出本体论承诺之前,必须约定一个本体世界,即对象的存在与否只能在本体世界中进行讨论。这一点是整个问题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纲领确立于现代逻辑主义与传统经验主义的结合,这一结合构成逻辑经验主义理论构建所依托的本体论预设。逻辑经验主义后来所陷的理论困难,虽然表现为源于逻辑困难,但实质上源于这一本体论预设本身固有的理论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蒯因从语义逻辑与整体论的角度来考察本体论问题,从而使存在论问题从事实走向承诺,从经验证实走向语言使用,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不仅促使蒯因提出了整体主义知识观,进而促使逻辑实证主义转变为逻辑实用主义,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对整个经验论基础的根本性摧毁。但是,对于“柏拉图的胡须”问题,蒯因只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对具体的存在与抽象的存在、隐含的存在与显现的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蒯因在论述本体论问题时,认为要区分何物实际存在及我们说何物存在,后者即"本体论承诺"的问题。从"本体论承诺"的角度理解技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回答"技术是什么"技术哲学中这一基本问题,对我们看待"经验转向"和打开"技术黑箱"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蒯因认为没有绝对正确的本体论.这种具有"相对性"的本体论是蒯因所谓翻译不确定性和指称不确定性论题的表演舞台.本体论相对性与语言机制中的语言结构和功能相关联,这对我们的跨语言交流具有启示意义.面对不同语言社团的语言系统及其所承诺或预设的本体论问题时,采用宽容原则和实验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本体论演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虽然本体论一词近代才使用,但本体论思想却自古以来就有。从历史上考察,可以把本体论分为古代本体论、中世纪本体论、近代本体论和现代本体论。本体论的现代意义表现在:变"本体是什么"的提问方式为"本体应该是什么",变描述本体的存在状况为评价本体对人的活动的意义。所以,本体论在现代哲学语境中只是思维的逻辑前提,是一种与传统本体论截然不同的"本体论承诺",合理性与非实体性是其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库恩的"范式"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种以"不可通约"的"范式"为核心概念的新的科学革命模式,描绘出了一幅基于范式及其变革的既区别于逻辑经验主义"逐步累积式",又不同于批判理性主义"不断革命式"的科学发展动态图景。这为我们深入研究理论创新的机理提供了一种可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蒯因在当代形而上学的复兴事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采取从语义逻辑与整体论的角度来考察本体论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存在论问题从事实走向承诺,从经验证实走向语言使用。这种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不仅体现在“促使他提出了整体主义知识观,并促使逻辑实证主义转变为逻辑实用主义”,更重要的是体现为对整个经验论基础的根本性摧毁。  相似文献   

9.
辩证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思维,有其存在的"本体论承诺".辩证法也就生成于对其"承诺"的"本体"的寻求、批判之中,因而辩证法总是与本体论纠缠在一起的.批判性是辩证法的内在本性,但这一批判本性,决不是一种对事物的简单否定和反驳,而是对其所承诺的"本体"所内含的"矛盾"的反思和批判.正是这一反思和批判,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根本"的实践批判的辩证法的本体论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世界的可理解性"是科学理解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而对这种可理解性的证明来自于"体用不二"这一本体论承诺.对于科学理解而言,混沌是其本体论前提,其内涵是正在生成的确定性.通过将本体论承诺与科学知识的两种形态联结起来而推断出科学理解的主要机制是判断力,通过科学史上的案例对其进行逻辑和事实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科学理解的形成机制与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