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魏珍爱 《云梦学刊》2013,34(1):71-74
在加快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进程中,农村金融肩负着为"三农"发展提供大量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重大使命,特别是农村小额信贷对激励和支持农民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发挥着互为补充和互相替代的服务功能。因此,建议政府在对农村正规金融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的同时,应尽快制定民间融资管理的具体办法,使非正规金融规范化、阳光化,以便构建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的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提高其服务"三农"的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村微型金融的勃兴为农村金融监管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是30多年来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的产物。小额信贷是农村微型金融的中间力量,因此农村金融监管理念的创新,不可避免地要在金融普惠、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之间进行共融和平衡。从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着手,重塑监管主体,拓展监管内容和方式,完善危机应对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探寻从理念到实践一脉相承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视角是社会学研究中的独特视角,本文以对西部农村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小额信贷扶贫活动进行的社会调查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小额信贷这一农村民间金融形式中的性别差异,具体剖析了西部农村男性和女性在小额信贷贷款需求、贷款用途、贷款使用效果、组织化需求、社区团结与互助以及男女对小额信贷扶贫功能评价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及其显著性.由此可见,要切实改革传统农村金融的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的社区金融意识;同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树立金融服务的社会性别意识,使普惠金融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金融扶贫是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政策。为了更好的适应农村扶贫开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必须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为主导,实行产品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健全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促进贫困农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河南省民权县500户的调研数据对微型金融与贫困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微型金融对贫困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程度有限;(2)微型金融通过提高贫困农民社会资本的途径提高其收入水平.因此,我国应当积极发展微型金融,促使微型金融在反贫困中发挥作用,同时微型金融机构也应当注重提高贫困农民的社会资本,以更好地帮助其增加收入,脱离贫困.  相似文献   

6.
反贫困创新是多元主体围绕反贫困这一核心目标,利用各类创新要素和创新模式协同参与反贫困的复杂和动态过程。反贫困创新以发展经济学、组织社会学和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包括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普惠金融、制度创新、社会创业与跨边界协同六个维度。反贫困创新打破了技术、教育、金融等要素的简单投入和单维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社会创业以及跨边界协同等过程创新,促进技术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在金字塔底层群体中自由流动,进而实现贫困人口福利增长、能力提升等多维绩效。反贫困创新的理论与政策应用将大大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体系,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5年全球小额信贷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作为为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以及微型企业创业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被国际社会视为减少贫困的金融制度创新,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小额信贷发展指标体系,强调在实现小额信贷覆盖面的同时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2005年全球小额信贷发展分析,揭示了小额信贷洲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及其支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而金融约束阻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只有通过金融支持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在金融约束长期存在的条件下,构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路径、信贷融资支持路径和直接融资支持路径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从而加快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不可避免地对致力于改善穷人境况的微型金融机构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对微型金融机构反贫困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微型金融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世界各国微型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进而反贫困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创新.并根据我国微型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微型金融机构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土地产权、土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产权权能不足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从而抑制了农村金融发展,导致农民在农村和城市中的双重贫困.在土地所有权改革存在意识形态刚性束缚的情况下,大力提高土地使用权权能,可以改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缓解农村金融贫乏.含有土地抵押信贷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土地使用权权能的增强,可以通过土地金融机制带来农业资本投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当前我国农村可以选择的土地金融模式按照金融化程度依次包括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融资租赁和土地证券化.在土地使用权权能提高后,这些土地金融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小额信贷高利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额信贷在我国扶贫系统试点取得一定成绩,但其应采取高利率还是低利率,高利率是否就一定有利于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学者各有看法。从较为理性的经济学视角,探讨小额信贷高利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别从交易成本理论,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和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出发,得出小额信贷应实行较高利率才是明智的,高利率有利于机构的发展。为有效处理好小额信贷高利率和服务三农之间的关系,提出从小额信贷机构创新制度、加强法制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三个方面入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6,(6):146-155
金融危机后,金融业改革步伐加快,金融发展出现新业态,金融深化也表现出自由化、脱媒化、表外化、虚拟化、网络化、数据化等新趋势,并涌现出一批新型金融模式。目前我国金融业呈现出融资结构失衡、信贷结构不完善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等一批新业态金融模式萌生并得到一定发展,在对现有新型金融模式涉及范围、特点和优势分析基础上,指出我国下一步的金融深化新趋势,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脱媒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层次化、网络化,具体指出其改革深化的方向和方法,突出明确着力点,推进金融深化发展。最后,对金融业未来发展进行前瞻,细化金融市场,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快金融新业态发展速度,构建数据化、自由化、表外化、虚拟化金融模式,推进金融业转型升级步伐,确保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额信贷额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金融创新模式,对于提高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资源贫困的问题.然而,如何进一步推动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小额信贷市场参与主体的动态博弈视角出发,建立了一个正规金融机构、农户和政府之间的收益模型,通过分析农户小额信贷市场化参与主体的经济效用,以及小额信贷市场化可持续的效率分析,指出小额信贷的市场化发展,政府放松对开展小额信贷正规金融机构的管制,以及采取较高利率是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刘晋  吴军 《理论界》2013,(9):31-34
现代社会,如何突破"贫困再生产"怪圈,帮助贫困人群"跳出"经济和社会的恶性循环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国际经验证明,解决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支持。在众多的扶贫措施中,公益性小额信贷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以中国苏北乡村LK互助社十年的民生改善经验为研究案例,通过四位一体的外在架构,分析了社会资本与公益性小额信贷之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小额信贷机构在我国发展迅猛,在服务三农上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发展的同时商业化趋势越发明显,小额信贷机构不再单纯以扶贫作为最终目标,建立的初衷已逐渐开始违背,目标偏离现象越发严重,其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阻碍。实际上,小额信贷机构真正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双重目标。因而在2009年社会绩效概念提出后,机构的关注点从最初的长期关注财务绩效逐渐跨到社会绩效。研究发现社会绩效的提高可从不同角度促进机构财务绩效。我们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以此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社会绩效进行研究,评估当前我国公益性和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的社会绩效的基本情况,并对此分析发现两种小额信贷机构侧重点不一样,但总体上对社会绩效的关注还是不够重视,真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还是需要注重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三农"的关键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关键问题是农民增收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金融方式,通过向贫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成为缓解农民贫困、提高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和借鉴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典型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开展小额信贷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启示,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使贫困地区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中,形成了"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贫困-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恶性循环圈".我国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表现在金融人才匮乏、金融机构服务缺位、金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和低效率状态等方面,打破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制定各种金融优惠政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县域金融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章丘市县域金融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创新针对性与有效性增强、金融支持经济转调成效明显的特点,但信贷投入相对不足,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储蓄与投资的转化率较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力度偏弱;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仍普遍存在;直接融资比重偏低,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其原因是金融机构服务存在功能性障碍;信用担保机制缺失;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信贷风险管控下,责权利不对称导致信贷动力不足;社会信用环境有待改进等.因此,应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筑牢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基础;加大县域信贷投入,增强县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增强县域金融与经济发展活力;加大县域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推动县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反贫困过程中民间信用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曙霞 《东岳论丛》2005,26(5):44-50
中国反贫困已经步入“扶贫到户”的阶段和开始寻求非政府组织力量扶贫的思索,农村民间信用也已经在政府“睁一眼闭一眼”的管制中渐成规模,客观上需要扩大农村的市场融资份额。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可以成为中国现阶段反贫困的最适合的金融制度安排。抑制农村民间信用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反贫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多赢”的选择——农村资金富余者致富和贫困人群脱贫,同时为政府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20.
国外学者有关金融发展改善收入分配及贫困的功能的理论研究表明: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提供金融服务将使金融体系能更有效地减缓贫困并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将使金融体系能更有效地为穷人服务;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大力发展主流金融是缓解贫因的更好途径;金融体系帮助贫困群体的最佳方式并不是直接给最穷困的人大量提供贷款,而是通过金融发展以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运行、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等;放宽金融管制就能起到帮助穷人的作用;大量发展国有银行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方式,而金融体系大力支持私人部门反而有利于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准;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减缓贫困;要构建普惠的金融体系还必须与政治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国外普惠金融理论对于我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