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是伦理学理论和现实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一体两面关系、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的关系、相互离异的关系、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功能与价值关系。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现实关系除包含二者逻辑层面关系的内容外,还有一个特殊方面,就是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功能与价值关系要在历史的发展中(伦理思想史与道德生活史)以动态的方式双重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是伦理学理论和现实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一体两面关系、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的关系、相互离异的关系、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功能与价值关系。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现实关系除包含二者逻辑层面关系的内容外,还有一个特殊方面,就是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功能与价值关系要在历史的发展中(伦理思想史与道德生活史)以动态的方式双重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德性伦理出现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中世纪的超越性道德源泉遭到消解,随之而来的道德文化未能提供相应的普遍性价值源泉,现代性的道德问题造成人们心灵无序状态,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看,以功利论和道义论为主的现代道德哲学,以规则为核心,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己任,无法解决行为者内在的心灵无序状态。人们开始不满于近代以来所盛行的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因此,德性伦理以其相对于规范伦理的优势而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全球伦理致力于从人类数千年来的宗教传统和伦理传统中,发现普遍的宗教-伦理原则,其本质上属于启蒙传统,是现代性规则伦理学的新变种,因之它陷入现代道德之困境而不能自我拯救是必然的。因此,必须吸收古典德性伦理学智慧,将德性伦理学对特定民族之独特道德追求的尊重纳入到全球伦理的建构范围,并将其与规则伦理学的形式化道德命令相互补充,使全球伦理有着更为确切、更能相容各民族道德伦理之特点的多元陈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超越、克服伦理学现代困境之基本视域。儒家先圣孔子的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德性实践理性智慧,他关于"仁"的学说和关于理想的道德人格"君子"的学说,可以为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直接的思想资源。此外,对全球伦理建构更有意义的是儒家德性实践智慧借之实现的内在超越方式,它将东方内在超越的精神与西方外在超越的传统相结合,开辟出一条全球伦理建构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师陀的小说创作中,《无望村的馆主》和《结婚》叙述的是两个典型的经济伦理故事,即经济伦理学中“棘轮效应”的强化机制。其独特价值和意义在于将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延伸至经济伦理领域,提出了一个超越具体历史情境的有关个体人的现代性问题。在一个以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追求为主要目标的时代环境中,师陀将道德置于了个人现代性诉求的首位,作为其对中国经济伦理现代转型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伦理理论与反理论不仅是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的争论,而且同样存在于德性伦理学内部。玛莎·努斯鲍姆是当代著名德性伦理学家。她的德性伦理理论化的主张具有代表性。研究玛莎.努斯鲍姆的伦理理论化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站在伦理学的前沿,把握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的最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蕴含着社会结构层面的现代性和文化心理层面的现代性两重维度,现代性的道德困境也在这两重维度展开。社会结构层面的现代性对理性主义的强调导致了"道德中立"和"道德无涉"现象的产生,文化心理层面的现代性对感官原则的强调致使"道德情感主义"和"价值个体主义"的出现。理性道德论和德性伦理学分别从理性和德性对现代性道德困境加以分析,但两者都只抓住了真理的一个方面。"规范—德性—德行"的现代性道德体系的建构是对二者的调和与超越,它强调理性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德性,再由个体德性外化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德行。  相似文献   

8.
德性伦理也称美德伦理,其传统始于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的观点,亚里士多德使古希腊的德性伦理思想发展到了顶点,成为古希腊伦理的根本形态。而在近代由于其本身不能克服的缺陷而开始被规范伦理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得到了复兴,大体上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形式:"一是所谓的共同体主义式的变形;二是所谓普遍主义的变形;三是所谓明智论的变形。"它们分别以麦金太尔、努斯鲍姆、麦克道尔和伽达默为代表。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在今天这样一个以个体为基础的社会中,它不能作为主导的伦理学理论来指导我们今天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自由优先于德性"的论题反映了在制度化趋势空前加强的现代社会,制度伦理研究已成为伦理学研究的范式转移.在道德建设实践中,由于德性伦理自身的优势,德性伦理在地位上高于制度伦理,但由于制度伦理的基础性,制度伦理在程序上又要先于德性伦理.在处理好制度伦理建设的基础上,需要培育和塑造具有完全道德意义的德性伦理.  相似文献   

10.
齐格蒙特·鲍曼被称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研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家之一。鲍曼以批判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伦理困境,揭示出理性的普遍实践恰恰造成了非理性的伦理后果;并从后现代视角对道德现象进行了展望,进而提出构建一种体现"道德向个人回归"的后现代伦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