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观是北宋文坛上的重要作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文俱佳。秦观诗在宋代享有较高声誉,当时学人对其诗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两宋时期研究为后世秦观诗研究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后代对其诗的定位和评价走向。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对秦观往往缺乏科学公正的研究和评价,对其诗歌创作,则多以“女郎诗”定论。但纵观秦观的诗歌创作,并不乏豪雄沉重之作。即如所谓“女郎诗”,在他现存的诗篇中,也仅占全部的四分之一。而且,这两方面的创作,均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所追求与表现的不同艺术风格。尤其他屡遭眨斥,到处飘零的经历,也使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产生很大变化。这正说明大家之诗,其风格决不仅仅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3.
慈波 《兰州学刊》2005,(5):306-310,314
在元祜文坛上,廖正一颇负盛名.他以试策受知于苏轼,从结交伊始就陷入政治漩涡.但是他和苏轼心契神往,相知于道义文章,他们的交游带有明显的苏门文人团体性质.作为苏门重要成员,他和苏轼诗文唱和,与苏门其他人员也多有交游.其诗、词、文创作都有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年代久远,事迹难征,故而其名湮灭不彰.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大致考订他的生平,对之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了解苏门的特点,认识当时的政治形势及文人交往、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扶平凡 《天府新论》2007,(Z1):212-213
对秦观诗风的评价,自元好问之后众口一词,均以“女郎诗”目之。事实上,秦观诗风格多样。绝非“女郎诗”所能囊括。他的诗歌风格可以概括为:清新妩丽;女郎诗;严重高古;豪而且工。  相似文献   

5.
钟巧灵 《东岳论丛》2008,(2):138-141
在北宋元祐诗坛,以苏轼、苏辙为宗主的苏门诗人群题画诗唱和现象十分突出。而综观此期苏门题画诗唱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山水画的题咏。考察元祐苏门汴京题山水画诗创作,可以发现诗人们在诗歌中反复高歌的主题是"归去",由此可见当时党争环境下苏门文人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犹如一种精神解压剂,赏画题诗给苏门文人带来的是苦闷时的泄导和排遣,使他们暂时放弃沉重的现实关怀而沉入青山绿水的怀想,虽不能治本,但毕竟有效。  相似文献   

6.
以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为代表的苏门诗人于北宋元丰、绍圣、崇宁年间突遭贬谪,留下大量含有时间语汇的诗作。本文选取关键词对诗作进行搜检,推知苏轼、苏辙、张耒的时间意识强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百年(载)"、"(数)十载"、"三载"等时间语汇的运用,使得诗作虽无横跨千古之豪壮,亦未堕至只见朝夕之逼仄。苏门诗人借由不同时间语汇深刻书写悲慨深重、人生倥偬的内心世界,亦精致描摹了生事艰难、亲友凋零的贬谪生活。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一出现即以其深婉的情思和柔美的境界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婉约因此而成为词之正宗。在众多婉约词人中,秦观的词,“辞情相称”(清朱彝尊《词综》卷六引蔡伯世语),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柔美之境;而作为旷世才女的李清照,力主“词别是一家”,推尊婉约词风,其词作也清新俊丽,柔婉细腻。二人因此成为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作为婉约词的杰出代表,秦观李清照的词有许多相同点,首先,风格上秦李词都具有清丽的特点,秦词柔婉清…  相似文献   

8.
韦庄是唐末五代一位诗词兼擅的大家,他带着深厚的诗学积累进入词的创作,诗对词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体情怀的抒发和清丽的词风两个方面.这种影响主要源于词人的人生经历和文化心态.韦词在韦诗的影响下,词中出现了一定的诗化倾向,从而成为后世文人"以诗为词"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辛昕 《北方论丛》2015,(1):23-26
张之翰是元初北方重要文人,存词70首。其词在风格上显示出南北融合的特色。北方生人张之翰继承了苏、辛、元为代表的质朴清刚的文化传统,又融汇了南人温润清秀之审美品格,其相关作品既有南方山水之清丽,又展示了北人豪迈潇洒的气度,从而表现出清丽娴雅风格。这种南北融合风格的形成与词坛背景、词学渊源及自身的经历有关。研究张之翰南北融合的词风,对研究元代词风的发展演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晁补之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是北宋后期一位较活跃的作家。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与张耒齐名,词则比肩苏轼,独能得苏轼之神髓。翻开他的《琴趣外篇》,苏轼新词风的影响是明显可见的。而他也正因在当时正统词风占统治地位的情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01-107
玉山雅集是元末著名的文人集会。先后有三十余名僧侣与会,而尤以释良琦的声名最著。释良琦不仅参与了玉山雅集的大部分活动,还经常召集文人分韵赋诗,撰写诗序,俨然为座中核心之一。释良琦的诗风清丽,诗艺高超,在逞才斗技中丝毫不亚于顾瑛等文人。同时,以释良琦为代表的僧人加入,不仅使玉山雅集具备了多元文化色彩,更体现了元末"狂禅"之风的盛况,反映了佛教世俗化进程日益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民歌是唱出来给人听的,大多是即兴而咏,脱口而出,其语言风格流转自然,朴素清新.而文人情诗是写出来给人看的,是经过斟酌的书面语言,因此雅致精巧.有人评文人艳情诗是"得在流丽,失在佻碎"."流丽"是他们学习民歌的结果,"佻碎"是他们玩弄笔墨、言而好尽的后果."诗缘情而绮靡",诗因表现情而导致风格上的绮靡,与语言的"佻碎"不无关系.因此,二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词体在"苏门四学士"手中成了"自遣"的工具,但是由于词人的禀性情怀、后天修养不一,面对贬谪的心理反应也并不相同,反映在词作上就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蕴涵。本文结合具体词作探讨"四学士"在贬谪期间的词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祝允明的诗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弘治末,前七子复古运动兴起,吴中文人亦深受其影响,祝允明是未入七子阵营在吴中本地发生复古转向的文人.他提出诗"各有所至"的诗歌观,在时代、风格、诗体的取向上,表现出平览、通达的开放思维;否定唐后诗风,认为"诗死于宋";并主李(白)优杜(甫)劣论,究其本质实是对宋代浮泛学风的批判.祝氏以在野身份所拥有的复古意识改变了吴中的诗歌传统,使其在接受主流文学影响之后,整合新的元素,向更接近主流文学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5.
邵雍既是北宋理学先驱,也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其"邵康节体"诗融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为一体,把道家委运任化、顺应自然的思想与儒家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契合于自然的审美意识与诗意化的生活态度、作风,在主题取向上具有逍遥快乐的特征,体现出鲜明的文人诗之旨趣。邵雍的诗虽为诗家别调,但也非与宋诗主流无涉;同时作为理学诗派的先驱,其诗对于后代诗歌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唐时期杰出诗人白居易以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诗歌远播古代朝鲜。高丽朝与朝鲜朝文人对白居易的语言风格存在不同评价,高丽朝文人赞赏白居易诗歌通达流畅,朝鲜朝褒贬参半,一些诗家认为白诗艺术价值有限,与朝鲜朝主流诗学推崇的“中正”的艺术风格存在较大差异。这种看法主要受到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秀芬 《中州学刊》2006,(6):186-188
崔颢是盛唐著名诗人,但事迹流传甚少,史书多指责他有才无行。其诗风格较为丰富,前后诗风变化很大。崔颢的诗歌大多苦吟而成,但语言多浅显明白,晓畅自然,不古不奇。其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女性诗、边塞诗、写景纪游诗。其中,女性诗多清丽哀怨,格调深婉;边塞诗则感情奔放、笔力劲健;写景诗多用白描,境界如画。  相似文献   

18.
论苏轼豪放词在北宋的尴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轼《东坡乐府》中的豪放词 ,在当时并不为社会所欢迎 ,以致“苏门四学士”中的秦观等人 ,也远“豪放”而近“婉约”。这一现象的存在 ,充分体现了北宋词人对本色词的艺术追求与注重 ,并由此建立了“词以婉约为正宗”的传统词学观。  相似文献   

19.
讽喻诗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也是其成就最高、流传最广的诗歌类型.古代朝鲜文人对白居易讽喻诗多有学习,主要体现为高丽朝和朝鲜朝文人的接受,而朝鲜朝时期文人对于白居易讽喻诗的接受较之高丽朝诗人群体明显得到了加强,包括诗歌数量增多,批判意识及情感更加强烈,讽刺范围更为深广.这种变化是由于高丽朝、朝鲜朝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的自觉意识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6,(7):94-101
苏辙少时从学于父兄,入仕后与欧阳修、司马光等交游,后又教授张耒,他们的七律诗风皆呈现白体特征。白居易是其文集中所提唐代诗人最多的一位,他欣赏白居易的诗品与人品,但对白居易也是有选择的接受,这使得他的七律能够突破白体的局限而自成一家。他的七律诗风"妥帖大雅",长于叙事是其七律的最大特征,且诗法与文法并重,流畅与凝练共存,是白体诗人中七律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位。元时期苏门七律各呈姿态,苏轼七律可谓白体中的变体;苏辙、张耒承欧阳修一脉而来,可谓白体中的正体;秦观七律呈现明显的晚唐体特征;黄庭坚与陈师道承西昆体、后昆体、梅尧臣、王安石等讲究法度一脉而来,成就江西诗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