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苏州园林散论@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200092本文从园林的造景、建筑布局、植栽等细节入笔,为读者解读出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诗画意境以及作为文人园林的独特气质和形成原因。苏州园林;;造园;;意境  相似文献   

2.
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视角思考苏州园林中的意境主题.以“意”的能指与所指为切入点,讨论苏州园林和中国山水画之间的内在审美关系,探讨山水画中“留白”和“三远”在苏州园林中的语言结构意义,并通过对苏州园林中生成“境”的造园符号之间因借关系的具体分析,指出了传统园林审美意境产生的深层结构成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前年建成的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我则首先誉之为“雅洁明净,得清新之致”,两者意思是相同的,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而画呢?也是以南宋的文人画为蓝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从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苏州园林中植物的造园、建构主题、修饰及衬托等手法,从“景”、人所处的植物空间的角度入手,论述中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和景观设计的文化特色及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香山静宜园是著名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乾隆朝,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涵纳的造园意象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系统地研究静宜园28景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总结出香山静宜园建筑设计和景观经营意向,有助于深入探索自然山水园的思想精髓,对当今的建筑环境以及景观设计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尺幅窗无心画--浅谈苏州古典园林墙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品,其造园手法丰富,园林意境深邃,堪称中华文化瑰宝。其中园林墙窗艺术尤为点睛一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文章从苏州古典园林墙窗的艺术形式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窗为园之眼,景为境中情。  相似文献   

7.
苏州古典园林是东方造园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对现存苏州园林的考察和分析,总结了苏州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讨论了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具体内容及其处理手法,对当前继承发展传统园林艺术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班不仅是位能工巧匠,也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发明家,其发明在生产生活上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其巧技顺应了道法自然的法则,是古代匠人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也成为民族智慧的特定象征符号.庄子高度赞赏了一些匠人出神入化的技艺,发现技与道相通合一,由技可以入道.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追问.从巧技到技艺,再到技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而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正好与其相反,完全崇尚自然,“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代文人园林艺术家王维的造园实践在这一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山水、植物、动物、建筑、色彩、声音等方面体现了王维力求顺乎自然之势的造园思想,舒展的空间形态,幽邃的天然景色,朴素的建筑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其精心营造的辋川别业呈现出以“清、空、淡、远”为特征的完整的园林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11.
拙政园是中国和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范,由建筑、山水和花木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从设计布局,深入剖析拙政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造园要素,阐述拙政园的意境营造,可由此领略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精湛艺术,探寻文人园林的意境和园主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海山仙馆是清代岭南名园,它是中国古典造园理念的优秀实践,其造园艺术手法融合了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特点。文章试运用古典造园大师计成的理论对海山仙馆的实用性建筑、观赏性建筑、连接景点与贯穿交通等三种建筑类型进行分析,以揭示海山仙馆造园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园林是历史的“物化”,也是“人化”的历史,明代苏州园林的质和量已臻颠峰,文化格调高逸,熔文学、哲学、美学、建筑、雕刻、山水、花木、绘画、书法等艺术于一炉,也创造了中国文人“隐于市”、“隐于艺”的环境和生活模式,是我们研究明代文人人格建构和审美雅尚的重要物质实体。本文对明代园林物质建构中凸显的人格理想等进行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4.
侨讯乡情     
1999年5月1日—10月31日,中国政府将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这是本世纪末国际园林园艺界的一次盛会,世界各国将在此集中展示和交流丰富多采、各具特色的园林园艺技术,并以此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与合作。 江苏是世界独树一帜的东方园林艺术发祥地之一,古典园林保存数量和艺术品位堪称全国之冠,造园理论、技艺水平与实践成果炉火  相似文献   

15.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叠石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髓。思想派“士人”在叠石意境层面,通过著作、绘画创作来注重文人画意、文人画理和文人画境;技术派“匠人”在叠石实践层面取法山水画,不断提高自身叠石技巧。思想派“士人”与技术派“匠人”有机结合,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士匠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类似现代设计团队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建造园林的基本要素,它作为文化符号在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上有着深层含义.苏州园林里的理水作品充分体现了造园家们师法自然、追求园林意境的艺术匠心注重因地制宜,处理好水体与周围园林空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这对我们今天的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地域自然环境对园林美学系统的作用机制基础上,提出了“沙漠甘泉”和“山水田园”的起源模式。它们分别产生于西亚北非的干热气候脆弱生态环境和东亚的湿润气候优裕生态环境中,具有截然不同的美学观念和造园特征。这两类起源模式是其后世界园林的两大派系——西方规则化园林和东方自然化园林的肇始。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古典园林看空间的中国建筑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范,它将建筑溶入到空间环境中,并因人的心理时空的变化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意境。其卓越的空间处理手法和造园技巧,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建筑艺术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十年至二十四年(1745—1759年),前后历时十五年。它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大规模成群兴建的西方风格的建筑。由于它建造在论者推为京畿“三山五园”之首、欧洲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由于它以同中国古代建筑全然不同的面貌出现;由于它在世之日很短,犹如昙花一现,因此,它在国内外都格外引人注目,对它的评介文章和书籍至今不绝。  相似文献   

20.
在世纪之交 ,金学智教授推出了新著《苏州园林》(收入《苏州文化丛书》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 ,这是一个可喜的学术创获。金先生不仅凭借其园林美学功底而驾轻就熟 ,探骊得珠 ,而且在具体阐述苏州园林多质多元的本体内涵时 ,成功地运用了为学界所瞩目的独特方法论———“多视角的观照” ,其中包括多学科交叉的观照。从哲学的视角看 ,该书认为 ,苏州园林是儒、道、佛诸家哲学思想的产物。且不说儒家“仁智之乐”、“独善其身”、“君子比德”等在园林里的表现已众所周知 ,就说建筑的粉墙黛瓦和以易学太极为哲学底蕴的黑白文化之微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