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全国4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1 156份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数据,探讨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行为机制。具体研究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农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的关系。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来看,农户参与抵押贷款的意愿与行为既具有差异性又显著正相关;行为态度通过合作意愿完全中介农户参与行为,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直接与部分中介农户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户参与率低的问题。从合作社自身的运行机制出发,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合作社自身运行机制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可研究发现服务的提供、利益的连接对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合作社制度的确立与参与意愿之间影响并不显著。交易心理契约、关系心理契约与参与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交易心理契约在利益连接、服务提供与参与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关系心理契约在服务的提供与参与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在利益的连接与参与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从加强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加大宣传、强化农户对合作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合作社服务的质量、规范合作社的行为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动力支撑,农户的有效参与是推行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和浙江、河南26个行政村的592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分别考察农村绿色发展中农户行为意愿、文化认同在认知与行为响应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共同作用于行为意愿和文化认同,进而转化为行为响应,其中文化认同表现出更强的特定中介效应;农户的行为意愿和文化认同在认知对行为响应的影响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遮蔽效应;主观规范对文化认同和行为意愿的正向作用最强,行为控制对行为意愿有负向作用。为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绿色发展,应在强化政策实施形成示范作用的同时注重提升宣传效应,引导农村集体成员在多元社会情境中重获安全感和归属感,改善农户参与农村绿色发展的行为条件,降低行为能力的约束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福建省三明地区12个市(县、区)48个行政村137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累积比数Logisi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户自身生计属性的5个变量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自然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负相关,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在控制变量中,文化程度、畜禽数量、家庭固定资产、房屋状况、家庭收入、资金资助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呈“倒U型”关系;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和亲戚数量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农户对土地流转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选取14个题项,构建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理论模型.以江苏省苏州、南通和盐城3个市15个自然村30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作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态度的形成更多的是基于对自己收益情况的判断;农户在进行土地流转决策时,更多地是参考农村土地流转先行者的意见、家人的意见和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的建议;农户对土地政策了解的程度决定其对土地流转这一行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6.
分析农户参与工程性减灾与非工程性减灾的意愿,并探讨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农户的意愿,对于提高减灾政策和技术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56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农户参与比率和参与模型两个层面,研究农户参与工程性减灾与非工程性减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农户参与意愿调查表明,农户普遍关心工程性减灾措施,参与意愿较为强烈;农户对非工程性减灾措施的关注度较高,但参与度非常低。参与模型的定量分析表明,农户选择参与工程性减灾或非工程性减灾受到农户风险态度、产量风险、价格风险和减灾投入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认知—意愿—行为”三个阶段分析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驱动机制,并引入家庭禀赋完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苏省实地调研数据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户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因素可具体显化为便利条件、难度评价、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且认知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2)便利条件能够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并能够通过难度评价与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愿与行为;此外,主观规范也能够通过行为态度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3)家庭禀赋特征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农业收入稳定性与农地的平均地块面积是影响农户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转化为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福建南平市280份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意愿的问卷,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强烈。家庭收入、家庭总人口、了解程度、预期加入是否能够显著增加收入、周围亲朋好友参与人数等因素对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户对于农业合作组织的认知水平;努力提高现有农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效益,让农户更好地享有其规模效益;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现有合作社社员带动周围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合作社的入股方式,平衡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研究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热点,与其相关的多个领域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计划行为理论、感知风险理论及前景理论为基础,构建经验、感知风险、风险倾向、行为态度、行为控制、主观规范与食品网购行为意愿关系的理论模型,用该模型分析食品网络购物调查数据,结果表明:消费者在食品网络购物行为中,主观规范对行为意愿影响最为强烈,其次是行为态度与行为控制;经验对行为态度、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感知风险及风险倾向有显著的影响,并通过这些因素对行为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感知产品风险对行为态度影响显著,并通过其间接影响行为意愿。  相似文献   

10.
农户安全生产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方法采集了陕西眉县206户猕猴桃生产农户安全生产意愿的数据,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对农户安全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显示,TPB贴合农户安全生产决策的实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对农户安全生产意愿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认为,基层政府应积极培育农户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发挥规制和服务双项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秦岭地区森林景区周边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324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利用Probit、T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的经营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有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生态旅游是否提升当地知名度以及农户家庭的地缘和血缘关系特征对农户生态旅游经营意愿和经营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对生态旅游是否减少外出打工人数的认知正向显著促进其经营意愿,对经营投入无显著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引导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经营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山东省9市497份农户调查数据,引入基本特征、动力向导、目标实现、社会压力和资源条件5类22个变量分析影响菜农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65.20%的受访菜农愿意实施质量安全行为,其实施意愿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中间变量的正向影响显著,其中,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主观规范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菜农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受专业化程度、参与合作组织、获得质量认证、增加收入、拓宽销路、降低风险、提升信誉等20个因素的显著影响。因此,强化政策引导、规范产业监管和加强宣传是优化菜农质量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以湖北省咸宁市、鄂州市、安陆市、天门市、大冶市、嘉鱼县、沙洋县等市(县)14个乡镇34个行政村的644个农户为调查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农户在农地整治中参与权属调整的行动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这一路径形式,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的行为意愿在其认知与行为响应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行为意愿是农户农地整治权属调整行动逻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农户关于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对行为响应仅仅存在微弱作用,权属调整的客观复杂性与风险性使得农户对此保持着极其谨慎的行动态度,农户的行为响应趋于“理性决策”;(3)农户的农地整治权属调整行为兼具“自发性”与“诱发性”双重行动逻辑,且在组织支持下产生的“诱发性”行动逻辑占主导地位;(4)组织支持对农户参与农地权属调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作社支持能够提高小农户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影响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外源性力量。从强化认知、提高意愿和降低意愿及行为的悖离概率三个方面尝试性解构了合作社支持影响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底层逻辑,并基于甘肃省定西市3县419份微观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合作社支持对小农户减量施肥行为、减量施药行为、测土配方技术采纳行为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合作社支持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群组差异和代际差异。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合作社支持可以通过强化认知、提高意愿及增强能力3种中介渠道影响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基于此,从强化小农户的“认知-意愿-行为”自治机制、共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建立合作社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妥适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的湖南省6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M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农户参与数字金融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效应,为进一步推广农村数字金融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行为意愿受到农户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2)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行为意愿不一定能够顺利转换为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行为响应;年龄、感知风险、以农业收入为主等因素会增大农户参与数字金融行为意愿与行为响应“负一致”的发生,受教育程度、感知有用、感知易懂、感知价值以及外部环境特征等因素会增大“正一致”行为的发生。(3)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行为响应对农户创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参与农村电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户行为意愿到行为响应的转化,要增强农户对数字金融有用性、易懂性和收益性的感知程度,降低数字金融风险的发生,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不仅对大气、水以及土壤环境产生严重破坏,而且也会间接损害人体健康。文章以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充分了解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的概念模型,并以山东省农户调查为实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的相关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调查地区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受到农户固体废弃物行为意愿的直接影响,而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意愿主要受农户固体废弃物排放行为态度的影响,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安全治理的公众参与存在地区差异,即珠三角地区公众参与、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政府监管的满意度低于港澳地区。随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揭示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共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结果显示食品安全治理中政府监管满意度对公众参与有显著影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参与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对公众参与产生正向影响。食品受害经历对风险感知和参与态度有正向影响,进而促进食品安全治理的公众参与,即有食品受害经历的个体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更高。研究结论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安全跨界合作与社会共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北京市234个生猪养殖场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纵向协作模式及其他因素对生猪养殖场户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纵向协作模式显著影响生猪养殖场户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加入合作社的养殖场户比未加入合作社的养殖场户更愿意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通过市场自由交易销售生猪的养殖场户比通过协议交易销售生猪的养殖场户更愿意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另外,可追溯食品认知水平、养殖规模、文化程度和风险态度也显著影响养殖场户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早期大众购买行为产生机理进行研究,验证了购买意愿的中介作用和购买意愿向购买行为转化过程中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态度的工具性态度和主观规范的示范性规范通过购买意愿的部分中介作用对购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知觉行为控制的自我效能通过购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购买行为;营销因子、时间因子、物质因子、互动因子在购买意愿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陕西和山西三省1 052份菜农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农户公平性感知视角探索性地构建了农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向行为转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通径分析和贝叶斯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等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向行为转化存在条件,当农户公平性感知较高时,意愿能显著转化为行为;反之,意愿对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农户公平性感知对行为的影响同时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较低的公平性感知导致农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高于行为。公平性感知对农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存在显著的负向干扰作用。据此提出,在农户农业环境行为的分析中,应明确区分农户的意愿与其现实行为;在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中应强调农户公平性感知,鼓励农户参与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农业环境政策的执行应进一步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