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球权力转移和其他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为信息传播领域带来新动力,而互联网则成为全球竞争的新场域。20世纪70-90年代的"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运动有得有失,如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启示了在互联网平台上类似运动开展的可能性。当前由美国主导的互联网信息秩序仍然是不平等和不均衡的,一种新秩序亟待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从之前运动中获得启迪,而新的形势和条件要求重寻理念、重塑主体、重建制度,在多元化格局中寻找秩序建立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金融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危机的传导更为迅速,范围更为广泛.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对全球的深刻影响,不仅为各国金融监管法制的改革提供了教训,更是对当今国际金融监管法制和国际金融秩序提出的挑战.针对当下国际金融无序的状态以及各国金融监管法制的不协调,借各国谋求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历史契机,探求国际金融监管法制改革的基本路径,以期找到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建体系,并对我国金融监管法制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权力论是国际关系学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苏姗·斯特兰奇和约瑟夫·奈基于自己的研究,分别提出了软权力和结构性权力.约瑟夫·奈认为,"软权力"与"硬权力"是相对的,是一种"通过让他人做他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苏姗·斯特兰奇则把权力分为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她强调结构性权力是一种权力拥有者能够改变其他人面临的选择范围,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的能力.两种权力观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强的今天,这种非传统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形成非传统权力的扩张.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非传统权力,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权力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指某一主体(权力角色、或曰掌权者)凭借和利用某种资源对客体进行价值控制,致使客体服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其影响力。权力起源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指挥、决策和管理力量。就其本质而言。权力是一种公共意志,但在不同的社会中,权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区发展经历了30年的快速转轨过程,在由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实现过程中出现了三种典型困境:制度适应困境、新老社区的管理困境以及社区自治与参与的行动困境。这些困境反映了民众需求与社区旧秩序之间的矛盾,导致基层社区的失序以及无序。新时期社区治理实现转型的核心是社区自主性与现代性的发展,它是基层社会治理新秩序的生成过程。这个新秩序的构建应从三个方面着眼,即社区治理的权力秩序、参与秩序以及服务秩序。这三种秩序构建涵盖了社区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助于社区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世界新秩序观是超越当前世界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新型话语表达,有着独特的理论价值.一方面习近平世界新秩序观超越了西方主流世界秩序理念的"冲突秩序观",倡导一种"协和万邦"的"和谐秩序观";另一方面习近平世界新秩序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对马克思关于"虚假的""冒充的"和"真正的"共同体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而这种关于共同体的设想,也正好是习近平世界新秩序观的鲜明主题,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7.
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模式属于政府单一中心模式,它受制于土地所有权的国有和集体二元分层制度,排斥了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资本化,使得失地农民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且农民土地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不畅。基于农村集体土地是其所有权主体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宪法修正案》、《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模式亟待进行多中心变革。政府权力、社会权力和市场权力多中心治理的路径,可以实现政府主导、司法救济、社会参与和市场契约的和谐的征收与补偿秩序,是坚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模式的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8.
主体选择: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视角及问题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选择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视角,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选择的基础理论、系统构成、制度保障及运作机制等构成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选择研究问题域中的基本问题。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包括公共权力组织、公众及公共性社会中介组织。保障和巩固公共权力组织主导的、以公共性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公众本位循环评估机制,必须加强评估主体选择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府实际上是一个共生体(共生系统),具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互动性、政府权力的公共性、治理效能的可持续性等共生性特点."共生型政府"的提出,是基于当前社会政治格局、文化需求特征与经济发展方向等变革趋势的基本分析与判断而对未来政府组织形态变革趋势的一种概括,它是对服务型政府的包容和超越,是中国未来政府范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福柯将话语视为一种秩序的存在,具有结构性权力,能够塑造主客体对知识的理解。以福柯话语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学术界关于中国软实力的话语进行分析后可知,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话语取得了成功。中国软实力的话语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方面,从话语角度也可为提高我国软实力提供启示。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的软实力的话语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体现为对美国话语的附着和回应。在国际话语传播实践中,我国应该有意识地向外界进行话语传播,对中国软实力话语进行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秩序与国际金融体系关系密切。国际金融秩序的动荡和金融危机频发,其重要原因在于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三位一体”式结构。这种结构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霸权国从别国攫取利益、向世界转嫁危机,从而导致国际金融秩序的动荡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早在1857—1858年经济危机中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中就建立了他的金融危机理论。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尽管发生在当代经济条件下,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但其演变的全过程却很好地印证了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的真理性。因此,运用马克思理论,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更深层次剖析,对于我们更全面认识、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法并没有发挥出金融稳定的功能。研究从国际金融法的视角分析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防范,认为无法规制不公正的国际金融秩序、系统风险无法化解和防范以及存在效力和内容方面的不足和漏洞是危机的主要成因,而转变发展理念、建立正式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价值取向安全与效率并重、扩大调整范围和转变方法、统一金融立法以及制度创新是防范危机的积极演变。因此,国际金融法要作出循序渐进的调整,并遵照公法与私法协调发展规律,同时提升保障金融安全、防范金融动荡和危机的功能地位。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实力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式微,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在提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极。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进入新的一轮嬗变与整合,其带来的权势结构的变迁必然是复杂和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进行改革与完善势在必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当共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以逐步推动建立公正、公平、健康、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6.
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次贷危机与全球新型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风险,它是次贷危机和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全球制度性原因,是中国未来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体系框架。借助实现机制和途径,中国可在非对称金融全球化中进行角色转换,从被动风险承担者转变为主动分散者,成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在众多的原因中,有效需求不足、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次贷危机这三个方面是最主要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的矛盾集中反映了经济关系的国际化趋势和社会关系的国内化之间不同利益的冲突,以及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不同取向标准的碰撞;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和国际短期资本的大出大进构成了金融危机的两大重要外部因素;由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不能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所以在企业真正建立起以产权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防范金融危机的第一个外部条件;由于金融易于与生产脱节,由于国际巨大游资的冲击,金融市场始终是一个不稳定、不确定的市场,再加上社会正义的非市场目标,所以政府积极地干预和建立国际金融新的秩序是防范金融危机的第二个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打断了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步伐,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合作,这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继续显现,对中国金融体系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文章认为应在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基础上,稳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和进一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由于约翰逊政府的无所作为,尼克松政府上台之时,美国经济便在困境之中,1973年石油危机更加深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中的不利局面,保持美国在冷战中的战略优势地位,尼克松政府果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的消亡,也是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克服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双重危机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