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兼有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作为一种政论文体,《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以201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词汇和句式的不同角度分析了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并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对其英译中的增词这一特殊现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民生、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体现了中央政府的工作重心,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和发展成就的权威文献,其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从词汇层面分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并总结其翻译方法,不仅能够证明该理论在研究《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可行性,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实践勾勒理论框架,而且还能拓展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领域,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力动态模式,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为样本,分析一些表因果关系的动词,可以更好地理解《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类动词。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策略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当译者陷入"信"与"达"的两难困境时,翻译策略决定了选词的取舍。《尤利西斯》的两个汉译本语言特征差异明显,其原因之一是翻译策略不同。翻译策略不同主要表现在用词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5.
作为模糊语言的典型代表,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大量存在。为探讨《政府工作报告》中模糊限制语的英译所采用的翻译技巧,自建《政府工作报告》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对汉语原文中的各类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次和占比进行量化统计,并以6个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为例,同其英译对应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模糊限制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频繁,类型多样且分布不均,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对等翻译、词汇转换、增删重组三种翻译技巧,但在英译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时采用这些翻译技巧的具体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此研究可以为外宣翻译教学及汉英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文译文和美国《国情咨文》为语料,以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两个语料库中的词汇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在功能上相同的文本在词汇特征上存在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政府工作报告》在词汇方面的翻译是否符合英语本族语者使用习惯并被他们所接受。还根据研究结果对今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万象"是文学翻译中翻译家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人类语言文化中的"共通性"决定了"文化万象"的"可译性"。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在英译《史记》"文化万象"词时采用意译、加脚注、替换和改写等方式,尽量保住原文"文化万象"词的内涵。华兹生《史记》英译文成功地在译语文化语境中重塑了原文在原语文化语境中形象,是受到西方读者喜爱的、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经典译作。华兹生《史记》"文化万象"词翻译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典籍英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其文艺理论思想与创作实践融合的结晶,其115首的《人间词》闪耀着作者关于"意境"理论的光辉。文章从王氏的理论入手,选取其词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意境"理论在《人间词》中的表现:一是《人间词》对意境理论的实践;二是《人间词》所表现的"意境"理论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历来是困扰广大译者的一大难题。作为整部小说的文眼,《红楼梦曲》对"金陵十二钗"和四大家族的命运、结局作了一次暗示性的预叙,其翻译难度更是非比寻常。虽同属诗歌范畴,曲却有着不同于诗、词的特征,其翻译也有独特之处。通过观察分析法,同时借助语料库工具软件,从韵律、句式、语体、修辞四个方面,对《红楼梦曲》的四种英译进行对比赏析,探讨了诗歌翻译,特别是散曲翻译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政府工作报告》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每年有如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多家知名媒体报道转载,同时也有不计其数的英语学习爱好者会以此为范本进行英语学习,所以对其译文的要求极高,一旦翻译错误就会让外国对中国政府的工作或是发展目的产生误解。又因其中越来越多的包含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汇,找到与其对等的译文难度较大。该文旨在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通过直译、直译加解释,意译这三种方法对2016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了分析,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吉迪恩·图里的文学翻译规范为理论基础,以杨译和霍译对《红楼梦》中典型颜色词"红"的文化差异翻译为个案,揭示了文学翻译规范下的译者主体性是产生风格迥异译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对外宣传工作是让世界了解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以2010《政府工作报告》为蓝本,探讨中国对外翻译中的冗余现象。文中首先分析了外宣翻译中冗余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汉语中范畴词的频繁使用、修饰词过长及蕴含现象等,同时对应给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翻译策略,即通过删除法或是缩减法来达到目标语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著作,现在流传着不少译本。文章以理雅格和辜鸿铭的两个《论语》译本为依据,选取译本中"仁"和"礼"两个核心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旨在揭示翻译目的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翻译目的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译文,翻译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译文语言表达的选择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所作的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是外界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威来源。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对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评价理论是一个用于研究语篇中评价资源的新兴理论框架,包含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其中态度子系统是核心,由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次系统组成。对《政府工作报告》译文态度资源的使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评价系统角度下,政论文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政治"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后现代语境下出现的一种问题意识,但"翻译的政治"这一命题是后殖民理论家斯皮瓦克在1993年的《在教学机器外》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的。斯皮瓦克提出的"翻译就是阅读,阅读就是翻译","翻译是创造性的叛逆",语言的"三面结构"等重要的翻译理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相较于传统的翻译理论,解构主义更注重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联系,提倡充分展示两者之间的差别,强调意义是一种语境事件,主张将翻译视为一种"有调节的转换",鼓励译者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本文拟从解构主义观点出发,对美国著名汉学家Burton Watson和美国大诗人Ezra Pound所翻译的《青青河畔草》中各自对模糊词的处理手法分别进行分析,并以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差异性等观点为理论基础试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模糊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中国特色政经用语的对等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0至2005年共6界《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在奈达等效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从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入手,结合汉英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外宣传的特殊需要对其中出现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用语的对等翻译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观,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从"三美"观理论对其翻译的《春望》进行解读,分析说明其"三美"观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观,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从"三美"观理论对其翻译的《春望》进行解读,分析说明其"三美"观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20.
"给力"初见于网络,之后迅速走红,成为2010年10大网络热词之首,在各大报纸媒体都频频出现。但如今颇为流行的"给力"一词的英译"gelivable"却令人费解,外国人看了一头雾水,不解其义。文章对"给力"一词的起源、发展、运用、词性及其语义做了详尽的分析,认为"给力"一词语义模糊,其准确性依语境而定,语境不一样,词性和词义都会发生改变。所以,翻译时应紧扣语境,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意义,应该有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