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的"心师造化"是对前人美学思想的提炼和升华,也是对中国画创作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心师造化"既体现了重"神似"不轻"形似"的绘画宗旨,又揭示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强调在审美体验中实现思想和意识的升华,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方向和审美价值取向,并对后世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艺术形态,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偏重一种类似"笔记式"的构图,讲究"写心论"和"畅神说";西方风景画的焦点透视侧重一种类似"照相式"的构图,讲究一种可视性的描绘.从社会文化背景、观察方法、空间观念比较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构图,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西方绘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3.
主持语:照片上的来源、黄庆、任志忠、邬大勇、周小松,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他们在美院和西湖湖山境域的滋养下,氤氲着一种生活的姿态和创作的热情,代表着当今中国油画的一种特殊气质。他们乐于回溯探源,在追踪西方绘画"古典"精神的同时,也关注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走向。尽管他们的面貌各有不同,但对个体生存体验已成为他...  相似文献   

4.
绘画随笔     
照片上的来源、黄庆、任志忠、邬大勇、周小松,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他们在美院和西湖湖山境域的滋养下,氤氲着一种生活的姿态和创作的热情,代表着当今中国油画的一种特殊气质。他们乐于回溯探源,在追踪西方绘画"古典"精神的同时,也关注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走向。尽管他们的面貌各有不同,但对个体生存体验已成为他们艺术表...  相似文献   

5.
照片上的来源、黄庆、任志忠、邬大勇、周小松,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他们在美院和西湖湖山境域的滋养下,氤氲着一种生活的姿态和创作的热情,代表着当今中国油画的一种特殊气质。他们乐于回溯探源,在追踪西方绘画"古典"精神的同时,也关注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走向。尽管他们的面貌各有不同,但对个体生存体验已成为他们艺术...  相似文献   

6.
照片上的来源、黄庆、任志忠、邬大勇、周小松,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他们在美院和西湖湖山境域的滋养下,氤氲着一种生活的姿态和创作的热情,代表着当今中国油画的一种特殊气质。他们乐于回溯探源,在追踪西方绘画"古典"精神的同时,也关注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走向。尽管他们的面貌各有不同,但对个体生存体验已成为他们艺术表...  相似文献   

7.
"三远论"是郭熙对中国画理论和实践方面最大的贡献。"三远论"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三种不同方法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的诞生。"远"则是山水画家实现对自然之精神和规律的体验与追求之手段,最终实现人文精神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王维诗歌中的"青山"和"空山"意象为切入口,去探索挖掘王维的诗境及其本质."青山,,代表了王维的生活家园,他于其中追求着一种任心任运的自由境界;"空山"进而代指其精神家园,是诗人对禅悦的向往、体验,即其生命存在的自由解脱在宗教意识领域里的一种延伸.二者之间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最终指向诗人对生命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类学视角对“旅游体验”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经济"概念提出后,很快成为全球热点。受其影响,我国旅游学术界和业界也开始了对"旅游体验"的关注。但由于长期受"经济产业"思路的局限,我国的"旅游体验"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较深层次的思考。旅游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从本质上决定了文化因素是"旅游体验"成败的关键,而文化往往是通过一些符号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这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因此,"旅游体验"问题还应结合人类学相关理论从"文化真实"及"主客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旅游体验"的研究还需把握真实性、社区参与及文化涵化三个重要概念。同时,旅游体验的"虚拟真实性"应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和界定。  相似文献   

10.
论"体验"概念的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概念在西方美学史上经历了认识论、本体论和解释学这三个发展阶段.体验概念的发展有二个特点:其一,随着体验概念的发展,体验的主体性精神一步步凸现;其二,随着体验概念的发展,体验的非理性因素越来越浓烈."体验"是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我们可以把"体验"视为现代西方哲学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对理性主义哲学惯用的逻辑思维方式的一种有力反抗.  相似文献   

11.
钱选是一位既善作画又会诗文的文人,他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隐逸名士。从钱选的题画诗文中可以窥其钱选的艺术中尚"淡"的美学精神:"隐而不仕"是他一种自在自由、安顿身心的生活状态,"淡泊无求"是他最本真最内在生命品质的展现。其独特的绘画审美和生命品质高度契合,形成一种钱选式"恬淡"的艺术精神,为元代绘画由院体向文人意趣转变做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元中后期绘画的蓬勃繁荣埋下了重要的一个伏笔。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既是我国古代匠人的一种历史传统,也是当下工程师应具备的精神素养.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教育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引,工匠精神需要在新一代工科生中得以实质性回归.在国家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的背景下,与学科建设相配套的"工匠精神"教育亟待加强.这需要从意识形态、实践行为及管理等层面深刻领悟工科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要求,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育路径,让工匠精神在当代工科类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是线条抽象形式,本文根据从古至今的一些有说服力的对书法的评述,一方面结合对书法的"局势"、"态势"、"笔意"的理解,逐步上升到书法的骨气、神韵的体验;另一方面从老庄思想出发,来理解书法境界的虚静与空灵,去寻求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书法的内涵,是心与自然的交融,是万事万物抽象出来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15.
杜君  周娜 《新天地》2011,(6):45-45
绘画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中,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每位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验和感受,与大家共勉。一、绘画中的创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了记忆的机器,这是不应该的,不能用一堵墙把孩子与周围世界隔离开,不能让孩子失掉欢快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创作法是“心师造化”,具体表现为宏观透视、身与物化和因心造境。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创作法则是“模仿自然”,具体表现为微观透视和征服对象、再造自然。二者的差异来自中西方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差异。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性与中国绘画的写意性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仍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体验是艺术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而艺术是体验所转化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其同构关系表现为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再现,其情感性可以导致艺术的深层意蕴的发现,在"身与物化"中达到移情的境界,进而在反刍中表现出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18.
生态美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生态审美体验是否存在。程颢"浑然与物同体"、"观万物皆有春意"的审美体验是一种类似于生态审美体验的自然审美体验,其相似之处在于两种体验共同指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而带来的精神愉悦,其差别在于程颢自然审美体验缺少现代意义上的"生态"一维。由此,考察程颢的自然审美体验至少可以为我们理解生态审美体验提供参考。而通过对程颢思想的梳理,我们发现,"天理"世界观和"仁者"伦理观是程颢自然审美体验产生的观念基础。这就启示我们,生态审美体验的产生也应当建立在一套自觉的生态观念基础之上。值得强调的是,审美体验是当下的体验而非分析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美体验就是生物本能的反应。生态审美体验立足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态审美体验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丰厚艺术修养的现代抒情诗人。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他在巴黎的绘画学习经历,无疑让他直接探触到西方现代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色,尤其是印象派艺术对于"光"与"色"的强调,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鲜明。艾青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一个"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彩色的诗的中国的歌者。他的诗中有意味的色彩表现,深化了他诗歌的审美深度与广度,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有意味"的、充满了色彩想象与审美意象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