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Wagner极化法研究稳定剂和防灰雾剂对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微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乙基巯基四氮唑、吗啡啉-4-甲酸硫代-(1-苯基四氮唑-5)酯、苯并三氮唑甲酸苯酯、2-甲基巯基-4-羟基-6-甲基-1,3,3a,7-四氮茚等4种稳定剂和防灰雾剂用在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中,对乳剂电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乙基巯基四氮唑防灰雾剂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表明:添加了稳定剂和防灰雾剂的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微晶体的电性能与其防灰雾性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当稳定剂和防灰雾剂使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微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增大时,乳剂的稳定性和防灰雾性能就增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和法合成了乙醇胺醋酸([HMEA] Ac)、二乙醇胺醋酸([HDEA] Ac)和二乙醇胺盐酸([HDEA]Cl)3种醇胺离子液体,测定了298.15 K时[HMEA] Ac、[HDEA] Ac和[HDEA] Cl在水和乙醇中全浓度范围内的电导率,并采用Casted-Amis经验方程关联了上述体系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上述醇胺离子液体在水和乙醇中的电导率随体系浓度的增加均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离子液体在水中的电导率均远大于在乙醇中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快离子导体中的离子传输一类自由离子态模型的一般理论,将其应用于Na_2SO_4和新快离子导电相Na_2Mo_(0.1)S_(0.2)O_4体系,说明了Na_2Mo(0.1)S_(0.2)O_4电导率较Na_2SO_4高的原因,结果令人满意.这一模型的应用成功为进一步认识A_2BX_4型离子导电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导率和粘度测量的方法研究了锂电池LiClO4-PC-DMC电解液体系的离子迁移性质,以FTIR方法表征了电解液中离子与溶剂分子以及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iClO4-PC-DMC电解液的电导率随LiClO4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测量温度升高而增大;FTIR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C浓度的增加混合溶剂的羰基峰紫移和DMC的醚氧不对称伸缩振动峰紫移,锂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使羰基峰红移、醚氧不对称伸缩振动峰紫移,这种Li 与羰基氧及醚氧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电解液的电导率随Li 浓度与混合溶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一定时,0.8 mol.L-1LiClO4PC-DMC(1∶1)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渗透法”消除静电的实验,使塑料的面电阻率降到10~7~10~8Ω·cm,体电阻率降到10~(13)~10~8Ω·cm,满足抗静电的要求。用“渗透法”消除塑料静电,不需要能源,无环境污染,工艺、设备简单,具有投资少,消电效果显著的特点。系国内首创,从抗静电效果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稀土离子Eu3+掺杂的氧磷灰石稀土硅酸盐Ca2Y8(SiO4)6O2/Eu3+发光薄膜,研究表明,稀土离子Eu3+在Ca2Y8(SiO4)6O2基质中占据低对称性格位6h(Cs),并以其特征的红光发射(5D0-7F2)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离子色谱法对SeO_3~(2-).CrO_4~(2-)的分析实验条件,选择紫外检测器(波长254nm)以7.5mmolNa_2CO_3和2.0mmolNaoH为双组分淋洗液,在此条件下,对SeO_3~(2-)5ppm,CrO_4~(2-)10ppm混合标准液进行分析,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均在仪器允许范围内,且线性关系较好,检出限Seo_3~(2-)0.031ppmCrO_4~(2-)为0.074ppm以标准加入法测得回收率为Seo_3~(2-).98%.CrO_4~(2-)101%.  相似文献   

8.
用FT-IR、UV-Vis和XPS等分子光谱和电子能谱方法研究了铜在Fe(CN)_6~(3-)溶液中的腐蚀过程,表面膜的形成及其改性。结果表明,腐蚀膜主要由Cu_4~(1+)Fe~Ⅱ(CN)_6(大量)和Cu_2~(2+)Fe~Ⅱ(CN)_6(少量)组成,并夹杂有K_4Fe(CN)_6和K_3Fe(CN)_6。  相似文献   

9.
§1 引言及已知定理文[1]利用在实轴上双正交的函数系{r_k(z)}_1~∞和{Ω_(ntk)~(?)(z)}_1~∞,对H_+~p(1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通过计算7种Cu-Zr系二元合金化合物的能量、态密度、能带结构以及弹性常数,系统地研究了各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均为热力学稳定相,其中Cu_8Zr_3和Cu_(10)Zr_7相对较易生成,其生成焓分别为-16.57 k J·mol~(-1)和-16.38 k J·mol~(-1);Cu Zr_2结合得最稳定,其结合能为-614.94 k J·mol~(-1)。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均具有金属特性,其中Cu_5Zr、Cu_(51)Zr_(14)、Cu_8Zr_3、Cu_(10)Zr_7、Cu Zr和Cu Zr_2为导体,而Cu_2Zr呈现半导体性质。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Cu_(51)Zr_(14)为力学不稳定相,其余6种为力学稳定相,其中,Cu_8Zr_3抵抗外力的能力最强,延性最好,Cu_5Zr的硬度最高,Cu Zr_2的脆性最大。另外,6种力学稳定相的德拜温度计算结果表明:Cu_(10)Zr_7的共价键的强度相对较高,而Cu Zr的共价键的强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状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基于空间变换理论将各向异性渗透率空间转换为各向同性渗透率空间,并应用鱼骨状分支井渗流模型进行产能预测。结果表明:油藏各向异性会导致鱼骨状分支井等压线分布发生明显偏转,各向异性程度越大,偏转越明显;水平面内垂直于主井筒方向的渗透率对鱼骨状分支井产能起决定作用,水平面内平行于主井筒方向的渗透率起次要作用;当水平面内渗透率各向异性较为明确时,应选择主井筒方向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垂直;当水平面内渗透率各向异性不明确时,选择的分支角度越大,越能消除水平面内渗透率各向异性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以线性羧酸酯EA、EP和EB分别替代工业用1.0 mol/L LiPF6 EC/EMC/DMC(1:1:1,质量比)电解液中的DMC,配制了1.0 mol/L LiPF6 EC/EMC/EA (1:1:2,质量比)、1.0 mol/L LiPF6 EC/EMC/EP (1:1:2,质量比)和1.0 mol/L LiPF6 EC/EMC/EB (1:1:2,质量比)3种包含线性羧酸酯的电解液,采用18650全电池研究线性羧酸酯作为电解液溶剂组元对锰酸锂?石墨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种包含线性羧酸酯的电解液,电池在?20°C、5C倍率下放电容量保持率均大于93%,而采用工业用电解液时,电池无法在?20°C、5C倍率下放电。电化学阻抗谱分析表明,在低温下电池放电容量和放电能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电荷转移阻抗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3种含线性羧酸酯的电解液中,使用1.0 mol/L LiPF6 EC/EMC/EA (1:1:2,质量比)电解液的电池因具有最低的电荷转移阻抗,表现出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40°C下放电容量保持率大于90%,在?60°C下放电容量保持率大于44.41%。  相似文献   

14.
改进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实验装置 ,从而改善了数据处理方法 ,无需测量反应完全后放出氧气的体积V∞ .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有关的测试标准,研制成一种新型的总传热系数测定仪。该仪表集先进的测试技术和微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对车辆和集装箱行业热工性能的测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氯化亚铜制备实验的研究,提出了以极浅黄色作为二氯合铜(Ⅰ)酸生成反应进行完全的标志.并对各种因素对制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找到了最佳制备条件.试验证明本法安全可靠,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