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性追求与非理性心态 --20年代中国非基督教运动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以知识界和学生为主体的一场针对基督教的理性批判运动,它以自觉的文化批判开始,起了宣传科学理性、反对迷信、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的作用;而运动后期的发展则与当时的民族主义思潮结合,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但是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则应指出,在这场以宏扬科学、民主、自由、理性为自觉诉求的运动中,真正的科学精神、理性态度表现得并不多.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由于时局的压力、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切心态,这场运动中真正进行理性和自由的对话、论辩、深入思考和文化批判的时候是很少的.它成就了反帝和民族主义的一段辉煌,但在思想史上却留下了对今后不无影响的一页败笔.倒是对其持不同意见的一些学者的观点更体现了一种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2.
张资平的小说在批判教会的同时肯定了基督教的社会价值,他的观点反映了五四启蒙语境中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他们既从民族主义和启蒙主义的向度反对基督教,又肯定了基督教教义的合理性内容,并用以建构新的社会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郭若平 《东南学术》2007,(1):158-168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固然在于因其可供解读中国现代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之历史例证,但更重要的是,该运动的历史叙事结构蕴含的民族主义因素,足以构成人们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存在的不证自明的认知理由。然而,非基督教运动并非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从一开始就由民族主义所促成;相反,征诸史实,非基督教运动通过各类方式,反而建构了民族主义。因而,以民族主义表述非基督教运动,远不如以后者表述前者来得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是"民族主义"与"非民族主义"的统一。因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历来是各个民族的愿望和意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或互动,使民族主义成为支配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的思想或意识。其中,积极主动的人文关怀或民族关怀是非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之观点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百年前严复所译《社会通诠》一书引起的风波开始,就严复关于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论述进行剖析。全文从"问题的缘由"说起,下分翻译问题、思维模式、排外与文明、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等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并得出结论:严复是批判封闭式的传统民族主义,赞同开放式的近代民族主义,认为中国民族要挽救危亡,走向富强,光讲民族主义还不行,最根本的是要走出中世纪,实现现代化,融入以近代文明为主导的世界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现代性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民族主义追求的目标本身就是超越传统的现实目标。因此 ,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表现为批判传统和追求现代性两个基本面相。批判是手段 ,现代民族国家是目的。中国民族主义的深层起源使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对帝国主义掉以轻心。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功能在填补价值真空和民族认同。文化民族主义必须坚持自我批判以防止变成种族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对少数民族主义持批判态度的观点颇为流行 ,认为全球化否定少数民族主义 ,正在使“世界文化”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一论断存在若干弱点。首先 ,少数民族主义与全球经济时代更具相关性 ,因为它为较小的民族开辟了更多的政治空间 ,而且 ,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他们对变化具有调适性 ;第二 ,即使全球化确实导致文化同质性增加 ,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少数民族主义将会消退 ;第三 ,全球文化的规范性理想并非真正意义上全球的和中立的 ,而是非现实主义的。少数民族主义应该被视为与启蒙的世界主义和有指导的经济全球化相容。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 ,它影响了其他意识形态。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 ,以及它和民主、现代化的关系 ,都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争论。本文尝试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产生时的复杂情景 ,并比较分析它和民主在近代中国命运的不同 ,从而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什么样的民族主义是较为合理的 ,也许民族主义和民主的结合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的一生历经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社会思潮,而这些社会思潮可以囊括在进化论、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下加以讨论.民族主义构成了蔡元培的思想底色,它又与进化论、民权主义、中和主义、世界主义相连.蔡元培在义务重于权利的格局下讨论民权(自由权),以一种中和主义的方式建构自由,在高扬个性主义的同时又处处不忘群体的自由,凸现了与民族主义的联系,使得其自由主义思想处于某种紧张之中.同时,蔡元培对共产主义的平等内涵十分倾心,但是,共产主义可能颠覆民族主义的倾向触犯了蔡元培民族主义的神经,从一个重要的角度促成了他1927年列名"清党"名单.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由“超级大国”到最终分崩离析的演变过程中,民族问题是主要诱因之一。自民族纷争始,以国家分裂终,民族因素在苏联演变与解体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苏联民族问题的失策,导致了少数民族民族主义的滋生、蔓延,在此,我们把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细分为三个层面:文化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通过对这三个民族主义的分析,来透视苏联民族问题的隐患,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特别是浙江树人大学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