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江汉论坛》创刊四十周年。我的哲学生涯几乎是和《江汉论坛》同步的,和《江汉论坛》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1958年我从学工转到习文,读到创刊的《理论战线》。196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到武汉,毕业论文就是在《江汉学报》上发表的。这是我的处女作。自此以后,我先后在上面发表过七篇文稿。《江汉论坛》成为我发表作品最多的刊物。也就是说,我得益于它是最多的。因此,我总是怀着感激之情面对《江汉论坛》,它是我的又一个读研究生的学校,编辑同志是我不倦的老师。记得1962年在武昌饭店开社联大会,把稿件交给编辑时…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今天,是《江汉论坛》创刊四十周年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畅谈四十年艰苦创业的体会,共同祝福《江汉论坛》的美好明天。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并代表省委宣传部向《江汉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热心支持《江汉论坛》和为刊物做出贡献的各位作者、历任编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四十年前,《江汉论坛》的前身《理论战线》正式创刊。作为建国后国内最早创办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之一,四十年来,《江汉论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推出了一大批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经过四十年的发…  相似文献   

3.
回忆与期望     
《江汉论坛》创刊40年来两次休刊,两次复刊,先后有过三个刊名,间断的时间达13年之久,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但它毕竟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越办越好,成为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我在《理论战线》、《江汉学报》和《江汉论坛》三个时期都是本刊的读者和作者,还是某些具体工作的参加者。回顾往事,历历如昨。现在只说感受较多的两点:第一点:本刊为促进我省社会科学的繁荣确实起了重要作用,而这又与它有正确的办刊思想,能够把握住学术理论刊物的性质和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回忆一下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就不…  相似文献   

4.
许是南天第一刊①,峥嵘岁月暖还寒。东风有意催春汛,猛雨无端卷倒澜。文运已随时运转,百花早向万花繁。江之永矣汉之广,终古长征莫卸鞍。注释:##E@28||①建国后江南各省市中办起的第一家理论刊物,初名《理论战线》,继改为《江汉学报》。||②1979年复刊时,曾拟改名“新长征”,经仔细琢磨,还是保留“江汉”二字,改“学报”为“论坛”,而“新长征”之意,仍寓于“江汉”之中。||为《江汉论坛》创刊四十周年感赋@彭展①建国后江南各省市中办起的第一家理论刊物,初名《理论战线》,继改为《江汉学报》。 ②1979年复刊时,曾拟改名…  相似文献   

5.
动笔之前,思忖良久,最后还是写下了这个题目。尽管这个题目实在太平常太老调,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在这个题目下才能写出一些想要说的话。《江汉论坛》创刊40周年,而我与《江汉论坛》之间的交谊则始于16年前。16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并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可以回忆的事情当然不会少。我想,对任何一位学者来说,第一篇独立发表的论文总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而我的第一篇独立写作的论文:《哥伦布远航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就刊发在《江汉论坛》1983年第4期上。这篇文章发表以后,1984年忡国历史学年鉴》中由傅衣凌、林仁川先生撰写的“…  相似文献   

6.
从踏进史学研究的领地以来,我对《江汉论坛》就抱有深深的好感,这种好感根由《江汉论坛》历史专栏的特色。其主要特色之一,是对史学理论的重视及对当代社会的贴近。刊载了为数不少的佳作,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好评和重视。基于这种感观,曾将拙作《论心理分析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优中国经济政策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世界史观与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文投稿,均蒙刊发。无疑,《江汉论坛》对史学理论的重视及对当代社会的贴近,源于编者对史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令人生敬。最近,陈启能先生撰文指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  相似文献   

7.
《江汉论坛》创刊40周年,可喜可贺。多年来,《江汉论坛》都是以倡导、突出史学理论的研究而独步史坛,并由此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记得当初最早与罗福惠先生联名在《江汉论坛》上发表文章,即是涉及到史学理论问题的“历史研究辩证法三题”。修忽13年时间过去了,今天执笔庆贺《江汉论坛》步入不惑之年,还是想谈谈与史学理论密切相关的命题──历史的空间。历史由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构成。过去,传统史学所注重的,乃是历史的“时间”:春去冬来,花落花开,岁月流逝,王朝更迭,所谓:“逝者如斯夫!”这与传统农业社会周而复始,迟缓的…  相似文献   

8.
《江汉论坛》杂志社多年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办刊质量,为发展和繁荣党的学术理论事业、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贡献。极大地激发和增强了杂志社同仁献身期刊编辑工作的事业心和职业荣誉感,出现了全社上下团结一心、争创一流的可喜局面,杂志社的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台阶。大家都感到,最近几年在《江汉论坛》创刊41年来的发展历史中是最好的时期之一。《江汉论坛》的工作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不久前,《江汉论坛》杂志社被共青团湖北省…  相似文献   

9.
经第三届“湖北出版佳作奖”评委会评定,《江汉论坛》再次荣获“湖北出版佳作奖”。“湖北出版佳作奖”是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湖北省最高出版奖,这是《江汉论坛》第二次获此殊荣,此前曾于1999年荣获第二届“湖北出版佳作奖”。近年来,《江汉论坛》办刊质量不断提高,获得学术界、期刊界和主管部门的广泛好评。期刊所发文章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均稳定地居于前列。据2002年3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江汉论坛》在“综合排名”中居第11位。…  相似文献   

10.
拙作《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我见》(《江汉论坛》1997年第9期)在论述应如何对待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时,附带对徐崇温先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体系提出了批评,徐先生对此提出驳议(见《江汉论坛》1999年第1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辨析》一文),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认真研究和争论这些问题,有利于深入开展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故特撰文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关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与研究对象徐崇温先生之所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先入…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江汉论坛》创刊50周年。在这里,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向《江汉论坛》创刊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为《江汉论坛》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  相似文献   

12.
5月8日上午,武昌新闻大酒店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庆祝《江汉论坛》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在这里召开。百余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省委常委、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重农,全国政协常委、武汉市副市长辜胜阻到会祝贺。王重农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刊物谈了五点意见。王重农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向《江汉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热心支持《江汉论坛》和为刊物做出贡献的各位作者、历任编辑以及社会各界人土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充分肯定了《江汉论坛》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繁荣党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论争已有几十年了。争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理解《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的一句话:“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第8页)1982年第7期《江汉论坛》刊载了许精德同志的文章《对<资本论>中一句译文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对这句话又提出新的见解,认为这句话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应译为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全国核心期刊之一、湖北省优秀期刊《江汉论坛》创刊四十周年纪念,我看到《论坛》的“简介”,认为序言中肯定该刊“为繁荣社会主义的学术理论事业,培养和壮大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段话,讲得十分中肯;尤其感到亲切的是其中述及《论坛》“在文学领域,在全国较早地组织了对《水浒》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湖北乃至全国对《水浒传》和施耐庵的研究”话语,引起了我的回忆:我认为在我国古典文学领域:有一部对人民精神生活、社会风尚影响极其深远,内容甚为复杂而在讨论中分歧意见又最多的名著,那就是五百年来家…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江汉论坛》杂志创刊50周年。抚今追昔,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借此机会,我将《江汉论坛》的办刊历程和办刊体会,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相似文献   

16.
《江汉论坛》的前身,是《理论战线》和后来的《江汉学报》.《理论战线》创刊于1958年1月,至今年1月已是30个春秋,达到"而立"之年了.从《理论战线》起,我一直就是刊物编辑部的牵头人,直到1985年1月退出工作岗位为止.可是,当编辑部同志约我为30周年写点文字时,我却感到困惑,不知从何谈起.想了想,只好做一点历史的回顾,同时说一些相应的意见,聊以塞责.  相似文献   

17.
黄国钧(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江汉论坛》创刊50年来,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创新为立刊之本,为我省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说湖北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全国还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的话,那么,《江汉论坛》  相似文献   

18.
由湖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刘宗发研究员主持的《振兴国企的“武汉之路”─—关于武汉市国有企业实施资本营运的调查》课题所形成的最终成果,系统分析了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特大城市─—武汉市通过资本经营和资产重组,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是一篇富有新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凋研力作。该文发表于《江汉论坛》1997年第9期,中共中央办公厅《综合与摘报》转发,《新华文摘》转载,湖北省委力、公厅相继转发,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和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了重要影响。仔细研读此文,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创新特色值得重视:第一,从战略…  相似文献   

19.
时光老人的脚步是那样无可阻挡,摹然回首,当初我进入《江汉论坛》编辑部工作,距今已有18个年头了。从1980年我30岁到《江汉论坛》担任历史编辑,到1985年35岁考入华中师范学院历史文献所攻读博士学位,离开编辑部,有5年的光阴专职从事编辑工作。这5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编辑部是我成长的摇篮。楚文化研究,我从这里起步,攻读博士学位,我从这里启航。往事历历,令人感慨万千。1980年初,正值国家在粉碎“四人帮”后,社会科学和文化事业百废待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向社会公开招考科研人员,我跃跃欲试,想成为专职科研人员。为…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了王桂娥同志《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心理范畴》一文(《江汉论坛》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王文),颇受启发。也激起了我对这一基础理论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兴趣。现就王文论及的一些主要问题,谈点不同的认识,和王桂娥同志商榷,并求教于哲学界同仁。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社会心理作专门的论述吗? 王文提出:“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对社会心理作过专门的论述,甚至没有直接使用过‘社会心理’一词。……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提出社会心理范畴,……引进历史唯物主义”。这样说来,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压根儿没有论述“社会心理”,我认为,这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