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构建了一个国际货币竞争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货币价值波动率的方差与经济规模成反比,而国际货币的份额与经济规模成正比.在上述理论探讨基础上,提出发行电子金币,恢复黄金的货币职能,使之成为独立的、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从而构建一个以电子金币为中心货币,各主权信用货币为外围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并分析新方案对于中国的利弊以及中国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特点及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简史的解析表明了三点含义:一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从金本位至今,美国把握住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使国际货币体系朝着美元信用货币体系演变,并极力维持这一体系。二是最重要的国家一旦卷入战争,或中心国家长期实施以自我为中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国际货币体系才会发生大变革。外围国家的金融危机不会对美元国际货币体系的持续性产生影响,而中心国家的金融危机只会对美元货币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不会影响美元货币体系的持续性。三是外围国家如何参与国际货币体系将决定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渐进演变的具体路径。金本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没有可见的、能够引起国际货币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因素的前提下,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只会在微调的基础上延续。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现行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体系内国际储备货币为单一化的主权是形成这一缺陷的根源,这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缺乏稳定性,发展失衡,而且带来市场调节滞后、货币霸权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和构建多元货币体系来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来促进此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就民族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而言,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有三派观点:一派坚持传统的国际体系观,认为民族国家应该而且正占据着主体地位,例如(新)现实主义;第二派以全球化理论为代表,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扩张,后现代的国际体系由于民族国家与市场经济的二元对立而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特性终将消亡;第三派观点以“两枝世界政治论”和“新中世纪主义”为代表,认为民族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在当前的后国际体系中对立统一、相互竞争而又长期并存。由于民族国家与主权的同体性特征,其角色定位问题与是否遵循“主权至上”原则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明确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货币史学精心研究的基础上,确认公元1024年宋代发行的交子是中国最初的纸币,并指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同时还认为宋代已开始具有封建主义个性的市场经济,并且论述了随着宋代市场经济的形成、纸币的产生、也就出现了我国最初管理纸币的理论,并总结了这一理论对当今稳定人民币币值的现实意义与重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货币的本质规定来看,当今的以美元为中心的、由纸币组成的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不科学的货币体系,存在着本质的弊端,即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不与黄金挂钩,美国可以无限期地无偿占有与各国美元外汇储备等值的别国财富供自己使用。欧元的诞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是对现有不合理的世界货币体系的挑战。区域货币是通向未来新的单一世界货币的中间桥梁,我们应正视现实,制定对策,关注世界货币一体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货币史学精心研究的基础上,确认公元1024年宋代发行的交子是中国最初的纸币,并指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同时还认为宋代已开始具有封建主义个性的市场经济,并且论述了随着宋代市场经济的形成、纸币的产生、也就出现了我国最初管理纸币的理论,并总结了这一理论对当今稳定人民币币值的现实意义与重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世界经济体系迈入了纸币本位制时代。货币形式从贵金属货币向纸币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纸币本位制下,纸币不再是黄金价值的符号,而成为直接的商品价值符号。在商品价值和纸币价值这个等式中,纸币表现为一个更加能动的环节,这意味着它可以为国家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巨大的自主权和能动性,但这种自主权和能动性被世界货币大国和金融大国滥用。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特权上,即美国可以把任意数量的纸币塞入世界流通领域。在这种美元霸权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商品贸易、外资利用、汇率稳定等诸多方面受到美元的制约,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美元循环周转机制与金融危机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领域频繁发生货币危机,当前更是出现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探讨地区性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必然要审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循环周转机制导致了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这一机制包括在世界范围的美元发行、美元流通和金融自由化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美元发行使美元具有“美元本位制”功能和“世界基础货币”地位;美元流通的结果产生了“美元殖民地”和“劣势货币”;金融自由化是维持美元循环周转机制运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范围实行了纸币流通制度。在此以前中国即有取消金属货币的主张和理论。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必须对纸币代表什么作出理论上的分析。中国纸币理论的演变,至80年代,发生了纸币是否代表黄金的讨论。笔者为纸币是否代表黄金讨论的参加者之一。笔者认为,纸币代表在流通中形成的、客观上存在的、没有货币商品实体的抽象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动因及如何引发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进行了剖析,认为过于宽松的房贷政策种下了危机的种子,资产化将房地产市场风险传递到整个金融系统,利率的上升和房价的下跌最终导致这场危机爆发。而金融监管相对于金融创新的严重滞后、金融市场投机者的贪婪与社会责任的缺失、消费过度但储蓄不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这场金融危机深层次原因,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是这场危机迅速传染扩散的体制基础。为应对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应高度重视并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注重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完善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呼吁并积极推进建立世界性机构协调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马克思主义双重危机理论,是全面认识、科学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重要理论和思想方法。文章阐述和运用双重危机理论,认为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危机,生态危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金融危机可能加剧生态危机也可能缓解生态危机,同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应对两大危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发端于次贷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目前已经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世界经济正在陷入衰退期。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危为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及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问题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稳定问题再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笔者在梳理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反映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外部冲击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项基础指标对其长期均值的偏离,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赋予不同基础指标的权重,进而合成综合的金融稳定指数(FSI),用以衡量金融稳定状况。通过测度与检验,该指数既可以大致反映当前中国的金融运行状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对韩国经济的巨大影响,运用相关金融理论分析了韩国爆发这两次金融危机的深刻的金融体制和企业经营方面的原因,同时重点阐述了韩国采取的恢复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解释了其成功有效的原因;最后,通过查阅国内相关资料和数据,得出我国在金融体制和企业经营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为消除我国爆发金融危机的隐患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韩国应对这些问题的成功经验的引导下,提出了应对以上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意识,加强财务危机的预警,防患于未然,因此建立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文章尝试在传统的基于功效系数法下构建的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加入了关键性的非财务指标,试图通过定量与定性指标的结合,以期增加模型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有识之士对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思,从伦理的视角予以关注更是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再现。文章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客观审视,从国内外和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不同认识来阐明真正的危机不在金融而在人心,伦理危机才是根源所在。进而指出国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国际公正的确立是避免经济重蹈覆辙和推进社会伦理合宜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特点,并且用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实质,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预警研究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当前金融危机预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认为正是这些误区导致当前金融危机预警效果的低效,提出新一代的预警模型必须引入非线性研究范式和非经济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成金融风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国人超前透支消费模式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消费模式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引起我们的反思,以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为出发点,研究怎样的消费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从而趋利避害,对如何应付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