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红楼“四春”的命运,是贯穿《红楼梦》的悲剧基调之一。通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出身与取名、性格、才能、归宿等四个层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进程中,贵族青年女子的种种遭遇及悲惨命运。她们的性格及命运归宿,似乎分别暗合了中国儒、释、道三大学派的思想理念。这是否是营雪芹的精心设计,不得而知,但她们共同的悲凉命运,应当隐含了作者对封建末世的彻底失望。  相似文献   

2.
古华是新时期文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小说家。他在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美好善良却命运悲惨;一类是有文化有见识且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类是改革型女性。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最常用的是白描手法,其次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第三是通过必要的艺术氛围描写,达到渲染、烘托人物的命运和思想感情的目的。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古华对新时期文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贵族之家的少女与少妇──屠格涅夫作品人物谈刘绿宇一、“……女性之爱的歌唱家”如果不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俄国的屠格涅夫肯定能和中国的曹雪芹成为知音。从“屠格涅夫家族”中走出的一系列冰清玉洁的少女,不能不使人联想起贾宝玉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婚姻,性格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指出妇女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不把婚姻当作自己的唯一归宿是妇女解放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是跨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是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分析悲剧的前因后果,领悟深蕴其中的意义和哲理是哈代小说的社会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苔丝的性格特征的分析,发掘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6.
在杨绛先生的小说里,活跃着一个个性格鲜明、敢爱敢恨却无意间插足于他人婚姻或情侣之间的女子。在情感与道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她们对爱情的追求闪耀着女性觉醒的火花,却也透露出情感纠葛给她们命运带来的悲剧色彩。在这些女性第三者身上,寄寓了杨绛先生对女性情感命运的思考。通过对杨绛小说文本的解读,分析其中的女性第三者形象,结合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到杨绛先生对于“女性”与个性、情感与道德以及女性命运和出路的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生理身份和社会身份不同的“兼性人”。《捕蜂器》的主人公弗兰克成了一个被排斥的“他者”.他只有通过残害动物和谋杀来释放被“阉割”的痛苦。小说家班克斯对人性及社会黑暗洞察入微,小说通过对弗兰克性格变异以及人生悲剧的描写,揭示了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父权制度下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反映了西方现代人的身份困惑和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8.
检索出土辽代石刻文字发现,辽人墓志铭作者在书写志主“性格”及与其相关的“姿容”“行为”及“命运”等内容时,大多从“模式化”和“写真”双重视角切入,交替映现“性格”关联“姿容”,“性格”支配“行为”,“性格”影响“命运”等文本景观。但其中也有些书写内容属于溢出常态之外者,需要稍作辨析或说明。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极富个性特征的贫寒美丽的乡村姑娘苔丝的形象。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其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大体有三:社会家庭的客观因素,苔丝自身的悲剧性格以及哈代命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天地》2007,(3)
在旨于倡导女性解放的“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想起曾经抚育我的三位母亲,她们都是旧社会的普通女性,虽然她们遭遇很悲惨,但是她们影响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忍辱负重的生母练就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俄国近代文史上出现的蘩漪、安娜这两个女性形象,在成长史、爱情遭际、命运轨迹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但由于作者自身修养与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人物不同的家庭、社会、历史背景,使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性格、爱情观、价值观的差异,她们的命运给人们,特别是女性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姆后现代主义小说《白雪公主》嫁接于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但二者创作风格迥异。对作者而言,互文性是其“叛逆性创作”的重要手段;对读者而言,互文性带来了“痛并快乐”的“极乐”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解读后文本的白雪公主角色塑造的矛盾性和悲惨命运,揭示作者的创作深受前文本的传统和作者所处社会背景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鸡蛋》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父亲"两次奋斗却都惨遭失败的悲惨命运。从小人物角度入手,探讨了"父亲"的小人物典型性,从"父亲"小人物性格、西西弗斯神话与存在主义对小人物命运的影射,剖析了"父亲"这一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希望可以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篇优秀的短片小说。  相似文献   

14.
安娜·卡列尼娜和蘩漪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形象,然而,相似的性格和相同的命运将她俩置身于世界文学的同一系列。她们的悲剧命运来自社会、家庭、个人性格的弱点和外力的催生。文章将从上流社会的迫害和自身性格弱点的合力,处理各种情感问题时激化的矛盾以及“雷雨”式的性格等角度入手探析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以“荆棘鸟”为她的长篇小说命名,这其中蕴含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理解:“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荆棘鸟”作为一个文学意象在整部小说的开篇、高潮、结尾三个位置的出现,将这个隐喻贯穿始终,揭示了这部富有魅力的长篇小说的主题:爱和命运。克利里家族三代人中的三个女性,就像那用一生苦苦追求的荆棘鸟一样,用毕生苦苦追求心中的爱情,尽管爱得那样艰难、那样痛苦,但仍爱得忘情、忘我,无怨无悔,终生不渝。  相似文献   

16.
在在 《北京纪事》2014,(5):67-70
寒冬,北京繁华地段街角的一家咖啡厅。我还未落座,余世存便问我生辰。他看出我的疑惑,说:“知道这个,我就知道你大体的性格和命运了。”我问:“你觉得那是一种客观,而非文化?”他说:“是一种客观,只是人的寿命太短,显现得不是那么明显罢了。”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具有形象、鲜明、独特的典型性,同时蕴含深刻而独到的社会思想意义。鲁迅在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和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对她们身上存在的“劣根的国民性”予以无情地揭露和批判,指出社会制度的变更、经济上的独立,才是中国妇女解放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贤媛》中的女性形象,或为具高风亮节、品格也敦厚纯粹之“贤”女子,或为有远见卓识、气象亦超凡拔俗之“伟”女子,或为理性、果敢并聪明伶俐之“奇”女子,或为刚强、正直且傲岸不屈之“烈”女子。这些女性用她们庄严的生命意志与澎湃的诗情强烈地宣示出这样的真理:虽然封建社会给予女性以极不公正的对待,使之遭遇了悲惨、酷烈的命运,蒙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她们依然顽强地生活和奋斗着,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显示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表现在:透视女性周而复始的悲剧命运,表现女性挥之不去的孤独,双向展开女性的性格弱点和对母爱的赞美。其对女性命运探索的的贡献表现在:揭示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探讨女性的心理冲突达到新的深度,对女性的孤独和对母爱的赞美达到形而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人物形象的类模式特征显示了该类形象性格的全部要点,也是我们研究该类形象的切入点。丁玲小说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类模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物性格内在组合方式和人物结局上。从性格内在组合方式上看:性格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是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从性格全貌上看,呈现为一个处于冲突状态的矛盾体。人物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它只是人物在某一阶段奋斗成果的显现,而不是人物一生命运的裁夺。这结局又是充满辩证意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