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词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习得中的难题之一。我们认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探讨汉语与学生母语中与介词、格有关的空间及其隐喻范畴表达,可以为学生介词习得中出现的某些偏误提供解释,透视出学生的中介语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2.
量词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习得中出现偏误较多的词类,而其中名量词又以其复杂多样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通过对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相关认知原则出发,可看出少数民族学生虽对名词“有界-无界”的特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多义量词隐喻而来的抽象意义认知程度浅显,未把握住汉语对认知事物时的取舍、凸显等原则,因而在选用近义量词时偏误较多。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学生介词误代偏误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介语理论为依据,探究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少数民族学生的介词误代偏误的各种表现形式,深入、细致地考察了学生发生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意象图式理论为框架,借助空间隐喻,研究中国学生对英语介词for的习得情况。通过对介词选择填空、 英译汉、 汉译英及回顾性访谈等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学生对介词for各种引申意义习得情况不佳,未能完全掌握该介词的各个含义,不能准确灵活运用; 2)该介词与介词of极易产生混淆使用; 3)中国学生在目的语使用中易产生汉语迁移现象。介词for的认知研究对该介词的教与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存在多种语言与文字的使用,在新疆推行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汉语作为少数民族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的工具,为培养少数民族双语型人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就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对策,为搞好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充分发挥汉语言的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汉语听说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学生在汉语听说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目的在于能够迅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高职教育是新疆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新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差异特征为视角,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状,并针对普适化的培养模式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统一的教学方式与不同的认知风格的矛盾、单一的评价方式和多元化发展的矛盾,提出了新疆少数民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习环境、学习动机、文化因素、母语和目的语干扰以及考试指挥棒等是目前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虽然对各级各类学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但总的方向和性质是相同的。文章认为汉语教师认知这些因素,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并从整体上准确认识和把握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名量词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来看,学习者对于名量词中搭配名词所凸显的特征把握较差.因此本文从认知角度,从人类语言思维的共性上,解释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名量词中搭配名词凸显特征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汉语介词"从"和英语介词"from"在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两个层面的对比分析,结合汉语语法,从认知的角度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介词"从"的习得偏误在语义功能、介词短语结构和句法成分三方面进行偏误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学习汉语不仅是要学习汉语的语言、词汇、语法等等。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领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因素是教授汉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汉语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拟以双语教育的目的为基础,来论述在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培养双语、双文化人为目的的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液压传动课程不仅在工科类专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还与工程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机械专业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专业基础薄弱,学习这门课有一定困难。文中针对液压传动课程的特点,并根据新疆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少数民族的课程教学方法,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个范畴内探讨语汇教学的重要性和在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重点问题。文中的例证和统计材料主要以新疆少数民族班的汉语教学实践为主。  相似文献   

14.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现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地高校多年来为培养新疆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做出重大贡献,但客观地看,在这些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无论从思想政治标准还是学业水平,都存在明显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固有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培养高校教育管理的不够到位所致。文章提出,内地高校应当以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为主线,切实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大预科阶段的素质教育,真正提高学生跨文化认知能力;应努力探索从根本上提高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途径,停止"求率降标"和"一味照顾"。以此实现教育管理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开放式问答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与原因。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明确的、现实的、并且是复杂多元的,学习汉语的主要原因则是借助汉语与人交往及为将来就业考虑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句法分布研究通常从语义、句法的角度考察,可是由于汉语介词来源本身的复杂性,加之汉语句法关系缺少形态,因此常常很难得到统一的解释。从语篇及物性的角度,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合理解释。通过溯因推理发现:汉语介词结构在参与者、施事性、意志性、动作性、瞬时性、体、肯定性、现实性、宾语受影响性、宾语个体性等及物性特征上都表现一致。介词结构的漂移受语篇及物性制约,即句子处于低及物性的时候,介词结构通常编码为动前位置;当句子处于高及物性时,介词结构通常编码为动后位置。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生为调查对象,探究二语学习投入与文化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对被试的汉语学习投入水平及其在汉文化环境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不同性别、年级和民族的被试群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投入呈中强度水平,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主导文化适应策略是融合策略,且融合策略和分离策略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融合策略和分离策略对二语学习投入分别有显著正、负向预测,同化策略与之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便为新疆高校预科汉语阅读教学及学生进行课外汉语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文章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习得汉语的实际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对“有点儿”和“一点儿”的异同(重点在异)作了进一步探讨,并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介词是中国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传统语法和认知语法都对介词给出各自解释。主张运用认 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对介词From作出解释,通过运用意象图式对介词From的分析,深入了解其基本意义及延伸意义,并以 期揭示介词研究的新途径,为积极促进介词的有效学习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