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张锦智 《社科纵横》2010,25(11):164-166
传统社会塑造的以"顺从""听话"为特征的大学生道德人格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也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这就需要重视大学生主体的作用,但是如果只强调单独主体性,可能又会走向一些人极度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及不惜利用任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利的恶果。所以,我们需要寻觅一种新的观念和方式来进行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那就是主体间性。这种视角既是对传统主体性视角中合理因素的发扬,又是对传统视角中容易出现弊端的规避,同时也更有利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论《周易》人格理论的特色及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易》作为穷理尽性之书 ,包含着宝贵的人格义理。它在“天人合一”的宇宙框架中完成人的人格定位。《周易》认为 :宇宙的最高品性是生成万物 ,因而 ,人格就是主体对宇宙大道及品性的自觉体察和效法 ,而道德是人格保持的社会条件。这是《周易》人格理论的独到价值和特色。长期以来 ,对人格问题的研究存在误区 ,在理论上背弃主体对天人关系的能动把握和实践 ,从政治和道德的视角诠释人格 ,不能实现对人格的合理定位 ,由此导致出实践中人格塑造的偏颇。《周易》从天人关系入手 ,早已完成对人格的辩证定位。《周易》的人格理论对摆脱当代人格困惑 ,重铸天人关系和人的内心世界 ,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文从人与社会互动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现代化问题。文章对中国人的人格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人格现代化的因素和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文章认为,就我国当前的实际而言,迫切需要社会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引导,以培养和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格先导性特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推进,妇女需要具备现代化的良好素质。妇女的现代化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止包括妇女的智力水平和文化水平等表层素质,而且涵盖思想观念更新、建康人格塑造等深层素质。 妇女素质的高低对其自身及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 一、素质发展的优与劣 在有着商品经济传统的广东,广大妇女对发展 市场经济,有较深的理解力却接受能力。大批锐意进 取的女改革者,在竞争激烈的经济主战场中奋力拼 搏.她们自强自立,敢为人先,展现出“半过天”的飒 爽英姿。广东妇女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其 适应程度、能力支挥、素质变化等,都与内地妇女有 一定的差异,形成独特的素转优势。  相似文献   

5.
人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内在要求,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理论前提.人的塑造与人格转型,对人的理解,人的素质,人的能力评价,人性,人的能力与个性,人的发展与代价,人的存在方式、需要、利益与价值,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核心文化理念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人学以提供理论基础和前瞻性的指导.所以,人学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勤 《浙江学刊》2003,(1):210-214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的哲学 ,其基本职能就在于以科学的内容与方式去丰富、完善和促进人的发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不仅给我们审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而且也为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提供重要帮助。文章从提高适应能力 ,促进社会化过程 ;满足精神需求 ,建构精神家园 ;促进全面发展 ,塑造现代人格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成  姜军 《社科纵横》2009,24(10):151-152,169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考察,不同时代的人格状况是不同的。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势必会有很大改变。本文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探讨了当今社会对大学生人格形成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原则、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是由文化塑造的,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所处文化情境塑造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结果。把人格界定为文化的产物,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跟动物的区别之处在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人类创造了文化,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文化又塑造了他。人是文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也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立冬 《社科纵横》2006,21(12):137
本文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战略角度来研究有效能心理咨询员的人格特质,主要从未来职业定向、社会需求、师资培养、职业资格培训四个视角来探讨心理咨询员的人格特质,为确定有效能心理咨询员的人格素质特征和职业教育的实施原则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申鹏宇 《学术交流》2012,(5):130-133
孔子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我们今天重新检视孔子的思想发现,孔子面对时代课题———周文疲敝提出的解决之道所树立的宏规,一直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影响了两千多年中国人心灵的塑造。孔子在解决时代问题上继往开来,承认周文的礼乐价值,同时又对其改造,疏通文化生命,指点内在的人心。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开始自觉,文化价值载体从群体转向个人,关注重心从"天"向"人"转化。在德性人格的成就上,孔子确立的一个人的人格应具有内在人格世界的深度、天人相通的高度、成己成物的广度三种维度,明确了人格塑造的方向。孔子在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上且破且立,既破除了人生在世的生理、地域等的限制,又贞定了人生应以成圣为方向,同时标示了儒家之道在世俗的人伦日常中展开。  相似文献   

11.
“安土”观念对农民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在农民占绝对多数人口的现实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农业人口质的现代化问题始终具有最根本性的意义。本文认为,中国农民特有的那一份深沉的“安土”心理,即对乡土的过分依恋心理对农业人对质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障碍。这个障碍主要表现为,其一,在“安土”心理中极易在人格塑造中形成一种保守性性格,缺乏开拓创新的进取心;其二,在“安土”心理中也易在人格中形成一种自大的封闭性格,这种封闭性技主要表现为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作者认为,改变这种“安土”心理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在国家进行国民教育中进行一种“发展”观教育。为此,必须反对目前知识界一些人对农耕文化中因“安土”而衍生的稳定、平和品性的天真赞美.这种赞美之所以是天真的,是因为它缺乏现实基础,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中国农民在人格品性中摈弃“安土”心态,而培来一神永远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以多重素质为丰富内涵的人,是同社会经济发生密切联系的整体。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握人的整体素质状况,把握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研究现实的人的关键。人们探讨社会发展问题必然要把人的发展问题作为分析和考察那个时期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指标。这种研究必然会引出经济的发展因素和人的发展因素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结论。显然,讨论人的全面发展与讨论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重要。在当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时候,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凸现出来,构成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正是理论界必须加强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 90年代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生产力的现代化带有极其明显的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生产力的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现代化借助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有力地推进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从而赋予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崭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晔  王丽丽 《学术交流》2003,(7):153-155
托尼·莫里森在使她成名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白人文化浸染 ,而发生心灵扭曲 ,因此渴求上帝赐给她一双蓝眼睛的黑人小女孩。小说从白人、黑人与小女孩的父母及小女孩自身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视角 ,揭示小女孩遭受歧视、被人忽视而成为不具有同等人格的人之境遇的文化根源 ,阐示了她成为这些人眼中“盲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特征及其社会化塑造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是塑造人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被人们普遍推崇和肯定 ,并由国家所倡导和推广的人格模式。这种人格模式应具有良好的要素特征、结构特征、功能特征与标志特征。要塑造当代中国的理想人格必须坚持文化整合、系统合理、现实超越、整体优化、创新开放的基本设计原则 ,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塑造机制、市场塑造机制、政治塑造机制和文化塑造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核心能力素质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广峰 《社科纵横》2011,26(3):45-47
社会多元化和信息的异化现实对高校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加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促使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核心能力素质必须在人格素质、德育素质、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积极塑造高尚人格修养等途径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是人创造的,城市文化也塑造人.人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和主体.城市文化是市民素质提高的综合反映.因此,要通过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培育人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素质和与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在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而进行的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必须通过现代化的人来实现,因为经济建设现代化是伴随着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内在则表现为人才素质的竞争。谁在人的素质上占优势,谁就获取了国…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能力素质,决定其在求职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能力素质是指个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解决具体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才干和艺术.能力素质由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素质、人际协调素质和精神心理素质等构成.能力素质既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而引导了对人才需求的深刻变化,形成了对实践型、专家型、创新型、和谐型和复合型人才类型的需求.每个人都要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大环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素质,适应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一是要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二是要善待自己.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宪政现代化的研究有多种视角、多种维度。从价值层面来考察,宪政现代化的研究范式主要可以界分为内蕴辩证矛盾的自治性与开放性、自发性与建构性、历史性与时代性三种类型。通过对这三种范式的系统阐释,可以给我们对宪政现代化的全面审视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从人的生存条件与发展环境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培养与塑造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践亦发端于此。以其价值为关节点,透视转型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失落表现在现象与本质双重层面;“以人为本”价值回归开辟了理念与实践两条通途;“以人为本”价值重塑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两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