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以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移动商务市场数据为依据,探讨了灰色关联法在移动商务市场潜力分析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时移动商务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寻找影响移动商务的主要因素,并从定量角度给出了移动商务及影响因子的关联序,以期对如何发展我国企业移动商务市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移动商务活动中的主要应用平台,是影响移动商务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智能手机的系统结构出发,依次研究了智能手机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施、屏幕、电池、网络接入、多媒体支持等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最新技术,分析了智能手机各相关技术对移动商务发展的具体影响,为更好地设计智能手机、促进移动商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B-C移动商务价值主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技术应用已经和正在改变人们现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移动商务应用由于其独有的特征和价值主张为人们创造了新的价值。已有的理论研究了移动商务价值创造规律与初步研究途径,但对于移动商务的价值主张的维度及内涵并没有具体的分析,更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B-C移动商务应用案例和使用者为样本,通过描述性案例研究归纳出移动商务价值主张的四个维度的主要内涵,并据此对移动商务价值主张各维度及其测度进行量表开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出发,就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提出我国开展移动商务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TAM的移动证券消费者信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研究比较多,但是移动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交易型服务的信任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移动证券业务为研究对象,构建移动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模型,分析感知的易用性、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安全、信息质量、便利性和信任倾向对移动证券信任的影响以及移动证券的信任、感知的易用性和感知的有用性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2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PLS-Graph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安全、信任倾向和信息质量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移动证券的信任,感知的易用性和便利性对移动证券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信任是消费者对移动证券产生使用动机的关键要素。最后,对移动证券的服务提供商提出对策建议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竞争形势已使许多企业的市场研究由一般性的社会统计向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深层展开。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传统电子商务在移动领域里的一种扩展形式,打破了传统电子商务受时空限制的客观因素,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新型交易方式,并迅速运用到各种贸易领域。研究生活方式对于移动商务使用行为即消费行为的影响,对移动商务的发展非常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探讨对移动商务消费者的市场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7.
移动商务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移动商务应用风生水起。作为开创3G移动商务新应用的移动商街将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宠。该文主要介绍了移动商街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了移动商街的特点和优势,最后深入剖析了移动商街的三重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3个运营商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商务的实现模式,并以移动商务的服务与价值链为基础,研究了移动商务活动的实现过程、涉及到的移动商务技术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支持的移动商务服务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于常瑶 《科学咨询》2008,(1):32-32,36
本文从移动商务的驱动因素出发,通过分析移动商务价值链制度和功能的变化,总结出移动商务企业战略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判断.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移动商务价值链也产生了变化,新的参与者、新的服务、新的盈利模式、移动运营商的新角色等等都成为移动商务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3G技术下我国移动商务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G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移动商务的发展带来许多契机.本文对移动商务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3G技术的优势,对移动商务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移动商务采纳的信任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者信任是影响移动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移动商务的信任因素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信任、移动供应商信任和基于制度的信任被确定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制度信任在现阶段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乔爽  顾宏  王伟 《管理学报》2007,4(Z1):77-81
结合系统演化、技术创新理论,提出"主体-创新规律-组织方式"的移动商务复杂性思考框架.从移动信息在时间、空间方面的价值表现出发,围绕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约束规律,分析移动商务的必要参与主体和有效组织方式,从产业层面探讨移动商务复杂性机理.同时,应用本框架分析了移动商务产生及初期发展的现状,对中国目前移动商务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链整体性、需求全面性和规制完善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移动服务供应链的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家宝  鲁耀斌  张龙 《管理学报》2009,6(7):906-909
移动商务价值链上的企业众多,确定合理的利润分享机制有利于整个价值链的协调发展.为此,以移动增值服务为对象,对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个二级供应链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该模型所提出的策略能实现移动商务价值链的主干链上成员利润最大化及协调.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通信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使得移动互联成为人们新的商务形式,带给人们高效率的、多选择性的工作与生活形态。这促使企业涉足移动电子商务颔域,以吸引网民成为企业的消费者。因此,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在移动平台上,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信息、产品和服务,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授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移动商务在旅游业的应用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必然会得到大力发展和运用.本文从旅游移动商务服务模式及平台构建着手,阐述了基于移动商务的泰州地区旅游业营销策略,并对基于移动商务的旅游营销运营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移动供应链是一种新兴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具有供应链管理和移动商务双重优点,它能运用于企业信息化中并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本文将探讨移动供应链的应用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其应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即所谓的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隐私关注对移动商务用户采纳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涛  鲁耀斌 《管理学报》2010,7(7):1046-1051
借助于移动通信技术如LBS(移动定位服务),移动服务商获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将变得更为容易,引发了用户对隐私的严重关注,并将影响用户对移动商务的采纳行为,因此,有必要研究移动商务环境下用户隐私关注的构成以及对采纳行为的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隐私关注作为1个二阶因子由4个一阶维度构成,包括信息收集、不适当访问、信息错误、二次使用.隐私关注显著影响用户感知风险与信任,并通过二者间接影响采纳行为.鉴于此,移动服务商需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用户隐私忧虑,促进其采纳行为,从而确保移动商务实施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协作、竞争和冲突影响下移动商务联盟系统的演化规律。根据移动商务联盟的运营商主导性、协作竞争关系等组织间关系特征,基于罗特卡-沃尔特拉方程构建移动商务联盟系统动力模型,并求解出联盟系统的稳定点;结合稳定点条件将移动商务联盟成员关系类型划分为强运营商-弱服务提供商、弱运营商-强服务提供商、协作导向型和竞争导向型,并对各种类型联盟关系下企业收入与协作、竞争、冲突的系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商务联盟稳定的必要条件为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收入促进系数乘积小于其饱和系数乘积,在任一联盟关系中冲突影响系数的增加都同时导致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均衡收入的降低,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最理想的合作模式是协作导向的联盟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移动商务联盟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特性有重要理论价值,有助于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加深对联盟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移动商务消费者信任的发展是一个随时间演变的动态过程,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缺乏.以移动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拓展的效价理论、自我感知理论和信息系统期望确认理论,构建三阶段消费者信任动态演变模型,分析消费者使用前的决策行为的形成机制、使用行为的反馈作用机制和使用后的评价机制.通过实验方法收集163个有效的纵向样本数据,采用SPSS和PLS-Graph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信任对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使用行为对使用后的用户认知或心理因素有正向的反馈作用,用户的评价显著影响满意,满意促使用户信任水平的提高,新的信任水平进一步对用户未来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信任的变化构成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解释了信任动态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集中分析了中国移动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对创新移动商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