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俊豪通过对城市公用事业分类研究,发现整个城市公用事业存在许多竞争空间,而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他认为,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有巨大的潜在空间,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可实行分类民营化政策。戚聿东、范合君认为,十二五时期要把竞争化改造作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主攻方向,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同时需要把运营模式改革与竞争模式改革作为着力点。齐兰和郑少华认为,未来全球金融监管具有综合监管、无缝监管、系统性风险监管、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态势,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必须采取诸如调整金融监管模式、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实施系统性风险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胡亦琴认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农地流转及其相关制度、机制,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王俊豪通过对城市公用事业分类研究,发现整个城市公用事业存在许多竞争空间,而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他认为,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有巨大的潜在空间,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可实行分类民营化政策。戚聿东、范合君认为,十二五时期要把竞争化改造作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主攻方向,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同时需要把运营模式改革与竞争模式改革作为着力点。齐兰和郑少华认为,未来全球金融监管具有综合监管、无缝监管、系统性风险监管、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态势,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必须采取诸如调整金融监管模式、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实施系统性风险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胡亦琴认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农地流转及其相关制度、机制,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深化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分类民营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豪通过对城市公用事业分类研究,发现整个城市公用事业存在许多竞争空间,而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他认为,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有巨大的潜在空间,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可实行分类民营化政策。戚聿东、范合君认为,十二五时期要把竞争化改造作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主攻方向,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同时需要把运营模式改革与竞争模式改革作为着力点。齐兰和郑少华认为,未来全球金融监管具有综合监管、无缝监管、系统性风险监管、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态势,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必须采取诸如调整金融监管模式、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实施系统性风险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胡亦琴认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农地流转及其相关制度、机制,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68-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我国金融业尽管分业监管制度已经建立,但存在诸多问题,亟须完善和改革。当前金融监管的缺陷在于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框架不完善、分业监管模式的内在缺陷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足。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经验,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要尽快建立起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和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平衡创新与监管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用事业民营化对改进某些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的自利性与公用事业的公益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无法彻底消解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介入公用事业领域后,在生产和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增进社会公共福利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诸如竞争、价格、监管、腐败等问题,进而带来潜在的损害公共利益的社会风险。防范和消解这些风险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保障公用事业民营化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后,美国对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调整,监管重心从局部性风险向系统性风险转变,强化了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针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理论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国金融监管实践看,一国金融监管采取何种体制,直接影响其金融监管的效率,因此,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十分重要.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金融监管体制模式主要有机构型监管模式、功能型监管模式和目标型监管模式,这三种不同的监管模式各有优缺点.中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曹守晔  张钱 《江淮论坛》2012,(1):125-133
遭受次贷危机重创之后,美国加速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重点,制定颁布了《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本文在对该法案的内容及最新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建议:进一步理顺金融监管体制,实现最优型监管;加强金融机构治理,适当控制规模和业务范围;加强监管方法和规则调整,实现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平衡;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重视对跨国金融集团的监管;修改消法,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用事业经营效率低的原因是因袭了旧体制下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的模式,政企不分,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经营。公用事业可以市场化经营,但市场化不等于民营化。公用事业改革的实质是市场化。民营化的主张是对改革的误导,很可能把我国的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变成一场所有制改革,而忽视市场结构的变革。民营化期望通过促进个人利益最大化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逻辑并非十分可靠,如果缺乏健全的监管体制,民营经济控制公共事业很可能会牺牲社会整体利益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后 ,金融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 ,原有的金融监管制度已不适应过渡时期的新形式。文章通过对监管成本效益的分析 ,提出在WTO过渡期 ,应在明确金融监管目标的基础上 ,通过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改进监管方式 ,提高监管的市场化程度 ,扩大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来降低监管成本 ,提高监管效率 ,实现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历时两年制定出台了《美国金融稳定改革法案》,其内容大致分为8个方面: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创立金融研究办公室,扩大美联储新的权限,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与投资者顾问委员会和投资者保护办公室,重新调整银行监管机构,强化金融衍生品监管,建立破产机构接管和破产制度,对于金融机构高管薪酬进行管理。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给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建立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二是在金融监管中注重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三是采取"沃尔克"规则限制银行规模和业务;四是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设计地方债务风险的监管战略体系,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成为改革深水区面临的重要任务。从全球视野观察,中国传统风险监管模式发挥资源、疆域、制度等层面的禀赋优势,通过"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战略互换,取得风险管控有效经验,决定了新时代监管战略的实施重点和演进取向。在新时代发展理念指导下,监管战略组合可进一步循着"硬化预算约束→强化绩效导向→联动监测预警"的路径有序推进,逐步实现由"管"到"监"的模式转换,维系财政常态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混业监管的实践中有统一监管和"伞型"监管两种代表性的模式.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该立足于我国现实,不可能照抄照搬哪一种监管模式.大部制有利于整合监管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和降低监管成本,是改革比较彻底的混业监管模式,也是未来混业监管的发展趋势,可以作为改革的长期目标.但我国在当前还不适宜建立金融监管大部门.对我国而言,大部制可以作为改革的长期目标,当前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建立功能性监管的体制.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经营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主要经营模式的今天,为了克服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的监管缺位和多重监管等弊端,以及更好地降低系统性风险,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适应金融业综合发展的统合监管体制.短期方案(1-3年)维持现有的基本监管框架,新成立法定的牵头监管机构--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统一协调监管职能.中长期方案(3-10年)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并入国家金融委员会,使之成为实质上的统合监管机构.同时设立金融服务和市场特别法庭,促使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认真依法监管,提高金融监管甚至整个金融业的法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金融监管的综合化又称金融监管的单一化 ,是当代金融监管改革与发展中的新趋势。金融监管综合化进程中存在两种途径选择 :一种是完全综合化模式 ,即建立一个新的综合监管机构 ;另一种是相对综合化模式 ,即通过监管权的再分配提高监管的综合化程度。金融监管综合化存在的问题是 :尚未获得成熟的理论模式 ;对人力资源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金融监管只能选择相对综合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现代银行业发展迅猛,日益国际化.由于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增强,国际社会也与时俱进,一直在努力合作寻找银行监管的最佳模式,提高监管效率.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对于我国银行监管法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是一个由准入监管、运营监管及市场退出监管所组成的一个系统性与立体性的工程.文章剖析了我国现行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银行监管的路径,使之符合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用事业市场化政策潜在的公共风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用事业是属于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发挥不好的“市场失灵”领域。因此 ,公用事业市场化的逻辑与公用事业的“公用”属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性使公用事业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风险。基于公用事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些潜在公共风险的后果将可能十分严重。防范和控制这些公共风险 ,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策理念 ,将公共利益放在改革目标的首位 ,确保消费者作为公民在新模式中的参与权 ,同时要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法治化与公开化 ,加强政府监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前,金融活动已经打破传统的"疆域"概念,然而金融监管的国别化却不能与全球化的金融活动相适应。主要国际金融监管机构职能的缺位和错位、国际金融全方位监管标准的缺失导致监管豁免、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顺周期性等问题在本次危机下暴露无遗。在"稳健"和"效率"存在冲突、国际金融制度改革步履维艰、国际监管竞争和监督合作博弈的约束下,国际社会在改变监管规则的顺周期性、扩大监管范围、加强信息公开与分享,以及构建多元化的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体系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并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应以G20和金融稳定委员会重要成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以增强东亚区域在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政府改革、企业改制、公众参与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公用事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用事业改革应实行竞争与民营化并举、产权多元、加强监管职责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商业银行经营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各国中央银行风险监管的脆弱性,使金融运行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许多国家银行系统的风险己威胁到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对其本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中国现实经济金融绩效也昭示着中国金融监管正面临严重的效率障碍。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是金融监管的长期目标任务。建立和完善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制度,寻找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与降低金融监管成本的有效途径,向国际银行监管原则与实践靠拢,是保障中国金融产业安全、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