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基于创新集群网络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创新集群的理论演变和系统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创新集群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组织形式;在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作用下,创新集群跨区域网络的建立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从创新集群的视角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创新集群网络功能整合和跨区域网络体系建立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可以得出要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既需要提高企业的集成能力,也需要重视创新平台网络的软件建设,还需要制度与环境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新区已从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型,并形成了一些有较强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随着自主创新在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中支撑地位的凸显,作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政策工具、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载体以及支持企业创新创业的平台,高新区不仅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功能,其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基础。高新区创新功能的优化在于走集约高效的发展之路、发展"区产学研"战略联盟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方式.我国的产业集群多集中于加工制造业领域,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演进,制造业集群的困境日益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制造业的生存危机,因此以金融危机为契机,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有重要作用,而大企业集群更是扮演着核心角色.就山东大企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其外部机遇大于挑战,内部优势强于劣势.因此,在选择发展战略上应以增长型战略为主.具体对策: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抓住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继续发挥大企业集聚优势,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政府牵头、各方联动,进一步优化大企业集群的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石是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省市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了地区和内部制造业集群优势结构的较大变迁。集群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集群升级,是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同时作用的结果。区域成功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经验表明,京津冀制造业集群升级可遵循四种可行路径:嵌入全球价值链升级、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升级、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升级、依托钻石体系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6.
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与产业集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李俊 《晋阳学刊》2005,(6):46-4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制造业转移有助于整合各国资源,提升各国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作为构造地方产业体系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的特点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是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满林 《理论界》2004,(6):38-39
当前,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必须统筹优化东北三省的生产力布局,必须以高质量的市场化环境为基础工程,全力打造适宜于产业迅速集聚和成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按照卢展工省长提出的“重点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部署,文章研究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背景下,福建制造业的状态和优势、产业分工和竞争力、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突出了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和目标、政策和措施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系统化的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是保持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持续扩张的竞争优势,包括产业专业化、要素集约化、区域集中化、创新持续化、品牌扩张化、集群生态化等优势。在构建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上有误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内在结构"畸形"、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产业集群的风险性日益显现等问题。要构建并保持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必须构建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培育要素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寻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新定位;建立产业集群持续发展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产业集群风险;发展生态经济,提升产业集群的生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研究——以张家界旅游产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和谐发展,通过分析张家界市旅游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把发展旅游集群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增强地区经济发展的激励与竞争机制,促进创新,实现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集群企业的竞争力乃至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是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振兴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竞争力、商标创新四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发现甘肃装备制造业真正缺失的是品牌,惟有品牌可以突破瓶颈约束,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试图为甘肃省产业发展提供思路与战略支撑;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探索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集群理论指导地区产业分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一般理论出发 ,讨论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集群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了企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集群与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的关系 ,提出江苏区域发展必须借鉴产业集群理论 ,政府要创造有利于集群发展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激励方式的国内外现状比较分析发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各国政府发挥的作用较大,包括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建立成熟的资本市场、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实施产权保护、发展创新型集群产业等。借鉴国外经验,中国制造业也应在上述方面作出努力,如此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郑宏星 《理论界》2011,(3):42-43
产业集群不仅仅是企业的空间集聚,更是企业间分工合作的有机体,集体理性的信誉载体。信誉是产业集群优势竞争力的基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绩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技术引进必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而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内生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决策过程,并受经济系统相关因素的影响。辽宁作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其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努力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激励方式的国内外现状比较分析发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各国政府发挥的作用较大,包括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建立成熟的资本市场、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实施产权保护、发展创新型集群产业等。借鉴国外经验,中国制造业也应在上述方面作出努力,如此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比较优势、企业竞争力、细分行业差异、各市州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环境要素几方面对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策略:首先要明确在区域及产业链中的定位;使各市州及企业在统一规划前提下错位发展;以内源型品牌企业为核心推进产业集群及品牌集群化进程;竞争中要找准突破、抓好防御,同时实施复合品牌策略开拓市场;最后积极优化环境要素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区域振兴的有效方法,产业集群战略受到广泛的关注。集群内企业具有高效率、高生产率等特性。高度的产业集群化是日本获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借鉴其发展经验对我国制定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集群政策,促进、引导和规范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从日本区域政策的视角,分析了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并对我国的集群发展作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是集群重要的内在特征之一,与集群和集群企业创新发展密切联系。分析产业集群网络的结构特征对集群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上海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为例获取集群网络和企业创新发展相关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节点度数、中介性和簇系数等因素对企业创新发展有正向作用,而结构洞、连接强度因素对创新发展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正向作用在小企业样本分组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