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老枪 《中华魂》2015,(1):33-34
国庆长假在一些景区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同时,也传出游人对风景区或旅游景点的各种吐糟。“收费昂贵、景区坑爹”的失望成了聚焦点。点开百度“不文明旅游”条目,90%以上是拿游客说事,各级旅游部门都有要求游客“遵守旅游文明行为”的规范,这些是需要的。但在我看来,文明规范应先从景区做起。有票价合适,才有游客文明。国家发改委“禁涨令”实行7年,景区门票涨价脚步却从未停止过。据最新统计,  相似文献   

2.
老树 《老友》2014,(6):10-12
正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正式施行了,但该法施行以来,在规范游客文明出游方面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面对屡禁不止的不文明出游行为,我们到底还差什么?或许,这需要每一个游客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文明教育的加强及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旅游陋习面面观《法制日报》2014年4月30日的文章《不文明出境游现象屡现》指出,随着出境旅游的平民化和大众化,少数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也被曝光。这些不文明行为影响了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甚至让一些旅游目的地国给中国游客贴上了"素质低"  相似文献   

3.
环城山岳型景区已成为我国国内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对其客源市场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制定切实可行的客源市场开发战略.以重庆市缙云山、歌乐山、南山景区为例,根据2009年8-9月在这3个景区进行的问卷抽样调查,从游客的时间结构、地域结构、游客背景、游客的消费结构、游客行为特征等方面对环城山岳型景区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环城山岳型景区游客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游客主要来自本地,重游率高;(3)游客在景区消费水平较低;(4)游客以休闲、观光为主要目的;(5)自驾游游客较多.针对研究结论,对环城山岳型景区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系统理论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基于游客增长上限、饮鸩止渴、社区-景区互动三个系统对我国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游客增长上限基模刻画了游客数量、景区收入、景区接待能力、景区资源承载力、门票价格之间的系统反馈关系;饮鸩止渴基模描述了面对发展资金短缺的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机构在景区开发旅游地产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影响;社区-景区互动基模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而形成的社区、景区双赢的系统反馈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媒体对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行为的大量报道,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国游客出境前教育宣传的日益重视,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深入研究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旨在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景区交通已经成为景区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旅游目的地碳管理的关键内容。研究旅游景区不同主体行为的交通碳排放,有助于识别景区内不同主体行为活动的环境影响,明确景区碳减排的主要因子和低碳路径,也可弥补现有旅游交通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九寨沟2012年景区交通不同主体行为的碳排放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从碳排放总量看,游客乘坐观光车辆的交通活动是最主要碳排放来源,其碳排放占97%;从碳排放强度看,游客游览因采用公共交通故人均碳排放最低,相比之下居民私家车最高;从低碳路径看,景区碳减排应着重关注观光车辆的升级换代、高效调度、提高工作车能源利用和工作效率,辅以游客规模控制、环境教育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文明旅游不仅关系到游客的个人素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文明形象的问题,因此提倡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列联表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台湾居民对赴台大陆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及反应,并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及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衡量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调查研究游客对景区导游解说、解说牌、印刷品和游客服务中心四个方面感知程度,提出通过提高景区导游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景区标识系统管理、突出解说媒介的景区特色、重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开设智能解说系统,强化景区网站建设等举措以提高游客对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满意度,对九华山风景区建立良好旅游解说系统及对我国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形象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景区形象研究正成为旅游景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本研究提出了旅游景区形象五维度测量模型,并建立了旅游景区形象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的影响机制模型。数据研究表明:⑴笔者开发的旅游景区形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组合信度、收敛效度、整体拟合度;⑵旅游景区形象各维度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存在不同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对于开展旅游景区形象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游客环保行为是影响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分析游客环保行为的影响因子,并将环保理念转化为游客自觉的行为选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依据扎根理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在对游客深度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分别对其进行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编码,并据此构建游客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游客环保行为的主导因素是游客特征因素、游客环境态度因素、游客对景区的情感因素、游客习惯因素、社会因素、促进性条件等六项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穷家富路"的节俭悖论会影响游客环保行为.文章提出的理论模型不仅是对理性行为理论和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的扩展,同时也是对Triandis人际行为理论模型的印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的视角,以南岳衡山景区为个案,通过调研收集了有关游客体验的数据,分析游客对智慧景区的体验感知以及满意度,提取影响游客体验的关键因素,从景区运营管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二个维度构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表明,景区可以从智能管理、资源保护管理、智慧景区服务等方面进行智慧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是我国旅游需求集中释放的主要时段,假日旅游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节假日旅游人数的不断增长,城市热门景区"人满为患"现象频频出现,引发旅游景区资源破坏、旅游质量下降、景区形象受损、安全风险凸显等问题,甚至出现人群踩踏等恶性事故,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节假日暴涨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的结构性失衡、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旅游安全设施不足等,建议从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节假日景区高峰管理、发展智慧旅游等方面入手,解决城市景区节假日拥挤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景区数量的增多,大众旅游的不断普及,游客旅游心理的不断成熟以及旅游景区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的出现,同类型景区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旅游景区要脱颖而出,合理的旅游形象定位尤为重要。万仙山景区属于南太行山水型景区,目前还未在游客心中树立鲜明的景区形象。基于四脉理论,对万仙山景区的形象进行提炼,将其定位为"户外乐园,攀岩天堂",将有利于万仙山景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旸  胡雅静  林玥 《旅游论坛》2020,13(1):13-22
文章以上海迪士尼乐园外地游客的时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主要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加以分析,同时选用网络游记数据加以辅助验证,补充描述旅游者的时空行为特征。文章采用运营商信令数据和UGC网络文本数据结合分析的方法,试图在数据使用方法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时空路径方法和时空行为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外地游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短期自由行特征。游客离开迪士尼乐园后选择的游览景点分布不均匀,旅游者轨迹点的整体分布具有中心城区分布密集、城郊分布稀疏的特点;迪士尼对周边景点的旅游带动效果较弱。外地来沪游览迪士尼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选择非常明确,游览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单一目的地型的线性旅游结构;旅游者对于其他旅游景点的选择更偏向于休闲旅游产品。游客的时空行为特点和行为模式特征,与旅游者来自的客源地、旅游停留时间、景点开放时间、旅游者同伴类型等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社区参与旅游既可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又可强化贫困地区旅游业的社会责任。选取陕西靖边县龙洲丹霞地貌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关调查与访谈数据发现:(1)丹霞景地貌景区社区参与水平较低,主因是村民、政府、企业未形成良性沟通机制,没能就景区建设发展的功能定位和村民参与旅游达成共识;(2)村民、企业、政府的多元利益目标锁定强化了社区参与旅游的各自行为,政府和企业未能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界定农业旅游本质有利于发展农业旅游,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以旅游者为 视角,把旅游者作为农业旅游的起点和归宿,通过访谈调研,采取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发现:一是把农业环境、农业 生产活动、农业文化等作为旅游吸引物;二是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农业旅游的理解存在差异,并建构了不同的类型,具体包括 观光游览型、生活体验型、文化教育型、身心愉悦型、追求幸福型;三是农业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追求农业生活中的旅游幸福或 其他目的,以农业环境、农业文化等旅游吸引物为依托,通过观光、生活体验等活动从而领悟异地身心自由体验之境界。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区的管理在现实中分属多个部门,导致管理多头与管理越位、缺位并存,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突破景区管理体制"瓶颈"是发展旅游业的迫切问题。河南省在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重点对四种典型的景区管理模式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试论社区参与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区旅游以及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目前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了社区与旅游景区建设发展、社区居民与景区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针对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带普遍性问题,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对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韶山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景区空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韶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流与景区空间结构存在密切联系,齐夫法则是分析景区旅游流空间流动特征的重要工具。韶山旅游流空间流动呈现过度集聚特征,带来韶山各景区(点)发展不平衡、整体经济效益低,核心景区极化效应明显、辐射作用微弱等问题,应当从旅游节点、旅游通道、旅游流、旅游网络以及旅游体系等五个方面来优化韶山的景区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研究——以万佛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其发展水平与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不相适应.制约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风景名胜区的体制复杂、政出多门、利益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体制不顺.万佛湖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派出型管理体制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采用政企分开的运营体制,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最终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