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于嘉定十五年(1222年)入桂。在桂期间,刘克庄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体现了与前期不同的特征。在桂时期也是其一生诗风转变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歌文学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东传到朝鲜后,在申纬身上产生了很大的接受效应。申纬诗与王维诗相较,王诗体现出清新淡远、精美雅致的诗风,申诗则体现出淳朴闲淡、高洁雅致的诗风;王诗具有静逸明秀的诗境,而申诗则具有灵慧秀雅的诗境。总之,申纬善于吸纳王维的诗歌成果,以一系列追踪王维创作轨迹的会心之作,成为古代朝鲜的"诗佛"。  相似文献   

3.
江湖诗派是南宋时期重要的诗歌流派。其诗风或出入于江西法帖,或浸染于姚贾余绪。年辈稍前于江湖诗派的永嘉四灵,是晚唐姚合贾岛的诗歌风格在宋代流衍发展的重要传承者。他们对于姚贾诗风的倡导和效仿,引发了一大批江湖诗人竞相追随。后者效法姚合贾岛的五言律诗创作方式,表现出一种刻苦专注的创作精神、平俗工稳的艺术旨趣以及细微纤巧的风格之美。江湖派中除了姚贾、四灵一脉,还有许多诗人出入姚贾、江西之间。他们的诗歌创作在脱离学问功利、追求纯粹诗艺等方面代表了律诗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兴间气集》与《诗式》先后出现于京城与江南两个地区 ,两书对江南诗人创作不同的评价正反映大历至贞元初诗风的变化 ,表明地方性诗风已上升为主流诗风。高氏的评论是对大历京城诗风的总结 ,是对王、孟清雅范式的传承。皎然诗论及江南诗风就是对已近于僵化的这一诗歌模式的解脱 ,内容上多奇景怪事 ;在语言风格上 ,以口语素词洗脱前期精丽典雅的“时俗”之调。这一变化对中唐诗歌的发展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5.
梅尧臣诗风之形成是以大胆师法前辈诗人为基础的。诗人通过博采众家之长,包举融通,变化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诗人大胆师法各家诗歌风格,也导致其诗风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郑永晓 《南都学坛》2005,25(1):77-82
关于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一般认为他们是在摆脱江西诗风的不良影响后才取得各自成就的。实际上,四大家都曾依赖于江西诗派的哺育,尤、杨、范、陆与江西诗派的渊源都颇为深厚。我们不能按照先打倒才有建立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思考问题。四大家是在继承江西诗派的基础上才有所成就。同时应动态而不是凝固性地看待江西诗派及其诗学思想。江西诗派在南宋中期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江西诗风占据了北宋后期以至南宋诗歌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宋即有的宋诗选本是文人对宋代有一定影响力诗人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及后人对宋诗的文学接受。清代宋诗选本不少选取了王安石的诗歌,研究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情况,既能对比不同选本所录王诗的篇目,大体还原王安石名诗在清代的形成过程,又能通过一些在清代影响深远的编选者对王诗的评价,了解清人对王诗进行取舍的依据和要求,从而明确清时期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概况。  相似文献   

8.
南宋名臣王十朋五十多岁时出任夔州知州,在入夔途中、宦寓夔州及离夔路上创作了三百多首优秀诗歌,或写景状物,或凭吊怀古,或评论时政,或记民情风俗,或酬和赠答,这些诗歌题材丰富,呈现出以实录为主、崇尚理致、朴实条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韩愈在两宋时期的影响颇为深远,南宋初期的王十朋就是一个尊韩、学韩的典型。他自云诗作从韩,更欲和尽韩诗。这既是受文化大背景所熏染,也是其个人审美取向的选择。王诗学韩,主要体现在"以文为诗"上,兼有"奇"、"硬"的刻意模仿。而较之韩诗"横空盘硬语"的特点,王诗则体现为"质"、"厚"。学韩而不似韩,是诗人处于欧阳修的"学韩"背景下,欲"跳脱"前人藩篱而才气秉性所不逮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生态诗具有与其他诗歌不同的特质。生态诗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诗歌,华海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诗人。华海的生态诗批判工业文明积习、揭示人类自身的错误、反思深层的原因,具有“生态诗骨”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把生态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生态诗境、生态诗味、生态诗气等“生态诗风”。  相似文献   

11.
陈造为南宋中兴时期重要诗人。他由仕途走向江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成为理解其生平事迹与诗文创作的一条重要线索。他创作了大量特色鲜明的刺世题材诗歌,对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展开了全面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在南宋中兴诗坛独树一帜。在其诗学思想中,为文写意是最核心的部分。他从事诗文创作态度严谨,重意而不重辞,其诗歌具有自然、平实、朴拙的艺术风格。陈造卓尔不群的人格个性、人生经历与文学追求,在南宋中兴时期丰富多元的诗学格局中自成一家,对中兴诗坛具有独特贡献,他也因此在诗坛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南宋名臣王十朋的理学思想是以性命之学为根基,外而扩充至义理之学和物理之学.他的性命之学上承韩愈,批判了二程的性命观,但在义理之学和物理之学上,又吸收了二程思想.他认为搁置现实要务,空谈道德性命之学,不能改变南宋落后挨打的局面.这已颇有融合性理与事功的特点,对于稍后叶适、陈傅良等人主导的南宋浙东事功学派有一定的影响.王十朋以名节著称于世,他是作为一位理学理想的践行楷模,而被南宋理学家们津津乐道.南宋理学史,当有王十朋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元代色目诗人马祖常是元代留存作品最多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关于马祖常的诗歌风格,其实已突破了历来"清丽"、"雅正"与"不受羁勒"的评价,表现为江南诗之刚健雍容、中原诗之细腻大气、北地诗之清丽质雅,最终形成了多元浑融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袁桷作为元大德、延祜年间的文坛领袖,其诗歌对元代诗歌的确立与定型有着重要作用。他在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实践上改变了宋末诗风,其古诗具有重视兴象、意象高古之特点,歌行体表现出清新绮丽的诗风。袁桷在诗歌渊源上以汉魏建安诗人和唐人李贺诗为取法对象,对元代诗风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末诗人与诗论家司空图推重王维诗歌,其有关意见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澄澹精致"是司空图对王诗的核心认识,但这一评价与王诗的艺术特点存在距离,折射了司空图自身诗学观念的晚唐趣味。司空图以"韵味"论诗,改变了盛唐、中唐诗论以"境"、"象"论诗的理论侧重,弱化了对物象做天真自然表现的理论追求,强化了诗人主观体验对诗歌意境形成的意义,反映了晚唐诗歌重人工、尚锻炼的诗风变化;其"韵味论"诗学相对于盛唐、中唐"境象论"诗学的变化,是其右丞诗解读中晚唐趣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江湖派是南宋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发轫于南宋前期,形成发展在南宋中后期,由陈起所刻《江湖集》、《江湖前、后、续集》的作家组成,因其有着某些共同的诗歌创作倾向,而被称之为江湖派。其活动时间之长,人数之多,几可凌驾江西派。这个流派的作家有一百多人,诗作近二万首。其中的一些优秀诗人如刘过、姜夔、戴复古、刘克庄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笔者试图探究江湖派的诗歌渊源,并评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歌史视域下的范成大,其诗歌地位在不同时代受世风及诗风影响,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整体观之,宋元是范成大诗歌地位的确立时期,作为中兴四大家之一,被视为乾淳诗坛巨擘。明代虽以尊唐黜宋为主流,但范成大等南宋诗人所受影响不大。明人多以南宋四大家为讨论对象,从以唐存宋角度评价其诗歌。到了清代,由于诗坛风气多变且诗人个体的诗学宗尚不同,因此范成大此时期的诗史地位变化亦比较复杂。不过从中可抽出陆、范比较这条主线,从而明悉范成大诗史地位的变化及其与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关系。要之,对范成大诗史地位的接受作历史过程的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对范成大诗歌价值的认识,亦可从中透视古典诗歌内部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诗歌审美趣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南宋名臣王十朋五十多岁时出任夔州知州,在入夔途中、宦寓夔州及离夔路上创作了三百多首优秀诗歌,或写景状物,或凭吊怀古,或评论时政,或记民情风俗,或酬和赠答,这些诗歌题材丰富,呈现出以实录为主、崇尚理致、朴实条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清初贰臣诗群在清初诗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诗风演变,在清代庙堂诗歌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过程是:从第一阶段贰臣诗人钱谦益、吴伟业等人具有深厚故国之思的变雅之音,到第二阶段贰臣诗人龚鼎孳等人所具有的黍离变雅与庙堂正雅诗风的混同交错状态,再到第三阶段贰臣诗人如王崇简、梁清标等人近于纯正的庙堂正雅诗风,逐步过渡到以王士祯为代表的清朝新贵诗人纯粹的庙堂诗风。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诗歌创作极为繁富,随着仕途升沉,他的诗歌风貌也不断变化。南宋诗人王十朋评他的诗时说:“再闰黄州正坐诗,诗因迁谪更瑰奇(《游东坡十一绝》),就阐明苏轼在政治上越遭受打击,而诗歌创作成就越高的这一特点。苏轼晚年在惠州、儋州的“和陶诗”就是其艺苑中的一朵绮丽之花。作为一项有意识的艺术实践,“和陶诗”生长在陶渊明开垦的处女地上,浇灌的是苏轼的汗水,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