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中亚国家的独立,其伊斯兰势力迅猛发展,十分活跃,并在该地区的政治生活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因而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我国与中亚在地缘上相邻,西北少数民族与中亚又有着民族、宗教、文化上的联系,中亚伊斯兰势力的复兴必将对我国造成一定的政治影响,因此,探讨中亚伊斯兰势力复兴的基础及发展前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初穆斯林世界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高度政治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极端势力得以崛起,中南亚国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到中国新疆的政治稳定及国家安全。在中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通过对阿富汗、印巴及克什米尔、车臣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亚、南亚一些国家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俄罗斯则与中亚国家在同一个政治体制下生活了一百多年而存在着密切的地缘联系 ,美国和俄罗斯成为对中亚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两支决定性力量。 1994年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后 ,开始将中亚纳入其战略视野 ,1997年正式出台新中亚战略 ,其战略目标就是要把中亚经营成一个不受俄罗斯单独控制的地区 ,防止伊斯兰极端势力渗入 ,最终使中亚成为受美国控制的能源供应基地以及因应其两洋战略的陆地战略支点。俄罗斯一直把中亚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 ,但是由于实力的严重衰落 ,以及政策的失当 ,俄罗斯在与美国的角逐中 ,逐渐丧失了优势。中亚未来的安全形势如何发展 ,与美俄两国对中亚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 ,尤其“9·11”事件后 ,美国第一次将军队进驻到中亚 ,对中亚安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被称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和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新世纪伊始,美国借助打击恐怖主义强力进入中亚地区,推行新中亚政策。面对美国的介入,俄罗斯调整了原先的中亚政策。美俄对中亚地区的战略争夺,必将对中亚地缘政治形势、国际战略格局以及相关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中亚地区之于世界各大国或相关地区强国的地缘和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凸显。美国在企图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逐渐认识到中亚地区的重要性,并逐步调整其中亚战略,其成就令其他利益角逐者刮目相看。虽然,美国在追求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和掣肘,中亚地区的未来不会取决于美国的一厢情愿,但是美国依然会将建立和加强中亚地区平衡作为自身在欧亚大陆综合性地缘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地缘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中亚民族关系中跨国民族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独特,哈萨克族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并逐渐成为中亚国家的领头羊,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都为哈萨克族发挥其桥梁纽带、沟通作用和不可替代地位提供了条件与空间。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自兴起以来,由阿拉伯人信仰的民族宗教逐渐演变为多民族信仰的世界性宗教。伴随着“圣战”、经商、移民等多种方式,伊斯兰教逐渐由阿拉伯半岛向异域传播,扩展到世界各个地区。在伊斯兰教未传入之前,中亚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区域。研究伊斯兰教在中亚传入的过程、方式、特点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亚各国与俄罗斯历史关系、十月革命与中亚各国、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和宗教极端主义的作用等方面 ,探讨了苏联时期中亚加盟共和国向分裂演变的主要原因 ,并就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对周边国家 ,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影响提出看法 ,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 ,这主要是因为俄自身实力的削弱 ,美国、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和中亚各国离心倾向的加强。与美国在中亚的争夺 ,比起 19世纪与英国的争夺 ,俄明显处于劣势。冷战后俄的中亚地缘政治战略的基本内容将以远交伊朗、近联哈萨克为重点 ;以打击阿富汗恐怖势力 ,全面控制吉、塔为掩护 ;以缓解土、乌分离倾向 ,纳入一体化轨道为阶段目标。俄的中亚地缘政治战略近期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 ,一定会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的变化是中亚跨界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背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是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中亚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西部安全和开发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我国周边地区主要是中亚、南亚和中南亚、东南亚的伊斯兰复兴运动进行了分析,概括出这几个地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和各国政策的教训所在,以期能够为我国认识和处理相似问题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华裔文学中的伊斯兰文化带分布于中亚、西亚、东南亚的大部地区,及欧美的个别地区.此文化带的艺术特质体现为:作品中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汉儒文化"化合",作家具有"三重"望乡心态,作品的美学风格为倾向民间底层的现实主义.发掘此文化带,能为世界华裔文学的文化地图新拓出一个中亚板块,能将华裔少数民族文学纳入学界的研究视野,还能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世界华裔文学的比较,思考世界华裔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在中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坐大后,不仅诱发了我国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兴起,也为美国势力的渗入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复兴现象 ,也是一场以穆斯林大众为主体的社会运动。它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从现代化的世界进程角度来观照这场持续不断的运动 ,可以看出 ,它既对中东现代化进程产生某种排拒作用 ,也与其现代化进程具有某些相容性特征。实际上 ,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反对全盘西化的现代化模式 ,探索伊斯兰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用改造德国和日本的模式,通过在"大中东"实行一系列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观和政治制度改造伊拉克,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进而改造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美国置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政治文化于不顾,一厢情愿地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民主理想改变阿拉伯世界,实现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社会"转变,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水土不服":伊拉克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美运动,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秩序混乱,伊拉克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很早就发生了联系,除了两者之间的贸易外,东南亚各国还充当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渡斯人、阿拉伯人是早期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移民活动中,既有海外穆斯林移民中国,也有原先居住在中国的穆斯林移民东南亚,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隐约存在着某种伊斯兰联系,而且这种联系随着明代郑和7下西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东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实施控制,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推出了国际性计划即"大中东民主计划",旨在通过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式民主和价值观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中东民主化改造"是美国独霸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台和实施必将震荡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李艳枝 《国际论坛》2013,(2):73-78,81
中东穆斯林民主政党脱胎于长期存在的伊斯兰政党。在21世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伊斯兰政党逐渐超越传统伊斯兰属性,转变为与现代民主政治相容的公民政党。2010年底以来的中东剧变,为穆斯林民主政党赢得民主选举提供历史契机,穆斯林民主政党的兴起与精英与民众的文化断裂、现代化进程中诸种危机的涌现、君主政治、威权政治或世俗政党执政不力密切相关;其在不同国家上台执政或参与联合政府得益于务实开放的政治定位:倡导民主、多元主义与现代化,整合伊斯兰主义与民主政治理念。穆斯林民主政党对民主自由的强调证明了民主与伊斯兰教的相容性,表现了伊斯兰主义者对穆斯林民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体现了中东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方向。穆斯林民主政党的执政实践面临着重重挑战,但其治国模式将为中东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亚东干文学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论文从独特的东干拼音文字、以中国西北方言为基础的东干语言、将中华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的东干文化、民俗色彩、美学风格、作家文化身份等层面,论述了世界华语文学中东干文学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