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2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闻一多把田间的诗比作鼓点,胡风说艾青是吹芦笛的诗人,何其芳则把自己的《预言》比作飘浮在空中的云。他说:“我的第一个诗集即《预言》。那是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七年写的。那个集子其实应该另外取个名字,叫做《云》。因为那些诗差不多都是飘在空中的东西,也因为《云》是那里面的最后一篇。”(《〈夜歌和白天的歌〉初版后记》)《预言》虽然是飘在空中的“云”,但是又瑰丽多姿。李健吾认为《燕泥集》(收在《汉园集》里,共十六首诗,这些诗也收入《预言》中)风格绮丽,何其芳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王符研究发表论文130篇之多,出版著作13部。关于《潜夫论》的定位,首先归功于《后汉书》,其影响甚大。此后《四库全书总目》等对其颇为推崇。目前的王符研究,由五个板块组成:(1)校勘、笺注。(2)确定王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坐标位置。(3)以论文为主的专题研究。(4)以评传、专著为主的全方位关注的整体研究。(5)正史以外的民间传说。《潜夫论》的现代诠释有两个层面:一是站在现代思想文化的高度,将古代的话语转换成现代话语;二是寻找两种语境下的契合点,突出当代性。通过现代诠释,让《潜夫论》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从喜剧的角度切入,探讨了西部诗人李老乡在中国新诗戏剧化中的地位和其作品的喜剧风格、表现方式、精神内涵、非常规化的语言特点及其影响,从而展现出当代西部诗歌多元性存在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其基本原则至今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仍具有指导意义。《讲话》的内容很丰富,这里仅从艺术生产理论的角度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5.
中亚东干文学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前苏联多民族文学的文化语境中,它也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的历时传统与共时语境影响下,东干与俄罗斯战争文学在英雄主义主题、人道主义的叙事视角及悲剧的审美意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同时,东干战争文学又受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宗教文化与中国回族独特的民族心理的影响,凸显出一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6.
东干族是中国西北回族迁往中亚而形成的一个民族群落,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方式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国,形成了独特的"乡庄"文化模式。东干作家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着本民族的生存。在东干文学里,"乡庄"不仅是一种地理空间和生存状态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东干人的民族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叶赛宁和马雅可夫斯基代表了苏联诗歌的两大传统,那么臧克家与艾青则代表了中国新诗的两种走向。在艺术渊源上,臧克家受中国传统影响颇深,融入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技艺;艾青受外国文艺影响明显,易于摆脱传统的羁绊。在美学特征上,臧克家反对诗歌语言的散文化,艾青则提倡散文化;臧克家追求诗歌意象的典雅,艾青则从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汲取养分;在题材的选择上,两位诗人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两方面的结合上探讨了蓝海文新古典主义的内涵。指出了他回归传统,拥抱现代,重振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分析了他诗歌的民族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县人,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教授。除了创作和译作外,论著有《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屈原》、《非古复古与科学精神》、《直觉与表现辨》、《论神思》。读《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如打开五光十色的百宝箱,文笔优美,诗意葱茏,真知灼见眩目耀眼。他既是诗人,又是诗论家;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又通晓西方近现代诗歌,特别是直接师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大师梵乐希(今通译瓦莱利)。这就决定了他长于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从而奠定了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在一九四三年发表了《诗与批评》一文,明确地提出“效率”与“价值”相统一的文艺批评观。所谓“效率”,即艺术效果,着重文艺的美感享受、语言魅力等;所谓“价值”,即指文艺的认识、教育功能,宣传作用等。闻一多一方面批评苏联的某些作品“只是宣传品而不是诗”;另一方面又批评中国当时的文艺现状“一般都只讲求效率,而忽视了价值”。他大声疾呼,“诗是社会的产物,若不是于社会有用的工具,社会是不要他的。”认为单独的价值论或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