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先秦两汉时期,共工的形象呈现出逐渐变坏的发展历程,由最初有褒有贬的中性形象,逐渐演变成一个无道、不仁、不义的反动者,再渐变为集反动性与破坏性于一身的恶神。共工的身份,由最初尧的臣子,逐渐演变为品性恶劣的早期部落首领,再转变为神话中怒撞不周山、破坏天体秩序的天神。共工形象逐渐变坏的原因,主要是受古代"成王败寇"历史观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
依据慧木相撞的宇宙现象,本文对中国神话中尤、共工的原型重新进行了考证,初步提出了龙、共工的原型是球外天体撞击地球这一宇宙灾变现象的神话概括,希望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句龙氏以句龙为图腾,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能平水土,被选为部落联盟的土正,被祀为后土,成为炎黄族团的社神,以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所崇奉的社神。社神与稷神合称社稷,成为中国历朝作为国家保护神,且成为中国历朝的国家标志的名称。一、句龙氏后土的来源最早记载句龙氏后土世系的史籍,要算《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略同《国语》之说,不过改“九有”为“九州”,实则“九有”、“九土”皆当解为九州。而《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  相似文献   

4.
(一)古神话里描写的“共工” 古神话描写“共工”故事的主要有下列两条:《楚辞·天问》:康回凭怒,地何以东南倾?”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颂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史书记载的“共工” 史载“共工”的事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帝曰:畴咨若于采。騹兜曰:  相似文献   

5.
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的本相在后世已被湮灭,与共工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对象在后世有很多神或神性英雄,各种关于这个神话故事的猜想都未能把握其原初本意。在本文重构的夏人创世神话中,它乃夏人创世神话的重要环节。共工即鲧。他因为争夺宇宙控制权而和自己的儿孙辈神祇禹、涂山氏女娲和启等发生冲突,这场冲突最后以共工失败而告终,他撞断天柱不周山导致巨大的宇宙灾难。共工最后受到以禹和启为核心的儿孙辈神祇的惩罚,他导致的宇宙灾难得到救治平复。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隋唐时期中国民间流行的色彩民俗,认为,统治者硬性的规定和社会的主流观念是这一时期民间色彩民俗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魏晋流行风     
袁腾飞 《社区》2013,(20):14-15
魏晋“潮人”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很多新鲜的东西得以流行,“潮人”辈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存在着不少失败者,如蚩尤、共工、刑天、鲧。这些失败者在后世不断地被妖魔化,表现是其拥有丑陋怪异的外貌、怪异的本领、丑恶的品质,甚至其功绩也被否认;被妖魔化的原因是受历史意识、传统伦理意识以及后世人为宗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裹足”与“箍腰”分别是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风行的时尚行为。由此中国风靡“三寸金莲”,而西方出现了“塑身内衣”,虽然给女性的肉体上带来很大的痛苦却极为流行。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设计文化的分析开始,着意于引出其流行背后的原因,并对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审美、女性社会地位、女性用物发展趋向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隋唐时期佛教诸宗派在福建的传布初探王荣国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发展成熟,其主要标志是形成了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慈恩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和密宗等中国式的佛教宗派。由于隋唐统治者的倡导与扶持,佛教各宗派在全国各地流行。本文要探讨的是,这些宗派在福建的传...  相似文献   

11.
明隆庆后期发生的“俺答封贡”,是中国古代边疆史和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解决该事件的主持者和决策人问题上,许多学者均认定是张居正,然而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从解决该事件的决策者所处的政治地位、在封贡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明清历史文献的记载等方面来考察,其主持者和决策人是高拱,而不是张居正。高拱主导了“俺答封贡”事件的全过程,他是解决该事件的真正决策者。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是嘉道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其社会改革与批判精神为后世学者所津津乐道。事实上,龚自珍的历史文献学思想也是极为丰富的。他认为,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除经史文献资料外,还应从彝器、刻石、碑铭、古印、古镜、瓦文等实物中搜集资料,甚至认为诗文中也含有历史记载;龚自珍的小学功底深厚,尤为强调以字说经,这是其解读历史文献的重要方法;他还指出,历史文献的编纂宜繁不宜简,历史编纂工作者应努力做到善入与善出;其在目录学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家范是我国古代宗法专制社会所孕育出来的一种以治家和教子为基本内容的文化现象,它在宋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日益成熟的阶段,司马光《温公家范》是这时期典范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针对宋代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成书的原因,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家范》出现的社会原因,司马光家学的传承,思想的核心,写书宗旨等。  相似文献   

14.
《春秋》在汉代公羊家的视阈中是一部蕴涵微言大义的经学宝典。公羊家通过《春秋》之辞、笔削和书法阐释的《春秋》之义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其中蕴含的体现于春秋《公羊传》中的儒家民族伦理思想集中于夷、夏可以互变、两者同样可以进化的夷夏观,它反映了古代中华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和统一的发展趋势.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成为儒家民族伦理学的精华。春秋《公羊传》的民族伦理思想来源于孔子,发端于《春秋》,由于其本质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道德自觉问题,因而在实践中对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莺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时极盛的公羊学在汉末发生了章句化、神学化等异化现象,这是它衰落的内在原因。而东汉末期的黑暗统治,古文经学对它的排挤,道教、佛教对它的冲击则是促使它衰落的外部因素。东汉末期,公羊学的思想内涵已无用武之地,于是便丧失了其存在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宫玺论     
宫玺是一个蓝天诗人。他从人生的蓝天、海洋和大地上提炼出了许许多多精妙的诗句和深邃的哲理,这是他对中国新诗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钱穆先生(1895—1990)在20世纪30年代对公孙龙子其人其学作过具体深入的研究。他认同胡适关于公孙龙子生平事迹的判定,并补充了翔实的考证;同时吸纳前说,对《公孙龙子》一书加以新的系统的解读。他认为,公孙龙子阐述的是表达主观意识的“意名”,并非与客观存在对应的“实名”;是一种感觉认识,并非逻辑理性。这些学术成果在名学研究史上不能忽略,在当代依然有哲学认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是金代文学的双璧。金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因此两种诸宫调中有多少外来语成分值得关注。经考察,两种诸宫调受外来语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这和金朝的主流话语及诸宫调的文体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下,一些"法轮功"练习者为追求"上层次"、"求圆满"、"成佛成仙",陷入痴迷状态,酿成了许多人间惨剧,也使一些痴迷者步入了危害社会的深渊.只有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倡导和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脱离"法轮功"的痴迷状态,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此文打破中国古代建筑师研究的局限 ,在建筑文化的广阔视野中发掘被后人遗落的古代大师 ,通过史诗、典籍和建筑考古的综合研究 ,展示了公刘和父这两个三千年前的建筑规划大师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