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社会发展理论,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一项长期而崇高的使命。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着力把握三方面要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致力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牢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坚持以人的全面解放为核心,强调社会整体、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思想和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容,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永恒而又常新的主题.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从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反恩中,提出了三个世纪性难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而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入手,进行全面的改革,在破解难题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着直接的同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的视野、新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实践、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真正迈出的第一步。井冈山时期的探索和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留下了深刻启示: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不断把中国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同错误思想进行不懈的交锋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路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群众,始终是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为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过程。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互为前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从对人的科学理解开始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就必须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全面的人民自治思想同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机联系起来,强调社会主义社会中管理必须是为了人民利益的管理,而且只能由人民自己来管理。而推行人民自治必须辩证地处理好人民自治与国家管理、民主以及党的领导的关系。从价值论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思想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劳动群众自己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理论依据,以这一思想为指导逐步推进人民自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方向和实质内容,在社会治理中切实践行这一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发展,取决于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这一科学态度表现在: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始终不渝地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精髓;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搞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密不可分.必须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健孙 《中华魂》2010,(11):37-38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系统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以便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10 0多年以前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必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民发展进行了新的概括和阐述 ,从而对人的全面发展观予以了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页)五十年后,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民族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以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6.
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感情,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批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必须重视培养青年大学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奠基作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必须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作用。坚持和巩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的指导地位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重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主阵地和思想库的创新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要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有益资源并实现其当代价值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须承担着引领儒家文化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儒家文化,既源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先进性。而儒家文化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引领,一是儒学时代化的需要,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需要。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引领儒家文化提供可能。在此基础上,坚持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原则,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儒家文化的当代引领。  相似文献   

18.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一个前提,即坚持马克思主义;营造一种氛围,即营造一种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环境氛围;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世情相结合、与国情相结合、与传统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保持一种精神,即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坚定一条道路,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应把握住人的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认识上实现着向人的解放的回归。从解放目的论来看,把人的解放作为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更有利于人的解放的方向来进行;从解放内容论来看,围绕着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着其全面建设的思想;从解放主体论上看,在主体价值、动力、能力建设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表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与民族化的有机统一;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使中国找到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