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它集中体现了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回顾了荒诞派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历史文化背景,通过简要分析《等待戈多》,探讨了荒诞派戏剧在主题、情节、语言、人物方面对传统戏剧表现方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2.
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戏剧形式。塞缪尔.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人物,其代表作品《等待戈多》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支离破碎的舞台人物形象,反映了西方文明社会的极度荒诞和人类的高度异化现象,怪异的语言的形式与荒诞的主旨达到高度统一。本文着重从语言形式方面解读探讨《等待戈多》,主要包括语言交际功能的消解、语言的停顿与沉默以及语言的诗化倾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剧作,它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了西方精神世界的荒芜,同时,贝克特又赋予人们等待和希望,他认为,等待便是希望,有等待才有希望。这也正是这部戏剧留给我们的启示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与高行健的实验戏剧《车站》有着相似的等待主题,但在主题的深化方面有明显区别。《等待戈多》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人们苦苦寻求生存意义的痛苦过程。《车站》虽借鉴了《等待戈多》的创作手法,反映的却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否定消极的等待。这两部作品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戏剧。透过荒诞的情节、舞台画面,诠释着现实的主题,即渴望和祈盼世界安宁和平、百姓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6.
《等待戈多》的剧中人物为什么等待戈多,戈多又是谁?《等待戈多》对称的结构和时代背景暗示应从结构角度理解该剧。剧中人物的行动引出了《等待戈多》隐含主题:是什么限制人类的自由选择?存在主义倡导要承担选择的责任,自由选择产生的焦虑感会使人作出不负责的选择。因此两位主人公正是在等待人类责任意识的觉醒以及承担责任的勇气。  相似文献   

7.
荒诞派戏剧的语言以荒诞的形式表现了荒诞的主题,其迥异于传统戏剧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等待戈多》一直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从作品的对白来探讨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本中,戈多与上帝、基督、《圣经》或明或暗的联系,指引着读者的联想方向——戈多就是上帝,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深刻的解读。《等待戈多》中对上帝的等待,体现出贝克特在"上帝死了"之后对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以及对荒诞世界人类出路的积极探寻。  相似文献   

9.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等待戈多》是后现代主义流派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从反情节、反人物、反语言、反时间、反场景、反悲喜剧等方面透析了《等待戈多》文本中“反戏剧”的艺术创作特色,揭示了这一全新的表现形式所反映的社会心理现实、文艺思想的影响和贝克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并运用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阐述了作品能够给予读者的警示和净化作用,以弥补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不足,从而全面透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该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创作模式,情节结构不完整,人物语言、行为荒诞无意义。荒诞是荒诞派戏剧的审美特征,从这一特征出发,延伸了多重的审美意义。对这些意义的解读,就是对作品审美价值的不断肯定。  相似文献   

11.
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荒诞戏剧作家们的创作主要是反映当代西方人生存的荒诞性。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画面、支离破碎的情节,反映了人生的烦恼和恐惧,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不经。  相似文献   

12.
这当然不是《等待戈多》1 955年在纽约初次上演的时代 ,那时候的绝大多数观众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观摩一部将带来戏剧革命的伟大作品 :在百老汇的剧场里 ,观众彼此交谈 ,咳嗽 ,你推我搡 ,舞台上还没落幕 ,就大批地走出剧院。据可靠的传闻 ,在百老汇扮演戈戈一角、并且演得很不错的演员伯特·拉尔事后说 :“我他妈的一点也不懂” ,① 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以及尤奈斯库、让·热内的作品 ,已被批评家以“荒诞派戏剧”的名称固定下来 ,并进入到文学艺术的经典行列。它们的革命性在于 :彻底打破了传统戏剧在情节的组织 ,人…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具有浓厚的反对整体和解构中心的多元论世界观;反精英文化及其走向通俗的价值立场;玩弄拼贴游戏和追求写作快乐的艺术态度;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拼合法,不连续性,滥用比喻,混同事实与虚构等特点。而贝克特戏剧《等待戈多》是后现代主义的典范:戏剧人物具有很强的反传统性,人物个性荒谬、不可思议;戏剧语言支离破碎、匪夷所思;戏剧情节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期在欧美国家兴起的荒诞派戏剧以反戏剧、反理性、反语言称著,体现出浓烈的存在主义悲观思想。本文运用Leech的礼貌原则对荒诞派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进行分析,揭示了主人公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是如何通过毫无意义的语言在荒诞之中虚耗生命。  相似文献   

15.
从"等待"主体的自我分裂、"等待"内在维度的破碎性及"等待"对象的不自明三个方面论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的"等待"主题,揭示出这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对现代世界、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及其精神危机深刻而敏锐的探索,反映了荒诞无所不在地把人桎梏于枷锁中。人在不断异化的过程中,"等待"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外在行为状态固化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寻求与等待:《老人与海》与《等待戈多》之比较何昌邑《老人与海》发表于1952年。1953年,海明威获得了美国文学奖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终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在1952年,贝克特写出《等待戈多》,该剧于1953年上演,获得巨大的成功,贝克特也...  相似文献   

17.
在《等 待戈多》中,戈多 的缺席使等待成 为可能,但等待 只有进入意识,在 内在时 间流的持续、转换 或共生中才能存 在;而缺席的无 限延宕又恰恰使 过去、现在、将来 的时间区划 凝固成为无差别的 平面场,也就破坏 了对内在 时间意 识( 即“等待 意识”) 的感 知。因 而,“等待 戈多”昭示的是一 种等待等待自身 又颠覆自身、意 识确证自身又遗 弃自身的永恒 游戏或悖论。  相似文献   

18.
荒诞派戏剧并不是没有主题,它的主题就是荒诞。也许因为这一主题过于抽象和深奥,或者因为它过于残酷,人们对它一直避而不谈,直到荒诞派戏剧家们把它放在舞台上,用灯光照得无处遁形,这也正是荒诞派戏剧的意义所在。文章根据日内瓦学派主题批评的理论思想,对"反主题"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进行主题学的文本分析,揭示其主题和子题串联成的一个脉络清晰的结构网。  相似文献   

19.
《等待戈多》和贝克特的语言策略曾军一、语言:与存在直接对话荒诞派戏剧作为20世纪世界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人们对它的研究却处于困境之中。一方面,它以其一反传统的姿态和狂放不用的艺术特征,享受了“打破常规”的殊荣,而以后的论者多从“...  相似文献   

20.
等待意识是20世纪德国诗人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杜伊诺哀歌》与爱尔兰戏剧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这一关于“等待”的经典文本之间具有可比性,尤其在等待什么?等待是什么?为什么等待这三方面有深入探讨的必要。等待意识活跃于20世纪中前期的大混乱中,这是人类主体意识和使命感异常强烈和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