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向国际化、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东北亚地区各国(地区)都在积极寻求经济技术合作的最佳途径,建立东北亚经济圈已成为这个地区多数国家(地区)的强烈愿望。环渤海地区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积极参加东北亚经济圈的建设。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繁荣和昌盛,环渤海地区必须而且能够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巨龙”。要实现这一构想,需要制定与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在东北亚地区东北亚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东北亚地区能源进口依存度高和能源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条件下,东北亚地区必须通过区域范围的能源合作来保障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域必须依靠地缘优势和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协商和协议进行能源合作,以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和共同利益。虽然目前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展较为缓慢,但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可以在许多重点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三次产业革命的进步,世界各国经济正在不断地向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无法摆脱这一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处于世界经济亮点的东北亚各国市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市场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且与我国在同一儒教文化背景之下;又有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蒙古.社会主义国家朝鲜虽未提出搞市场经济,但正在进行个别方面的经济变革.这一区域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为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经济合作的加深及东北亚国际市场的建立,展示了崭新的前景.同时,东北亚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东北亚各国(地区)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使东北亚区域贸易形成了多轴心的多边贸易结构、内向型的区域贸易结构、缓冲型的竞争机制等复杂的特点。针对东北亚各国(地区)间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前提,开展多层次的贸易活动,建立统一市场,实行区域贸易优惠政策,以促进东北亚区域贸易迅速发展的政策性构想。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俄罗斯其他地区及独联体各国原有的经济联系逐渐削弱,而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和发展.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与俄罗斯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也主要是在远东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向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形势影响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之间政治上的变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关系,经济上的互补性,以及当前经济合作的状况等方面论证了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经济合作的可能性。由于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上对立,所以其合作特点应是松散的和渐进的,合作的原则应该是平等互惠和尊重主权,谋求共同繁荣和发展;同时,要把政治与经济分开,民间合作与官方合作分开,地方合作与中央合作分开,实行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想,最初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川润提出的。1987年9月他在日本《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题为《提倡建立“环日本海经济合作区”》的文章,主张日本、中国、朝鲜、韩国在航空、贸易、基金等方面建立合作,这就是所谓“环日本海经济圈”构想。这一构想虽有缺陷,但由于它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有其合理性,因而引起各国的重视。迄今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包括的国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由在地理上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和中国的六省二市(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和北京、天津)、俄罗斯的远东…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关于合作的发展前景和模式方式 ,一些国家的学者提出了比较乐观的设想。文章指出 :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社会差异性巨大 ,地理位置上具备特殊的战略重要性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将东北亚合作机制化与一体化的障碍。因此 ,东北亚各国的合作与交往应以实效为目标 ,以双边或三边为基础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会有效地提高区域合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地区环境状况的恶化、跨界环境危机事件的经常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促使东北亚各国认识到区域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项目中,双边合作效果显著,而多边层面的环境合作虽然形式众多,但由于大多采取对话方式从而难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所以合作的实质进展十分缓慢,尤其在遇到解决跨界环境危机事件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整合及联合应急的能力,造成效率低下。所以,东北亚各国应尝试建立统一的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并建立常设性的联合工作小组,以及临时性的联合应急行动小组;在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中,核心国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减轻区域能源危机压力,这都是合理的对策选择。东北亚各国正朝着较成熟的环境合作机制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菲  李顺龙 《东岳论丛》2019,40(7):120-12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至关重要,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看,区域环境恶化已经引起各国的共同关注,关系到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因此,环境改善迫在眉睫。从长期看,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环境外交政策侧重点不同以及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诸多因素使得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具有艰巨性。从未来发展走势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又具有可行性,以中日两国环境合作为例,利用"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即可得出中日环境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这一结论具有代表性。环境合作的具体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从功能合作到制度合作、从双边到多边环境合作平台的机能整合;通过制度的安排与设立,以及利用国际环境制度来促进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寻求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亚区域走向经济一体化有其客观必然性 :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竞争加剧的必然要求 ,贸易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IT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为其奠定了客观基础。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以下特点 :是多重矛盾并存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各国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落差 ;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特点严重制约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供选择的形式有 :东盟型的自由贸易区、北美型的自由贸易区、铁路和能源一体化联营、东亚地中海自由贸易圈、经济增长三角以及欧盟模式、APEC模式、雁行模式等。今后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能源需求量较多的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东北亚各国间未能建立相应的能源合作机制,区域内各国在处理能源及其安全保障问题上表现出无序竞争状态,后果堪忧。为了改变这一状态,东北亚各国开始寻求通过区域内各国合作的模式实现共赢,这符合当前解决国际问题方式的大趋势。建立东北亚能源合作机制具有现实基础和可能,但也存在不小的障碍。应当从世界能源全局的视角,在提高中国国际能源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围绕东北亚各国共同利益,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搁置争端,从一些现实可行的合作做起,建立相应合作机制,逐步巩固并扩大合作。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东北亚地区经济区域化进展迅速,区域内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相对于东北亚整体而言的地方性“次区域”发展也十分活跃,居于超前地位。但在另一方面,经济集团化进展缓慢,形成了区域化与集团化之间较为明显的反差。当然,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不一定总是与集团化进程完全同步。所以,在东北亚当前特定的条件下,分析次区域合作中诸因素的作用及其合力的影响,对正确认识次区域合作有着特殊的意义。对黑龙江省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战略作一宏观上的论证,以期黑龙江能早日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区…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地区在全球战略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一方面,未来美国霸权的维系,将有赖于防止欧亚大陆任何强权的崛起;另一方面,从新世纪政经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二条欧亚大陆桥的规划、运作,以及所谓新丝路的整建,配合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溢出效应,出现欧亚大陆强权的可能性似乎难以避免,未来新世纪的竞争情势,东北亚显然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东北亚区域由于处于世界战略体系的敏感地带,尽管相关各国也能认知到合作与成长才能有助于文明的提升及人性尊严的维护。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发展中,似乎又存在着各国自我利益的竞逐,包括领土的纠纷和资源的争夺,以及历史演进而来的意识形态或文化的差异,冲突显然不会在一瞬间消除。本文透过人为的三大情境:排除共同威胁、追求共同利益及霸权的合作号召,检视东北亚区域的情势发展,认为目前东北亚区域的冲突情境依然超过合作的动机和意愿。也就是说,东北亚区域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的领域,目前仍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正有待相关各国透过政经意识的整合及交流机制的建构,以唤起各国的理性,运行机能的统合,进而才能形成东北亚区域的“区域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特征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松散性与渐进性。该地区中、日、韩、朝、蒙、俄6国政治和经济制度、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民族文化差异很大。使得整体经济合作或一体化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从而决定了该区域经济合作过程的松散性和渐进性。 第二,经济互补性。东北亚地区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在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商品需求方面亦可互为对方提供市场,这是有关各国加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济走向集团化或地区经济走向一体化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国际经济集团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剖析了日本在亚太地区建立经济集团的构想。与欧美地区相比,在亚太地区建立以日本为核心的经济集团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社会制度不同,政治上存在着复杂关系;亚太地区对美国依赖性较大,又是美国争夺的重点;由于历史的原因,亚洲国家对日本的用心存有疑虑和戒心。东北亚地区当务之急不是建立经济集团,而是发展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合作,以促进该地区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