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洁发展机制环境合作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双赢的国际环境合作,是以有约束力的国际环境法规为基础并依托于国际市场机制进行的项目合作,它为东北亚环境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促进了环境融资和环境技术的国际转移,推动区域环境合作的发展并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2007年底"巴里岛路线图"的成功确定,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受方法学和项目风险的限制,项目合作存在一定的困境。为此,应充分利用碳基金来降低风险、开发节能和提高能效方法学、构建东北亚清洁发展机制双边或多边合作机构促进各国间的信息交流,促动东北亚清洁发展机制环境合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18日至19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成功主办了“东北亚区域发展与合作”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邵汉明主持,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冯巍到会致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邴正作了题为“文化沟通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主题演讲。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等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各国专家学者以“东北亚区域社会、文化、环境发展与合作”为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坦诚的交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阐发了很多有见地的学术观点,在积极探索东北亚区域各国实现多领域合…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菲  李顺龙 《东岳论丛》2019,40(7):120-12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至关重要,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看,区域环境恶化已经引起各国的共同关注,关系到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因此,环境改善迫在眉睫。从长期看,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环境外交政策侧重点不同以及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诸多因素使得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具有艰巨性。从未来发展走势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又具有可行性,以中日两国环境合作为例,利用"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即可得出中日环境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这一结论具有代表性。环境合作的具体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从功能合作到制度合作、从双边到多边环境合作平台的机能整合;通过制度的安排与设立,以及利用国际环境制度来促进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关于合作的发展前景和模式方式 ,一些国家的学者提出了比较乐观的设想。文章指出 :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社会差异性巨大 ,地理位置上具备特殊的战略重要性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将东北亚合作机制化与一体化的障碍。因此 ,东北亚各国的合作与交往应以实效为目标 ,以双边或三边为基础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会有效地提高区域合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在东北亚地区东北亚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东北亚地区能源进口依存度高和能源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条件下,东北亚地区必须通过区域范围的能源合作来保障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域必须依靠地缘优势和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协商和协议进行能源合作,以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和共同利益。虽然目前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展较为缓慢,但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可以在许多重点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6.
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形势发展很快.清醒地认识哈尔滨对外开放形势,综合分析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切实把握对外开放环境及其格局、走势,是正确确定我们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贸易联系方针和行动的基本前提.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新特点1.东北亚区域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共存、政治相对稳定的新时期,各国正乘机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经济发展和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地区在全球战略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一方面,未来美国霸权的维系,将有赖于防止欧亚大陆任何强权的崛起;另一方面,从新世纪政经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二条欧亚大陆桥的规划、运作,以及所谓新丝路的整建,配合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溢出效应,出现欧亚大陆强权的可能性似乎难以避免,未来新世纪的竞争情势,东北亚显然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东北亚区域由于处于世界战略体系的敏感地带,尽管相关各国也能认知到合作与成长才能有助于文明的提升及人性尊严的维护。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发展中,似乎又存在着各国自我利益的竞逐,包括领土的纠纷和资源的争夺,以及历史演进而来的意识形态或文化的差异,冲突显然不会在一瞬间消除。本文透过人为的三大情境:排除共同威胁、追求共同利益及霸权的合作号召,检视东北亚区域的情势发展,认为目前东北亚区域的冲突情境依然超过合作的动机和意愿。也就是说,东北亚区域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的领域,目前仍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正有待相关各国透过政经意识的整合及交流机制的建构,以唤起各国的理性,运行机能的统合,进而才能形成东北亚区域的“区域主义”。  相似文献   

8.
“黄浦江死猪事件”的爆发,暴露出我国政府在处理跨界水污染危机事件中,缺乏跨界水污染源头治理和“下游主导”的科学管理理念,缺乏有效的跨界水污染协商机制,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借助相关核心概念和协同治理理论的内容,在充分分析该事件暴露出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出破解跨界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可行性方案,即建立源头治理的危机预警机制,建立跨界水污染治理协作机制及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寻求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亚区域走向经济一体化有其客观必然性 :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竞争加剧的必然要求 ,贸易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IT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为其奠定了客观基础。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以下特点 :是多重矛盾并存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各国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落差 ;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特点严重制约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供选择的形式有 :东盟型的自由贸易区、北美型的自由贸易区、铁路和能源一体化联营、东亚地中海自由贸易圈、经济增长三角以及欧盟模式、APEC模式、雁行模式等。今后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特征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松散性与渐进性。该地区中、日、韩、朝、蒙、俄6国政治和经济制度、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民族文化差异很大。使得整体经济合作或一体化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从而决定了该区域经济合作过程的松散性和渐进性。 第二,经济互补性。东北亚地区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在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商品需求方面亦可互为对方提供市场,这是有关各国加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迅速.在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洲经济共同体(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三架马车的带动下,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经济增长三角及多边经济合作.这些区域经济合作如雨后春笋,打破国与国的界线迅速发展起来.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开发,在这些区域经济合作中更为引人注目.它引起了东北亚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近年来各国学者纷纷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发合作构想.如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多个自由经济贸易区、在图们江地区300平方公里区域内建立跨国经济特区、建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一区两制”模式(建立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际经济新体系,同时实施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管理等)、雁型发展模式等等.这些模式或构想虽然描绘了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宏伟前景,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付诸实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模式或构想的实现都有重要的前提条件,即(1)除需各国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外,还需各个国家内部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各个国家之间保持一定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薛晓芃 《理论界》2014,(4):153-155
对于东北亚环境治理来说,环境非政府组织和知识共同体的作用至关重要。通常来说,这两类非国家行为体能够以各自的专业技能影响政府行为,参与国家决策。同时他们还能够作为区域游说团体,说服各国政府积极参与环境合作。但是,在东北亚地区无论是非政府组织还是认识共同体的发展都未形成地区整体力量,也未成熟到能用各自的专业技能影响政府决策的阶段。如此分散而又薄弱的力量无法在区域环境合作中发挥协调和游说的作用。不成熟的非国家行为体网络是东北亚环境合作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以企业或项目为管理对象的点源环境治理与环境问题的区域化日益相悖,环保历史与现实理性呼唤新的环境治理模式,与点源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区域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是指以自然区域整体为治理对象的环境治理模式,分区治理和合作治理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需要建立环境分区治理机制、区域环境整体治理机制、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机制和区域环境管理体制,四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要求按自然区域进行分区治理,每个自然区域必须作为一个自然整体进行治理,不同的自然区域以及自然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域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实现区域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区域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崔广彬1995年3月9日,黑龙江省阿尔泰学学会组织召开了“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省社会科学院、省民族学研究机构和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40余位汇聚一起,共同研讨东北亚区域的民族文化。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如何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以地政、地缘关系结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许多设想不断出台,东北亚经济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热点地区之一,其发展脉络、走势和逐渐走向成熟已日益引人注目.蒙古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中唯一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虽然受历史的局限、传统的束缚、经济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冷战后遗症、投资条件欠佳、政策缺少连贯性、政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与圈内国家协调一致,特别是在今天东北亚经济圈“圈”的概念还很粗糙的发展时期,很难谋求一个统一的与各国国情、产业结构均相适应的经济圈的确实形成.但从蒙古所处的欧亚大陆桥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拥有的经贸、投资发展潜力看,蒙古在未来的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中俄东部边疆地区的文化交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东部边疆地处东北亚,近百年来,这里一直是战火纷飞、烽烟四起的多事之地。战后的半个世纪里,在冷战体制下,东北亚又成为东西矛盾的集中地区,成为世界军事力量的集结点。各国之间不是处于敌对状态,就是矛盾重重,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往失去了必要条件。冷战体制终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局势的两大主流,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变化为东北亚各国及区域间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在发展本地区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中俄东部边疆地区文化交流,以迎…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