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将、为帅之道,首在用人;而用人之道,难在用“难容之人”。何为“难容之人”?“难容”者,即通常用人者“难以容忍”之人也。 翻开浩如烟海的史典,不难发现曹操正是善于用“难容之人”的人。其实,曹操其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颇具进步思想的人才学家,其在识人用人的个案更是堪称典范。一次,他与袁绍对话,充分显现其不同凡响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2.
佚名 《人才瞭望》2014,(7):86-86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在寺庙中,敲钟的意义甚多,召集僧人上殿、诵经、起床、睡觉、吃饭等,无不以钟为号。敲钟的讲究也很多,以"晨钟暮鼓"为例,一般寺院于每天晨昏之时敲钟击鼓,称为"晨钟暮鼓",以警醒修行之人要勤奋精进,慎终于始。其敲法是,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计108下。  相似文献   

3.
没有“名”而“买名”者,并不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是人们公认的、具有真才实学之人,焉会请孔方兄出来帮忙走进“名人录”及各类“辞典”之中?君不见有些出版社广征名人,只要肯拿出票子来或愿意购买10本书,就可委你为“名人”,甚至一个字未写,只要肯包销几百册书,也可当上编委、乃至副  相似文献   

4.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在“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逐渐成为共识的同时,不少人把“下”者当成了平庸、无能、不称职的代名词。这种偏见增加了“下”者的心理障碍,使“能下”者显得举步维艰。在此情况下,真正做到“能下”的干部实在难能可贵。 最近我们参与某部门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工作,一位较为出色的科长,在这次竞争中却落聘了。这位同志和我们谈心时恳切地说:“有能力更强的同志担任我过去的职务,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很高兴。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加下一轮的竞争上岗。”简短几句话,令我…  相似文献   

5.
1、右为大,左为小。2、二人同行,右为尊;三人并行,中为尊;三人前后,行前者为尊。3、进门上车,应让尊者先行。4、一般情形下,应让妇女先行坐高位。5、室内以对门者为大位。6、上楼时,尊者、妇女在前;下楼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器”的本意指器具或者器皿,指某种工具,各有其用.但一种器具往往只限于一定的功能而不能相通使用.“君子不器”即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具有一种功能,只限于一定的用途. 《易·系辞下》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他胸怀天下,修齐治平,具有道德色彩,是能担当大任之人.  相似文献   

7.
“用人如器”是个成语,出自《资治通鉴》。据载,唐太宗让大臣封德彝举荐贤才,但他久无动静。太宗大怒,一日就责问封德彝,但封德彝诤诤有词地说:“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太宗听后纠正道:“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人就象用器皿一样,各有所用、各有所长,取  相似文献   

8.
选题一: 经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当局者原指下棋之人,旁观者为观棋之人,指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9.
激励调动是用人之道的一种策略,而善于任无,则是更高的御人智慧。何为任无焉?任无者,即是把哲学的辩证之法用于御人者也,能把看似无用之辈变成有用之人,能把看似对已有害的敌人变成推动自己事业发展的积极  相似文献   

10.
今天,人们在很多的外交场合上都能见到翻译们的身影,听到他们操着一口流利而纯正的外语在为交谈者做翻译.然而,他们亦同新中国的建设和壮大一样,是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11.
人才流动是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勿容置疑,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给企事业单位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也给许多曾经学不致用的人才提供了一席广阔的用武之地,然而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的法制建设尚不够健全,加上有些动机不良者曲解人才流动和流通的含义,趁机浑水摸鱼,从中渔利,给人才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人栽树我乘凉 注目报刊电视台的招聘广告,富有诱惑力和挑逗性的字眼随处可见,“带技术、项目者优先聘用”,“带客户、有销售市场者待遇从优”。“符合要求者报酬优厚,提供住房一套”,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这些招聘广告要的不是各种人才,而是能为他赚钱的大小摇钱树,这些企业不想花力气下本钱培养人才,却对歪门邪道挖别人墙脚兴趣浓厚,别人栽树我乘凉,坐享其成,既无远虑又无近忧,淘金者对挖别人墙脚的勾当自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2.
心静之人,能听见灵魂笃笃远行的声音。科学上解释,声音是一种看不见的波。声波引起物体振动,经由耳道,被耳膜接收,落在心里,催人开怀爽快,是为乐音,若使人烦躁恼怒,就是噪音了。  相似文献   

13.
他渴望大把大把花钱痛痛快快地吃喝玩乐于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又多了个醉生梦死之人然而卖身投靠需知付出代价何等惨重圈993年2月"的一天,江"济重"无锡市-片欣欣向荣,伴随着不绝于耳的爆竹声,人们仍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才流动难,难在哪里?除了客观原因外,人才自我包装方面的欠缺也是其坐失流动良机的重要原因。 1.社会流行的价值体系,过分表层化的大众评价方式在对人才评价氛围上产生了非良性影响,以貌取人、以形象定内质的现象比比皆是。“第一印象”对人才成长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现有市场条件下,个人才力的认可与个人直接表现能力息息相关。因此社会在呼唤人才流动的同时,也呼唤人才的自我包装。 2.从择业者一方来讲,好的外观形象与包装技巧,也是对择才者一方,对社会的一种尊重,是一种充沛的创造信心和旺盛的生命力的表现,对于自己的发展与被认可极有益处,从而提高你自己对未来前途的自信心,能够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明天的生活和工  相似文献   

15.
杨占华 《人才瞭望》2005,(12):97-97
对待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从一个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因此。正确的工作观十分重要。正确的工作观有如人生路上的明灯,不但会为你指引正确的方向,也会为个人的职场生涯创造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以12种动物的精神做比喻.在它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不同的工作观。  相似文献   

16.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据史料记载,他拥有门客三千,其中不乏滥竽充数、鸡鸣狗盗之徒,真正在历史上留下记载的为数不多,可见门客中绝大部分是吃闲饭之人。但孟尝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恐怕与他养这么多吃闲饭的人有很大关系。 当今不少企业也养有一班吃“闲饭”的人。他们很少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很少去做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他们可能三年不做事但做一件事,就值得养他三年。正是这班“闲人”能在企业巅峰时期看到潜伏的危机,能在企业“山穷水尽”的关头,看到柳暗花明。这班所谓“吃闲饭”  相似文献   

17.
据史载,东汉上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东莱郡太守杨震的举荐之恩,夜揣十斤黄金给杨震送去。王密说:“夜深人静,没人知道”。杨震面带愠色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赠金于我,你知道,我知道。既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杨震为拒不收,在“反正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能以“四知”慎独自律,是怕玷污了自己清正廉洁的名声。杨震的一个“怕”字,即畏天,畏地,畏人,畏道德,畏法律,构筑了他内心的“精神防线”。 现在时代不同了,然则“怕”的境界仍然需要。我们的革命前辈,党和国家领导…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淮阴候列传》有言:善于领兵者,谓之将才,善于将将者,谓之帅才。毛泽东同志经常讲的“班长”,指的就是领导班子中的帅才人物。 我们的先人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总结出将之道三原则,即:抓大事,“公无远近”和以将为荣。与此相对应,又有帅才“三忌”:  相似文献   

19.
《明史·选举》记载朱元璋对官吏别出心裁的奖惩办法,说的是开国不久,朱元璋就命吏部把百官定为三等:称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干部的奖惩,不仅力度大,而且可以说是层次分明:对“称职无过者”就是考核优秀的干部是“赐坐而宴”─—坐下来欢宴,这相当于现在的嘉奖和表扬了;对“有过而称职者”,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基本称职的干部是“宴而不坐”──站着吃喝,这相当于“诫勉”了;对“有过而不称职者”就是那些考核不合格…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丰碑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状况,以及其在不同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过程,并在已经成熟的丰碑文化的行为文化构建上,分别从管理者和员工两个重要组成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