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量一个企业的成长,需要进入这个企业真正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凭借诸多的数字记录,来解密这个企业成长的过程。一位经济大师曾说:数字是企业成长跳动的音符,是所有成功企业难以传承的心灵韵律。  相似文献   

2.
胡塞尼是美国籍阿富汗裔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等,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在胡塞尼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其阿富汗身份赋予其了解阿富汗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在作品中表现出阿富汗人的特质,同时其美国人身份使得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去表达自己,并理解美国人倡导的意识形态。基于此,胡塞尼充分利用其双重文化身份进行小说创作,为读者带来了独具特色的小说作品。本文简要概述了胡塞尼双重文化身份的情况,并以其代表作为例对胡塞尼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胡塞尼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著名的美国成长小说,也是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霍尔登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最后,他开始试着适应社会,变得更加成熟。换句话说,他经历了迷茫和顿悟。本论文运用例证法和分析法,来论述《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登的迷茫和顿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美国成长小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针对美国成长小说艺术表达进行探讨与研究,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0,(7):10-11
心理动力学理论:又称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创立。该理论假设人们外在行为的原初动力来自内心世界与精神深处;揭示了人格成长过程,认为人们的早期经验对现时行为及心理起着重要作用;认为不同类型的精神活动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强调潜意识对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的因素很多。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即:家长言行的影响、师生言行的影响、影视剧中主人公言行的影响、小说等书籍中主人公言行的影响。阐明了人们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模式下,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构建形成了孩子生命的底色。著名作家池莉在其小说《来吧孩子》中所记述的自己女儿吕亦池的成长过程,每个片段和故事都透露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值得探究。本文主要从母亲与教育、池莉与《来吧孩子》以及从书中所体会到的教育启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水和沙混在一起,当搅动时,水会变浑;不去搅动它,水是澄澈的。成长的烦恼也是这样,不去搅动它,才能获得一个安宁的内心世界,才能心无旁骛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9.
小说《魔桶》是当代美国著名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品,作品深刻诠释了"犹太性",本文试图描写主人公利奥的精神成长过程,解读传统犹太文化中救赎与重生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万丹 《现代交际》2011,(5):78-78
西莉亚是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尽管她曾经怯懦,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但是整部小说却见证了她一生的“成长”历程。她的“成长”不单单在于年龄的增长,还在于她灵魂的觉醒,直至最终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  相似文献   

11.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主人公霍尔顿寻找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真实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的真实状态:人们沉迷于物质享受,情感上的冷漠与虚伪,精神上的迷惘、彷徨和空虚。该作问世后曾唤醒了无数彷徨苦闷中的青少年,也给现实中的我们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心理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麻风病人的吻》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代表作,是一部典型的以刻画人物心理著称的心理小说。作者展现了主人公精神和心理的变化,剖析了人生的戏剧性,使读者深深体会到孤独压抑的灵魂。结合精神分析法洞察《给麻风病人的吻》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揭露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3.
侯琳波  周文锋 《职业》2011,(14):88-88
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谈谈文学作品中超常描绘的作用。一、揭示内心世界,表现文章主题叶圣陶的小说《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出那字条,定睛直望,像嗜好读书的人想把书完全吞下去那样地专凝,但她并不识字。"  相似文献   

14.
成长作为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人类个体生命的重要体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无限的想象空间,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成长,往往带给读者十分重大的思想启迪,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保罗,米莉安,克莱拉,都有着不同阶段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冯麟喻 《现代妇女》2014,(8):374-374
口梵高是后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色彩绚丽灿烂、线条感强烈,富含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思想,是世界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宝。他的作品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是因为他的作品里大都是内心世界的表现,而这与他特殊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遭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尝试从心理分析及艺术作品分析的角度,探索梵高创造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王丽菲 《现代交际》2010,(6):174-174
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学校也都在积极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迅速地成长起来。本文主要针对青年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结合自身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就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提出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快速成长、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但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此时的心理活动逐渐复杂,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我和社会充满了困惑,且对于外部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情绪较易起伏,容易冲动。激情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较为普遍。已有的研究,主要倾向于从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等外部环境因素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以及有效地预防控制手段,而较少直接探讨在青少年犯罪中情绪情感调节策略匮乏或选择不当等内部因素带来的影响。本文基于对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从情境选择、情境调节、注意分配、改变认知、反应调节整个过程,初步探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小说《我们是动物》是贾斯汀托雷斯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作者用美妙的语言和出色的人物塑造才能给读者奉献了一个关于爱、兄弟情义和成长的动人故事。这篇论文从异化理论的角度,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走向异化的过程和原因。论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简单地回顾异化理论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第二章侧重于阐述主要人物,特别是故事叙述者异化的过程;第三章从种族、家庭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主人公走向异化的原因。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旨在对故事中人物异化的原因和过程给出清晰的解释。最后,本文简单总结美国少数族裔儿童成长面临的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艺术治疗,箱庭疗法具有创造与象征的性质。因而对于箱庭作品的理解是治疗过程和理解来访者内心世界很重要的一环。本文试图从艺术知觉的角度出发,将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应用于箱庭作品的理解,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以期在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发展理论的道路上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自同名电视剧推出以来,fresh果果的小说《花千骨》也成为了大众瞩目的焦点,纵观整本小说,不仅其创作元素的选择、创作的过程是具有商业收益考量的,在抄袭问题与链条式开发问题中,也可洞见商业化的浸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