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结构日趋科学完善,不断为中国法治现代化指明方向。中国法律体系的建构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为基础的。以宪法为指挥官,形成了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律和其他法律规范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巩固了中国法治的基础。在对仍在发展中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和合理建构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化的语境中获得新的内涵。为推进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应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在法治制度、法治政府、法治经济、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建设的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为法治提供现代化的现实途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尤其十八大报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表明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心和要求,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本论文主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是民众发自内心的对法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支撑。本文在对当下中国法律信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侯辰龙 《现代交际》2012,(5):103+102
政治文化属于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能够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增强民众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加强政治凝聚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提供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概念。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法律的意义不只是行为的准绳,也是维持我国正常秩序的最重要的手段。完善法律体系的建成,要依靠党的作用和政府的职能,但仅依靠这一手段并不可行,还要发挥法律教学的作用,如发挥高职学校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理论落实到实际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对我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思想品格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立足于中国实际,使之真正体现中国的时代特色。本文就“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主题,从几个方面提出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地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条件,才能更好的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雪 《现代妇女》2014,(7):347-347
社会性别伦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视角,试图说明在当代中国关涉性别平等伦理建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再一次理论升华,标志着我国将要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阐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当代理论价值,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法学为实现中国法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中国法治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推进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天地和道路,它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类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共在90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科学地引导人民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轨迹,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做出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关注到我国的文化发展,还关系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应当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文中将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个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宝库中,有关宗教问题的专门论述虽然为数不多,但与其它方面的重要思想一样,同样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宗教观,处处闪烁着中国特色的理论光辉,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解决中国面临的宗教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宗教和睦、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几千年和谐思想文化基础上一次重大的思想超越,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以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治国理政方略。正确理解和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意蕴,对于当下中国的和谐社会建构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进平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并写入党章。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古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瑰宝,熠熠五千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石和创新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晁阳 《现代妇女》2014,(11):257-25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原则,也是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在中国思想政治领域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高职院校中加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年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政治现象中的一个特殊方面,对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主义公共意识为基础,以主体性、发展性为一般属性,以政治性、积极性和行动性为特殊属性的政治行动意识作为主体政治心理走向政治人格的重要中介,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发展的未来取向,以政治参与意识为中心的青年政治行动意识培养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经过多年实践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改革趋势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我国取得社会主义初步胜利的理论基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社会生产力有了稳步提高、市场经济日渐繁荣、人们生活有了巨大改善、群众政治觉悟逐渐提高,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结果。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含义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新时期我国要如何结合国家发展实际,开启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事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根据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地位,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成果上的一个新发展,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新进展。在生态文明视阈下解读中国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