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地产权私有化与国有化均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因此,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并非所有权归属的改革,而应是使用权的改革.使用权改革的着眼点是政府应采取明确界定农民土地权利、积极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及外部环境政策组合,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地使用权流转: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帕累托最优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地制度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所有权问题,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也不应是农地产权的归属问题.农地的私有化和国有化都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生产力不发达的实际,而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任何一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都绕不开的问题,也是促使潜在利润内部化的帕累托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大量实践表明,农地征收过程中最突出、最严重的问题是侵害农民合法权益,而且长期有禁不止。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需要从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农地征收制度、促使政府角色回归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强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30年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产权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业增长.效率优先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起点,这也构成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基准点.1978年以后,中国农地产权结构沿着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方向演进,农民逐渐被赋予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交易权越来越自由、土地收益权越来越充分,这是中国农业持续增长的制度之源.中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地供求关系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史:(1)农地"兼并"与"反兼并"的历史:"公权"与"私权"的循环博弈;(2)农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从"公权"与"私权"的循环博弈到"两权"分离的过渡;(3)农地经营权流转: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的过渡.笔者认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门未来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进一步创新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二是努力推动农地承包权的自由流转;三是严格限制农地所有权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简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既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又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世界先进农业的冲击和挑战的需要。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可以从界定农地产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土地产权界区、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新一轮农地制度改革的中心议题。基于江苏、广西、湖北及黑龙江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交易费用是影响农地流转的一个重要约束因素,农地流转中存在的交易费用既抑制转入户转入土地,又抑制转出户转出土地。因此,新一轮农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应全面降低农地流转面临的各类交易费用,促进农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中国农村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占峰 《江汉论坛》2005,(11):60-62
新中国建立后,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与之相对应,农村城镇化进程也有许多变数。承包制对农村城镇化的贡献与制约并存决定了农地产权制度必须持续创新。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有利于城镇化的一种创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是在农地市场化进程中逐步推进的,具有渐进性.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由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地金融制度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其总体目标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农地金融制度通过农地使用权的抵押来融通资金,以满足农地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产权利益集团博弈行为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地产权利益集团包括私人产权要求者利益集团、农村基层管理者利益集团、官僚和政治家利益集团,各利益集团博弈行为带来的社会经济绩效和制度绩效明显表现出负绩效大于正绩效,这种博弈所诱导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不合理,必须通过相应的改革措施扭转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置是今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制度条件。“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经营权流转将成为未来农地流转的基础模式,即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现土地的“成方连片”,农户对承包权的保有以实现财产性收益。从法理上,以“经营权流转”为基础的流转方式能够适应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股份合作社、土地信托等典型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也能够化解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中,土地流转与农民失地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征收的规定已严重滞后,修改宪法和其他法律的一系列规定已成为必要。本文通过对农地征收的主体、征收性质、所有权的归属、现行的制度设计等进行探讨,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尽快修订相关法律,对集体土地征收可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建立具体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纠纷的类型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土地价值的上升,土地权属的争议也开始大量涌现。在调研乡镇,按照纠纷主体划分,当前的土地纠纷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类型:农户之间的土地争议、农户与村集体之间的土地争议以及村民小组与村集体之间的土地争议。在某种程度上,三种类型土地纠纷的实质是土地升值所导致的利益之争。因此,土地纠纷的化解既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更需要一种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近代农业向资本主义关系的演进形式,由于世界各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革命的法国范式"是欧洲中世纪比较典型的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发展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演进道路,这种建立在小块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小农资本主义经济缺乏农民与土地分离的退出机制,不仅"剪断了法国农村资本主义的翅膀",而且严重地阻碍和拖延了法国从传统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国的历史进程.当代法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家族化、商业化、资本化、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公司化、社会化、合作化及农民职业化交织在一起,既保持了欧洲大陆地区农业生产的传统特点,又顺应了当今世界农业国际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需要从民法理论上科学类型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更需要适应土地利用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现实要求。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应当以增强所有权主体的独立性、健全“重在利用”的权利体系、拓展土地的价值支配形式以及逐步实现农民土地权利与农村居民身份分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贸易中虚拟水的研究相对较为深入,对农产品贸易中虚拟耕地的研究主要由我国学者开展,集中于粮食等耕地密集型农作物领域,而把虚拟水、虚拟耕地两者相结合对虚拟资源进行定义并对其应用进行综合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议今后对农产品贸易中虚拟资源理论的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虚拟水、虚拟耕地相关研究构建虚拟资源理论体系;加强农产品贸易中虚拟资源流动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注重虚拟资源理论的实用性研究;在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虚拟资源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着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的状态,虽然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制度始终未被彻底打破,但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法律关系仍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实现与发展.土地所有权向私有方向发展虽起起伏伏,但从未间断,并最终形成了更加明晰的土地私有权制度,构筑起了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保护体系.在土地所有权国有与私有的长期斗争中,法律最终从注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转向了更加注重对土地使用收益权利的保护,并最终孕育和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时,普遍所采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土地所有制的比较,认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别是东方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而西方社会是私有制。马克思也得出“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了解东方的钥匙”的判断,并从土地公有这一角度对东方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了新的看法:东方土地的私有形式已开始出现;东方土地制度存在二重性;人类早期普遍经历了土地公有制,晚年在对俄国民粹派公有制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把东方的土地公有制看作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宁夏生态移民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地发展滞后的现状分析,发现农地建设与经营成本负担是制约生态移民迁入地发展的主因。根据制度变迁理论,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提出采取“农地收购”、“招募式移民安置与农地产业化经营模式”是解决当前农地短缺和生态移民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