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民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与新中国社会的转换阶段,女学运动带动了回族女子教育的开展,打破了多年来女子被拒于校门之外的习俗。然而,回族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像全国女子教育一样,颠覆社会对女性的象征观念及女子的地位,而是巩固了原来回族女性的民族传统。本文通过比较民国时期全国女子教育与回族女子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其所反映的女性文化思潮,探讨回族女性教育的文化特点及其对当代回族女性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青海回族女子教育开始于民国年间。1929年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会长安树德特地从甘肃请了一位女教师,准备创办回族女子小学,时因国民军东下,安树德离任而告罢。继任会长冶生录按原定计划,经筹措努力,在1930年创办了会立西宁回族女子小学,但因族内旧习惯势力的干扰和经费方面的困难,女校不久就停办了。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回族女子教育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北地区回族女子教育概况丁国勇(一)西北是我国回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回族为8602978人,而西北五省区为4060075人,占74.19%。所以西北地区回族的状况为人们所关注。西北地区回族女子教育一向落后。解放前...  相似文献   

4.
运用统计学方法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回族教师的成长受主客观方面各七类因素的影响。加强回族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是搞好回族教育的关键,回族教师在这方面的愿望是强烈的。应努力为回族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尤其要注意培养回族女教师、发展回族女子教育。  相似文献   

5.
马汝邺是民国时期具有一定影响的回族知识女性;从事教育十余年,为女子教育——尤其是回族女子新式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她为人思想开明,节俭自奉,乐于助人,所作所为以宜于社会为准,有着良好的声誉;善书法,能诗文,著有《晦珠馆近稿》。  相似文献   

6.
杂散居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障研究——以回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回族为例,从杂散居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回族妇女在婚姻家庭、社会保障、宗教信仰等方面所享有的权益,指出了杂散居地区回族妇女中所存在的早婚现象、家庭暴力、辍学等影响妇女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从正确对待婚姻形式、提倡晚婚晚育,提高妇女素质,关注社会性别的构建等方面积极探索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青海省回族女子基础教育的现状 ,探讨了回族女子基础教育落后的根源 ,从而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回族女子基础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甘青宁回族地区为个案,基于实地调查,就多元文化构建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甘青宁回族女性教育现状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及反思,以期为回族妇女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特点及途径──兼谈回族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教育关系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西部开发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在总结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途径,并对回族妇女教育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回族妇女接受教育而专门设置的一种经堂教育拓展形式,清真寺女学对妇女自身和家庭成员有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教育蕴义。本文结合吴忠三个清真寺女学的实地调查结果,探讨了女学兴起的原因,特别在文化的教育镜像中分析了女学对回族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析回族妇女的抗日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妇女抗战活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族学、女性学的视角阐述了1937-1945年回族妇女的抗战活动,力求为抗日战争研究和回族妇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莉 《回族研究》2015,(2):30-36
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中,回族女性属于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随着回族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和回族报刊的蓬勃发展,回族社会第一次公开讨论女性发展问题。通过晚清民族报刊对回族女性在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注与讨论可以看出,把妇女问题作为倡导整体社会改革与回族自身建设的一部分,其实是回族社会发展的内在理念和策略,妇女问题与国家、宗教、教育、婚姻、习俗等问题彼此配合、相互呼应,呈现出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13.
保安族的男子传统服饰多为大斜襟长袍,头戴礼帽或平顶圆帽,足穿长马靴,腰系长带,显得雄伟大方(见图3)。女子传统服饰为和尚领长袍短夹,大裆裤、绣花、包边,足穿花布鞋(见图5),头戴“皱皱帽”或女式头带,格外端庄秀美(见图4)由于长期和回族相处,现代保安族男女服饰已和回族有些相似,男子为白汗褡、黑夹夹,头戴白或黑号帽。妇女则戴黑色或白色盖头,但不戴绿盖头,这是和回族妇女的不同之处。(见图1)保安族妇女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大潮中,少数民族妇女冲破了来自社会和自身的种种障碍,组成了一支令人瞩目的女子产业大军,登上了商品经济大舞台。这对少数民族妇女来说无疑是历史性的转折。在新疆,农林牧区有64526户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户。乡镇企业中,妇女劳力约占企业劳力的30%,有的企业高达60—70%以上。仅喀什地区,1984年参加商品生产的维吾尔族妇女就达65万。乌鲁木齐市有16000户女个体商户,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6.2%;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妇女跨入过去从未涉足的生产流通领域。回族人口占79%的同心县,是“三西”地区贫困县之一。改革的春风吹拂宁夏大地。她们先后有3016名妇女从事第三产业,设摊点2000多个,上市商品1500多种,成交额60万元左右,被人们称为宁夏的  相似文献   

15.
虎学良,中国伊斯兰教青年学者,曾于1946年著成<回教女子三字经>.本文基于该书所阐释的回族穆斯林女童的教育观,旨在对作者关于回族穆斯林女童的信仰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生活常规教育、社会教育及劳动教育的教育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回族教育事业从20世纪初期创办回民小学起,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据《回族简史》上介绍:1906年以前,童琮左镇江创办穆原学校,安铭也在北京创办宛平民立初级小学。1907年,王宽在北京创办回文师范学堂,马邻翼在邵阳创办清真偕进小学。1908年,留日的回族学生出版《醒回篇》,它既是回回民族自己最早的刊物,也是提倡兴办回族教育的最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第一张由妇女主办的《妇女日报》,一九二四年元旦,正式在天津创刊。这份由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主要领导人办的四开小报,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之一。它的总编辑就是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回族女同志刘清扬。刘清扬一八九四年生于天津市。幼时曾耳闻目睹八国联军侵华累累罪行。十一岁入严范孙先生创办的平民女子小学读书,后又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对陈独秀、李大钊等创办的《新青年》、《少年中国》、《新潮》进步报  相似文献   

18.
谈回族研究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丁宏 《回族研究》2002,(3):102-105
回族社会“男性中心”观念导致了妇女的“边缘化”及对妇女问题研究的忽略,而女性研究队伍的薄弱则加重了回族学研究中的性别偏见。这就需要在回族研究中引进性别的观点,即从性别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回族社会。这将是一种理论创新,并可以弥补以往研究中的“性别盲点”,使回族研究事业沿着公正、科学的方向寻求更高层次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马邻翼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倡导新式回族教育的先驱。他和童琮、王宽等回族有识之士冲破以往经堂教育读经不读书的旧习,革新旧的教育制度。他创建的偕进小学与童琮创办的穆原学堂、回文师范学堂等为我国第一批新式回民学校。新式回民学校推动和普及了回族初等、中等教育,提高了回民素质,促进了回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回族妇女研究是中国妇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回族已婚妇女婚姻基本状况的实证研究会发现,宁夏农村回族妇女作为穆斯林,她们在婚姻中婚姻的缔结、对婚姻有效性的看法、婚姻满意度等除了与宗教和传统习俗有关系外,其婚姻状况还明显存在着年龄、文化程度、生计方式间的差异。综合来看,目前宁夏农村地区的回族妇女的婚姻自主权较小,婚姻缔结和对婚姻的合法性的看法受传统习俗和宗教的影响,但世俗法律也日渐发挥重要作用;回族妇女中存在早婚的现象,但婚姻关系相对稳固、幸福感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