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叔叔的故事》中有凸显的叙述者和叙述声音,这使小说具有了明显的元小说特征;但其客观性的叙述动作能取信于读者,并没有完全消解小说的深度和文本世界的真实,与完全的元小说又有不同.凸显的叙述者使小说产生双层次叙述和多层次故事,且各层次间相互对话使它们交织在一起产生复调效果,使小说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而小说的不确定叙述者解构了“叔叔们故事”的崇高性,并与其他右派小说互文性地关联,发掘出两代知识分子人生的悲剧性与残酷性,使这篇小说具有了耐人咀嚼的韵味.  相似文献   

2.
萧红小说中时间的运用,使其小说自成风格。作者对时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故事时间的模糊化和叙述时间中的频率、时距上,这样使其小说中的人物对时间生命无意识化,小说的情节弱化。而故事时间的模糊和情节弱化又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散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指向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宗教、科技等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性和世俗性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密关系,但是,由于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本形式上的先锋性、独特性,从而使文学性本身确保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指向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4.
白行简的小说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文笔细腻,描写传神,写实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摆脱了之前志怪小说的桎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白行简的代表作《李娃传》进行分析,阐述了白行简小说的艺术结构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珍妮弗·伊根的《塔楼》采用元叙事的叙事策略,通过叙事者的现身,彰显了小说的后现代性。小说中的元叙事具有解释、类比和离散的叙事功能,这些功能推动了小说的悬念设置、情节发展和主题渲染,使小说在叙事特点上大异奇趣,这也是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论赵树理小说中婆媳关系的民间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婆媳关系是赵树理小说所涉及的女性解放问题中特别被关注的一个侧面。有关革命的、新政权的叙事话语使其小说具有了叙事的合法性 ;而他自觉的民间叙事立场又使其小说自溢出相悖于证“名”的叙事空间 ,呈现出真实的女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早期文学家爱伦.坡因其在小说、诗歌及创作文论上取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文学批评界影响深远。坡在创作理念中对读者反应的重视更使其荒诞、恐怖的哥特小说具有了唯美主义的倾向;从接受美学的层面上来看,坡的哥特小说创作与英国早期哥特小说传统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并且他对哥特小说的创新发展在人类精神生态的层面上具有了广泛的社会与文艺功能。  相似文献   

8.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把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 ,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既同于又异于诗歌意境的新意境。他的小说常常采取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 ,在客观描写的同时 ,非常重视主观感觉的描写 ,在表现形式和技巧上又刻意求新 ,综合运用通感、叠句、意识流乃至电影镜头组切等手法 ,从而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9.
小说最迷人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超越具象、传递丰富的审美内涵及深刻的哲理思考,而建构诗意空间则是小说走向艺术深度的必要条件。作家通过诗意空间的拓展以及典型化和意象化的处理,使小说文体更具有诗化的倾向,使小说的意蕴更加博大,精深和优美。  相似文献   

10.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倾诉性,小说文体的诗化色彩十分突出,小说作品的意象较为丰富。张承志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建构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小说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1.
王焕然 《南都学坛》2003,23(5):56-60
汉赋常常虚构人物,假设问对,并在此背景下虚构情节,亦多言及鬼神怪异,从而使其具有了小说意味。俗赋一体,有一定情节,通俗浅显,幽默风趣,小说意味甚浓。汉赋小说意味的成因主要是汉代儒学的神学化、方术的流行及赋家对小说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运用大量关中方言为整个小说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话语支撑。在地方方言与普通话语的书写方式及运用手法上,《白鹿原》在小说文本的语言构建方面为当代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典范,同时也使小说文本意义生成的外延尺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在意义生成的深层架构上凸显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小说文本中关中方言与正式普通话语的有机结合运用使小说文本意义在整个生成过程中具有了独特性、互补性与充盈性。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的小说风格奇特,因而被称为"文坛外高手"。从文体上来看,他的小说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来自黑色幽默与反乌托邦主义小说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影响既使他的小说具有批判的精神,也奠定了他的小说的颓废的基调。理解这两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王小波。  相似文献   

14.
从铁凝小说诗性与智性的小说语言策略出发,探索了铁凝的小说在叙事策略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独有的生命体验,其叙事策略体现在诗性描写与智性幽默两方面。铁凝将诗性因子融入小说创作,将营造氛围、铺设情调提高到文本的核心与精髓,在散淡的故事和模糊的人物身上寻找生命的意义,使其小说具有了明显的诗化倾向;智性幽默是铁凝对生命感悟的另一种方式,在情节设置上她采用一种适度的夸张,使小说获得了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15.
六六小说《蜗居》自出版以来,吸引了无数读者,使其颇具研究价值。小说中的流行语在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特色,为小说语言增添了一定的光彩。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对小说中的流行语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其在选择流行语上有四个特点:经济性,旧词新意、幽默和不规范性。同时呈现出三大艺术效果: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新鲜感;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人物背景;突显时代特色,体现小说《蜗居》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托尼·莫里森创造性地运用了成对的成长主体和并置的叙事结构,以此在形式、内容及意义上突破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框束,向读者展现了活生生的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使成长小说这一文类更加繁复且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浓厚的乡土气息是陈源斌小说的本色。对通俗传奇的故事性的借鉴,更使之具有传奇特点。而在这些传奇中的法制故事,又是其偏爱的题材。非典型化的细节描写,使作品具有新写实小说的特点。冷静而又讽喻的语调构成小说在整体外观上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剧本《魂归离恨天》和艾米莉·勃朗特小说《咆哮山庄》之间有借鉴、继承关系。剧本延续了小说疯狂与复仇的主题,使故事显露出荒凉感和悲剧感;运用电影手法,具有"视觉性"特质;植入女性意识,深化小说意涵,并且把小说中的大场景加以简化,使其转变为浪漫爱情悲剧。剧本背后隐藏着张爱玲暧昧的国族认同和想象。  相似文献   

19.
商业大众类知青小说在后新时期知青小说中占据着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池莉、叶辛、晓剑等许多作家都是这类小说的创作者.它主要重视性、寻宝、谋杀、侦破、奇风异俗等常规性猎奇要素,偶尔也会运用狂欢要素和三角恋等古老原型,表现出了强烈的娱乐性和刺激性.这种特征也渗透到政治权威类和纯文学类知青小说中,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此类小说的后果是将历史娱乐化、肤浅化,使历史真实被享乐性需求所覆盖,也造就了主体的自欺态度,它同时使作家被物质欲望所俘获而无法超越时代,使文学成为刺激品,进而也使读者失去精神的深度而碎片化.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与文学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在齐鲁文化的映照下,张炜小说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齐鲁大地的自然地理风貌使张炜小说为大自然而歌,儒道互补的齐鲁文化传统影响着张炜小说的内容和内涵,齐鲁民间文化资源为张炜小说注入了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