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已成为拉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当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归纳,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与数量规模、针对留守儿童的多学科研究以及问题的现实性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全面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日渐突出.婚姻家庭幸福度作为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来巳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妇女按其所属的地域不同,可分为偏远农村留守妇女、城郊农村留守妇女和风景区农村留守妇女三类.她们各自在经济生活与家庭生活方面遇到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困难,包括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和家庭劳动,婚姻缺乏安全感,受到性骚扰等,切实强化政府作为,争取学者专家们的智力支持,对薄弱农村因地制宜应是当前保障农村留守妇女权益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综述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农村妇女留守原因、农业生产女性化现象、留守妇女的婚姻关系与心理状况、家庭决策与性别关系、子女教育、社会网络与自我发展几个方面.文章认为,目前的留守妇女研究存在界定模糊、理论构建不足、缺少对留守妇女多元性关注等问题,而且忽略了她们生活中重要的相关利益群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本文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困境作了客观的描述,提出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的探亲制度、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积极营造农村留守妇女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等方面来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济宁市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本文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困境作了客观的描述,提出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的探亲制度、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积极营造农村留守妇女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等方面来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济宁市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走入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令人担忧.本文以陕西省户县胡家庄村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利用青少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胡家庄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该村大部分留守儿童有较为严重的孤独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等心理问题,根据总结出的该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及其问题的相关成因,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这就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即留守妇女群体。提出农村留守妇女所存在问题即生活质量差、社会地位较低、基本生活保障不足等,从社会二元体制、我国传统观念和农村妇女自身等方面阐述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为指导,分别从间接和直接两方面进行介入路径的建构。以一个34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改善的具体实施过程为结尾,展示了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存在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身体透支大、健康差,心理忧虑多、负担重,婚姻质量差、担忧多,文娱时间少、质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性文化为社会背景对我国农村留守妇女性心理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从概念界定、国内外性文化、留守妇女的人数及分布、妇女留守导致性压抑、性侵犯以及性疾病、妇女留守对婚姻的影响、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以及研究的不足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目前留守妇女性心理研究存在定性研究过多、定量研究过少、取样的范围狭窄、样本量太小等问题,而且理论指导和学科基础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带来了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通过对安徽省八个县区1368个有效样本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状况。结果显示,家庭权利归属、政治参与、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和女性社会地位是影响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本文认为应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妇女自我实现与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多方面改善留守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研究转型期农村留守妇女发展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留守妇女面临的生存、精神、社会、创业、政治等现实困境是她们发展过程的障碍.可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壁垒、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关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等对策和路径突破留守妇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加快,城市涌现了大量的农民工兄弟,导致农村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群体——留守妇女。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娱乐性"赌博"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社会调查,收集了有关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娱乐性赌博的资料。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到农村留守妇女参与赌博现象背后更为复杂的社会原因。并对农村留守妇女娱乐性"赌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该现象导致的婚外情不正当关系、家庭暴力的法律问题;最后,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娱乐性"赌博"现象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从立法和法律实施角度提出了减少和消除农村留守妇女娱乐性"赌博"现象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我国男性农民工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因家庭结构变迁、风险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社会加速转型期政府政策滞后等原因而产生安全感危机。从分析困扰农村留守妇女的安全感问题出发,尝试从农村社会工作的视角来探讨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日渐突出。而留守妇女群体生存状况也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容易被遗漏且棘手的社会问题,它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次有针对性的深入宁夏偏远南部山区调研;分析这些妻子们"留守"的原因及其她们所面临的生存状态、婚姻关系、健康状况与自我发展的困境等一系列问题,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已婚妇女。以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社会发展为主线,对以往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并指出已有研究的“弱势群体”假设和“男性主义”视角所带来的不足。未来研究,要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和“流动-留守”联结的框架下,考察既有家庭功能连续性暂时中断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留守妇女发展的历时轨迹,挖掘家庭生态系统的弹性机制,以期为留守妇女发展的家庭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是中国式留守的又一典型代表。鉴于留守妇女在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者以2012年中国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调查为研究基础,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西方女性的幸福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条件、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是否乐观、夫妻关系、公婆关系等5个方面因素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而自由、工作满意度、婚姻状况及家庭生活的满意度、情绪以及年龄对西方女性幸福感影响较大。对比发现,情绪和夫妻关系是影响两类群体的相同因素,而在其他因素上则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河北省承德市天桥镇下方营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在长期承担家庭生产生活全部重任的过程中,其身体、心理、生产、生活、婚姻和家庭等方面都产生了各种问题.在农村有效地开展互助合作、组织开展科技培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社会治安情况、改革户籍制度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分割的局面,以及为留守家庭提供政策保障等,是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广东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广东是经济发达地区,但由于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家庭状况等条件的制约,在农村中仍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留守妇女,而且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本调查从经济状况、政治权利、婚姻家庭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施综合素质工程,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消除农村妇女向城镇转移的阻碍,实现家庭团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马特·G.M.范德普尔的提名法并结合农村留守妇女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合理的社会支持网测量量表,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支持网关系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亲属和邻居是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的主要提供者。而且亲属主要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情感支持和金钱支持,邻居主要为她们提供物品支持、生产支持和社交支持。最后提出政府应加强构建农村留守妇女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从而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不彻底所导致的衍生性问题。基于对10个省(市)9 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实证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监管方面弱于非留守儿童,而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而是"弱势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存在分化,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低龄留守儿童以及处于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需引起社会各界重点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则与路径在于,协同主体,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聚焦核心,关注留守儿童重点群体与关键方面;着眼根本,呼唤母亲回归与城市接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