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无法创生现代法治,其惰性因素严重阻滞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实践。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必须着眼中国社会现实,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及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模式构建:从中国经济政治变革中寻找根本动力,实现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不断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正确处理继承淘汰与移植创新关系;构建理性法律文化及先进的法治理念;培育现代法律观念,树立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及价值体系,乃是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文化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实现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轨迹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力图揭示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两种异质文化产生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法学教育等因素的制约。要克服这些因素,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我们主要应该通过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法学家的现代化、法律职业者的现代化和大众法律文化的现代化等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法律移植的实现程度与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紧密联系,同时法律移植也对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产生很大影响。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意识的阻滞因素,理性移植西方法律意识并加以本土化。正确对待法律移植与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关系,将有助于使法律移植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经历了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本土法律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当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正经历着一场变革,面临西方法律文化的冲撞。对此,作者通过分析本土法律文化的蒂固性及产生冲突的原因,使我们更加明确本土法律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状,探讨性的认为法律文化应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无讼与中国法律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导性价值取向.无讼所包含的和谐思想是中国社会的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在矛盾纠纷多发的当代社会转型期具有对利益进行调和与平衡、对社会动荡和混乱进行校正与修复的功能;但无讼对个体权利的压抑和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成为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市民社会,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公民法律信仰等方式和途径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明在全球化环境中产生交互式运动,民族国家法律与国际通行法则相互作用,法律文化的异质性与同构性并行发展.在全球价值体系和利益格局调整中,法律文化异质性显示出特别的能动作用,但这种能量发挥是有一定的法律限度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生成与实现.应在承认法律文化异质性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性与传统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通过法制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加快推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强势法律文化的冲击下,独具特色的中国法律传统自清末修律开始发生断裂,其后以法律移植为主要方式实现法制现代化的中国现代法律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法律传统的自身演进逻辑与不可毁弃的价值促使我们应当承继和发掘传统法律中的优秀资源,以有益于当前中国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制的转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它深刻表明:与法律外在形式的变化相比较,其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方面真正实现现代化则显得尤为关键。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为法制精神的变革提供了契机。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性与现代性作为一对难解的纽结,将贯穿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进程中,需认真分析传统法制精神的制约因素,协调好法制转型中传统性因素与现代性因素的关系,大力培育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法律观念,进而有效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0.
民初内阁更迭、以至最后倒台,纵然有它的政治、历史原因,但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这场法律移植的失败明显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制度的冲突造成的。虽然,短时期内改变中国人保守、落后的法律文化观念是不可能的,法律移植的失败有其必然性,但应肯定近代先进的民主人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因为这种法律移植为最终实现中国法制的现代化积累民主宪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制度和社会心理中有关法的那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指从上古传说时代至清末修律为止 ,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文化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传统法律文化集体本位的总体精神 ,无讼息争的心理倾向 ,德主刑辅的理论学说 ,视法律为工具的价值判断。在客观上 ,传统法律文化又表现为法典编纂和皇帝诏敕及案例并为法之渊源 ,制定法与判例法互用 ,国家法与习惯法并存 ;在司法上 ,重刑轻民 ,程序法不发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比较 ,显现出其独有的特色 :1 中国社会宗法家族制度是法产生的基础 ,而西方形成个人本位、法律与伦理相分离的渊源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伦理色彩浓郁 ,而西方法律文化则是在宗教精神的笼罩下发展起来的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集体为本位 ,西方以“个人权利本位”为基本理念 ;4 中国古代法等级观念渗透始终 ,而西方法平等观一以贯之 ;5 中国法律文化是混合法 ,并代表了现今法律文化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以中国国情为坐标原点,以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之路,在经济、政治、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构筑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对观念子层面的剖析始终滞后于其他层面.西学东渐催生了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也影响了中国的技术文化观.梳理与反思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以及其间的技术文化观,不失为鉴古资今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4.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西方文化扩张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主要表现为:利用经济强势植入西方价值观,借助网络传播侵蚀我国意识形态,通过文化殖民颠覆我国意识形态。因此,夯实我国牢固的经济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完善网络保障体系,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是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过去提到现代化 ,通常是从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来理解。事实上 ,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 ,不仅与其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同时也与其社会政治制度及其民主化程度有关 ,此外 ,还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程度有关。只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配套同步发展 ,才能使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真正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在戊戌前后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东渐实质上是一个近代中西政治法律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思想启蒙的过程。在“西法东渐”过程中,戊戌前后处于转型中的新知识分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着独特的作用,对推动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创新的关系,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才能创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范围不断扩展,内容呈现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现代检察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观念、监督观念、服务观念以及效率观念,并不断增强是非鉴别能力、案件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以应对挑战,确保法律公正实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的多元化价值冲突和文化碰撞亟需学校德育做出自身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面对滋生于经济转轨中的市场文化,德育应做到适应与超越的统一。文化传统的延续与惯性力具有双重性质。德育在对传统的继承中应持革新精神,使继承与革新二者统一。西方文明及其价值体系有代表现代化进程方向的因素,亦有与我国现代化发展相逆的因素。学校德育必须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化文明。无论面对怎样的一种社会文明,学校德育必须做出科学的价值取向并统一于现代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